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是去莫斯科的人在数说莫斯科的优点时,必定说到俄国人的排队——决不拥挤、决不“打尖”,排队是俄国人的教养,是可与莫斯科地铁相提并论的另一个骄傲。 十年前,一位朋友从莫斯科归来,特别赞扬俄国人的文明时,就以俄国人排队从不“打尖”为证。他说:“俄语中没有‘打尖”’这个词。” 今天的莫斯科已经不再有生活消费品短缺的困窘,面包有了、牛奶有了、皮夹克有了、羽绒服有了,连被称为俄国社会润滑剂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排队问题,比如,排队买东西、排队上公交车,等等。数学学科中专门也有一个类型的问题叫排队问题。这类问题一般会提供一个“关键人物”,告知这个“关键人物”在队列中从左往右数的位置以及从右往左数的位置,就可以求出这个队列的总人数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计算总人数时,如果“关键人物”被计算了两次,总数要减去1。如果计算时没有计算“关键人物”,总数就要加上1。计算时一定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相似文献   

3.
在绝大多数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似乎都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笔者在此想就这些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同行们参考。1.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一个跟着一个走是幼儿进入幼儿园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规。小班幼儿常常信步游走,他们即使排队走也总将队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教师为了尽快将队伍走成型,就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即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走。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弊端颇多。首先,刚入园的幼儿同伴间互不熟悉,还不善于相互交往,许多幼儿不愿意让别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着也使被拽着衣服的幼儿有不适感,于是就经常发生推拉、扯打、哭闹…  相似文献   

4.
渴望规则     
先哲说过,中国人向来守规矩。不是吗?二十多年前,我们还很“钟情”于排队:排队买紧俏商品或一次性处理商品;年底凭票排队购买年货;老大工矿、老二农场,老三只能排到外地上山下乡。一切都被计划得有条不紊。但同时,明眼人都知道,那时已有人挖空心思“不排队”,去破坏这种规矩,而且越是“不排队”的人,越显得有地位、有本事。其实,打秦始皇开始,中国的律法就非常发.达,制定了无数的规矩昭示天下。但几千年来,中国依然盛行人治,律法常是“墙上的兵”,知县老爷们对己有利则  相似文献   

5.
初次到访北流市北流镇丛义小学(以下简称丛义小学)的人会发现,这所学校没有一个垃圾桶,学生入手一个垃圾袋,定时带到学校的垃圾车或校外垃圾处理点丢弃,校园在任何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每当傍晚打水洗澡的时候,学生排队长达几十米,但没有学生争先恐后地插队;课间学生上下楼梯,也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礼。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去看看; (2)来人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相似文献   

7.
排队与勺子     
在大食堂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一面是食堂窗口前人头攒动,大家纷纷向前伸脖引颈,那架势颇像供应紧张的大抢购年代。而在食堂的另一角——免费粥桶前,大家一个个地排队,没有维持,但秩序井然。 对于同一个场合,同一群人,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站在窗口里的那位大师傅不管你排队没排队,谁的手伸得长就接谁的盘子。而那粥桶前呢,勺子是手手相传给自己身后的一个,想要插队都没机会。 规则的有效执行还要靠执行人。在这里大师傅就充当了规则执行人员,那么规则就形同虚设。而在手手相传中每个人都自觉地把勺子递…  相似文献   

8.
《南昌教育》2009,(7):71-71
又到了杭城国有民办小学报名的日子!昨天凌晨4点半,时代小学的校门口开始有家长排队,等学校老师7点到校,队伍已经有几十米长了。  相似文献   

9.
【模拟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排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挨一个依次排列成行,这就是排队;将人或事物按一定的标准依次排列,由高到低,或由少到多等,也是"排队",或叫"排名""排行"。  相似文献   

