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芳 《小学教学研究》2000,(10):16-16,28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第5期题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文章后,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读了《小学教学研究》1982年第4期《浅谈改进小学讲读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一文,颇受启发,其中“试行初读、精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和“变序讲读的教学方法”,都是很可取的。但对文中提到的“教学生学会提早捕捉主题”问题,我却有些疑问,写下求教于同志们。为了说明问题,首先应该搞清什么是主题。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它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通过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的叫“主题”,有的也叫“主题思想”,还有的叫“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则采用了“中心思想”的提法。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让学生概括课文  相似文献   

3.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第5期题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文章后,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想与作者商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指重视“熟读”“感悟”的过程。这不仅符合“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首先,《质疑》一文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  相似文献   

5.
读《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1期刊登的《春江晓景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后,经三思,觉得有争鸣的必要。《质疑》的作者撰文的目的,是想阐明《春江晚景》题目中的“晚”应改为“晓”这一问题。但《质疑》这文题中已是“晓”字,那还有何疑可质呢?如要质疑的话,就不是“晚”改“晓”而是“晓”改“晚”了。《惠崇<春江晚景>》,它本来是“晚”,故无疑可质。笔者拜读《质疑》后,觉得文题不合,有貌合神离之感。作者主张将“晚”改为“晓”,其理由欠足。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一般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但笔者认为,文章在描写田园之乐的同时,隐隐约约地夹杂了作者寄情于田园时的某些孤独、迷惘甚至是悲凉,而这点却被历年来的教材教参给忽略了。其实文章关于这方面的表达是很多的。非常明显的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就是这样解释的:“为什么心神不安啊,想要到哪里去呢?”再如课文三次出现“孤”“: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怀良辰以孤往”,其实“孤松”也罢,“孤舟”也罢,它都是诗人悲凉心境…  相似文献   

7.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题为《舍弃“毕加索”们作品这一块鸡肋——小学生美术欣赏教学内容选择思考》的文章,细细读完,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意图。作者质疑现行艺术教材所选择的欣赏内容.认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内容过于成人化。文章罗列某版本教材的专题欣赏以及一些课题所配的欣赏材料中出现的名作.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中西方名画“称为”‘毕加索...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9期“问题争鸣”栏内刊发了辽宁岫岩教师进修学校汪光同志《对“看图学文”选编的部分课文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作者就“看图学文”的选编、“看图学文”的目的等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并建议对《海上日出》、《燕子》等课文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有些观点尚值得继续“争鸣”。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10.
读一篇文章只掌握主要内容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如果掌握了中心思想,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四、五年级学生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在小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比较差,其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中低年级老师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重视不够;二是高年级老师觉得难以培养,让学生抄抄现成的结论以图省事。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草塘》(六年制通用教材第十册22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有文题不相应的毛病,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草塘”是课文描写的对象。什么是“草塘”呢?好些有关的文章都未作解释。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备课教案》在揭示课题时是这样解释的:“草塘”,草地上较大的水池。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确切的。我们查过《辞海》、《辞源》等词书,“草塘”的“塘”的确只适用于“水池”这一义项。读罢全文,我们才发现,作者描写的并非“草地上较大的水池”,而是北大荒特有的水草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课文,一般说来,内容较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容易理解中心思想.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课文,中心思想并不很明显,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的。《雕凤凰》(第九册24课)这篇新选入的神话故事就是如此。象这样的课文,就需要深钻教材,寻找恰当的教法。下面试就《雕凤凰》谈谈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大学语文》(自考教材)所选篇目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太多,而且难易错位,并认为课文中的“提示”和“概说”存在着概念化、社会学倾向,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满足于中心思想及艺术特色的程式化分析,不利于大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内容。那么,如何钻研小学语文教材呢? 一、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 小学浯文教材是以课文为基本单位编排的,每篇课文都有其编写的意图。钻研教材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编排在第九册的十六课,是第六组课文的首篇,与之相结合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统观整个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5.
线索之我见     
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一册语文,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称作“线索”。这虽然反映了线索的本质特征,但字眼“序”很有混同于“顺序”之嫌。在谈“一篇文章应以什么为线索”时,教材说:“这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下简称《为》文——笔者注),就是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可以是感情,如《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它还可以是某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训练重点是如何“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主要篇目为《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友谊。通过该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弄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读写例话”向学生介绍了“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7.
《养花》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养花的一些情况和感受 ,点明了养花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流露出作者对花草的喜爱 ,对劳动的赞美。这篇课文曾经一段时期在小学教材中被删掉。去年秋季又一次被选入五年制第七册第六单元中。这一次选入后 ,课后的思考题与原来的思考题有较大的区别 ,反映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想。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修订前后的思考与练习。修订前 :l 读读写写 ,并用带点词造句。乐趣照管奇花异草三年五载关切门道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循环调节秉烛夜游狂风暴雨2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几…  相似文献   

18.
马南邨的《从三到万》是一篇传统教材,但课文前的提示、课后练习和人教社的《教参》却还存在多处疑点。问题一:《从三到万》谈的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是两者兼谈而有所侧重?问题二:“方法”“态度”孰轻孰重?中心论点何处提炼?问题三(这是一个关于局部分析的问题):文章前两段有一个还是两个论点?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个思路问题。思路理清了,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现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  相似文献   

19.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1》第5大题第1小题:“我们班这学期订了《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和《少年科学》等报刊(k(?)n).”笔者认为,《中国少年报》与《少年文  相似文献   

20.
“0”的突破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0是合数,还是质数?笔者赞同蓝老师的意见,教材上应注明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原因是0不能被它本身整除。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