10.
<正>近段时间,网红美食店的排队盛况屡屡见诸报端,似乎排队时间不超过1小时就没有资格被称为"网红"。一家店火不火就看排队时间长不长,有人为买几块糕点甚至排队等待7个小时。近日,"喜茶"和"鲍师傅"等网红店被曝出有请黄牛排队,制造生意火爆假象的行为。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只要是排队超过50个人以上,必有黄牛在充场。目前已有店家发表声明,否认雇佣黄牛排队制造人气。【精妙解读】首先,无论哪个行业,靠瞬间构  相似文献   

11.
排队文化     
小歌 《英语沙龙》2014,(12):52-53
排队即是有目的,一个跟一个地列队。它是有限资源的分配方法之一,是“先到先得”,以排除“价高者得”或者“亲疏有刖”、“私相授受”等不公平行为。排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修养和一种做事讲规矩的文化,能使社会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条。本期,专栏作者小歌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中美在排队方面的差异表现,以及排队文化当中的“特例”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蚂蚁让路     
①我扛着行李远行,在路的转弯处,有一个水滩.蚂蚁们正在排队饮水。②我若只顾赶路,无视他们的存在,双脚踩下去,也许,一个王国就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13.
《小学时代》2009,(8):37-37
今后只要排队出发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再不用慌慌张张地担心小朋友们调皮乱跑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尾巴,用尾巴随时勾住小朋友就行了,其他的小朋友也用尾巴一个勾住一个.所有人就部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的学问无处不在,就像排队,每当有新的电子产品即将发售或某品牌商品打折促销时,狂热的粉丝们就恨不得提前好几天带着装备来排队了.对于排队的人来说,看着望不到头的长长的队伍,心里一定充满了焦虑.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考虑先来先到的公平性原则,想减少所有客人等候时间总和的话,商家该先为哪些客人服务呢?答案是,先为很快就可以搞定的客人服务.举例来说,大毛、二毛、小明三兄弟在柜台前排队,大毛买了全家的生活用品,得花  相似文献   

15.
向孩子讨教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的“站队”口令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索,有的孩子会连椅子都顾不上插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他挤我”、“老师他是站我后边的”。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把队整好。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开始着手调查乱的原因。 游戏时,我分别和排队时最爱制造混乱的小淘气们聊天:“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排第一个!”孩子们的回答很一致。这第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与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小朋友都争着站第一个呢?”没想到,我刚一问完,孩子们就迫不急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站在第一  相似文献   

16.
这是学习小提示:为了增加写作效果,作者运用了不少省略了句子成分的短句,阅读时请注意。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食堂要排队打饭,公车到站也要排队上车,去过上海世博会的同学想必一提起排队就愤怒。是的,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急躁,对等感到越发不耐烦--也许有些人还没看完这段话就已经跳到正文咯--  相似文献   

17.
为蚂蚁让路     
我扛着行李远行,在路的转弯处,有一个水滩,蚂蚁们正在排队饮水。我若只顾赶路,无视他们的存在,双脚踩下去,也许,一个王国就土崩瓦解了。兴许是天意,就在这个瞬间,我的眼睛向下,我看见了他们。  相似文献   

18.
我不放弃     
<正>在世博会期间,有很多造型各异的场馆在黄浦江畔一一亮相,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沙特馆了。沙特馆是最热门的场馆,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等候进入。每次去世博园,我都会朝沙特馆的方向望去,希望人能少些,这样我就可以进去了。可每次我都望而却步,因为那简直不是一个场馆的排队,倒像是七八个热门场馆的队伍夹杂在一起,犹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绵延不断,让人退却。世博会的最后一天,我又路过沙特馆,看到告示牌上说要排8个小时,我还  相似文献   

19.
插队     
张诚家楼下有一家早餐店,豆花和肉包子做得特好吃.张诚想在上班前买到豆花和肉包子就得排队.队伍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位顾客,少的时候也有二十多位吧.这样,排队买早餐,就成了张诚每天早上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0.
等待是任何一个服务系统都无法避免的。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服务企业或组织应对排队等待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论述了排队和排队管理的涵义、排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排队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