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简牍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曾国(今天中国中部的湖北省随县、枣阳一带)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关于中国出现简牍的时间上限,许多学者认为不迟于商代。虽然还没有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是从甲骨文中的“册”等字的字形分析.从当时的书写工具、  相似文献   

2.
金鉴 《寻根》2010,(2):52-57
<正>秦汉瓦当是我国金石学的一座丰碑,它与甲骨文、青铜器、彩陶、简牍、玺印、封泥同享盛誉,是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一枝奇葩。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从以上文字来看,秦不但灭六国,一统天下,并统一了度量衡,同  相似文献   

3.
素有“人间天堂”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胜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凭借自身的优势,努力开拓,更大步地走向世界,迎来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近几年来,苏州市坚持“多出、进好”的对外文化交流原则,积极开展官方、民间、有偿、商业等4个方面的文化交流项目,先后组织了“苏州文物展”、“苏州昆剧团”、“苏州评弹团”等16批共82人出国或出境办展与演出,接待了意大利舞蹈团、格瑞·高利摇滚乐团、法国影星名模、古巴国家艺术团、荷兰国家民间舞蹈团、哈萨克斯坦芭蕾舞团…  相似文献   

4.
铭文出现“人民昌”“中国强”字样的汉代铜镜受到学者的重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体正确的铭文内容释读和相对得体的纹饰图案解说,为学界关心这件文物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考察基础。汉代用语“人民”与“中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与文化理念。而当时“人民”与“中国”的语境与现在并不相同。“中国”可能更多表现文化地理的意义,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符号。“人民”按照当时语境,指代人口总体,语意接近“百姓”。“多贺君家人民昌”与常见镜铭“多贺国家人民安”“多贺国家人民息”“多贺国家人民富”类同,“人民”与“君家”“国家”形成对应,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徐鹏飞 《中国文化》2004,(21):35-44
陈梦家先生认为商代君王为“群巫之长”;①因为在文献所见的“巫”的职事(如祝、预占祸福,治疗,占梦、舞雩)和甲骨文所见的商王之职事相似。但是,陈梦家先生忽略了两件事;第一:在甲骨文中,“巫”字与“王”字是分开的,而且巫与王无法互相取代。陈先生以后代周朝的文献有关“巫”的资料来解释商朝君王的地位与来源。第二:假如说“巫”等于“王”或“王”等于“巫”。  相似文献   

6.
天地和合,万物共生,“和合”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追求和平、和谐、和睦的精神,在此影响下“和合神”信仰在民间诞生。“和合神”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尊崇,其家族庞大:一是宋时信仰广泛的万回;二是僧人寒山、拾得;三是信仰范围较小的“和合神”,如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和丈夫冯宝,《和合宝卷》中的路遥和马力;四是神话传说或道教文献中的“和合神将”。其信仰内涵也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有家人团圆、姻缘美满、发财利市等方面。至雍正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和合神”受到官方认可,定于一尊。这四类“和合神”身份虽复杂多样,但都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来回转换,最后由民间神祇上升为官方正神。  相似文献   

7.
保加利亚的米哈依洛夫格拉斯克地区有个村庄叫戈维日达,那里刚刚成立“胡子联合会”时,许多人都纳闷: “这算什么联合会呀?你一留胡子,就成会员了,真新鲜。”在保加利亚,胡子历来象征男性的尊严与美德。所以,一个人一旦被接纳入“胡子联合会”,他便承担协助村里公共事务及养护森林的义务,而  相似文献   

8.
肖伊绯 《寻根》2020,(2):13-21
1910年冬:震惊中外的东北鼠疫大暴发所谓“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并在人际间相互感染的快速传播网络。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且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因染疫身亡者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又有“黑死病”之称。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些国家提倡为集体利益牺牲自己,连日本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这种倾向。而美国是标榜个人主义的国家,奇怪的是最近美国也以某些方式表现出重视集体利益的征兆。有位美国人慨叹道:“美国成了难住的地方。既不能信口开河,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确实有些各种名目的社会派团体,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频繁地挑毛病,横加干涉。英语的词典  相似文献   

10.
黄浩 《东方文化》2002,(5):98-100
“马是动物场之灵,有祥和吉利之兆。”当马年新春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电视屏幕、报刊广告以及亲朋道贺,都无不带上一个“马”字:“龙马精神”、“万马奔腾”、“马到功成”!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翻翻书本,细加品味,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家庭乃至国家,都是这样,马文化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成长和传播、发展。天长日久,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1.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来自草原民族的“毡”,成为中原社会生活用物。“毡”以羊毛等辗轧制成,北地胡人传统以为御寒用物。多有历史文化信息表明,汉代中原社会曾经比较普遍地使用“毡”。典型史例有王褒“荷毡被毳”、曹操“青毡床褥”、曹丕“以毡为殿”故事等。悬泉置汉简所见“亶轝”,则是“旃蒻”即“茵,车中蓐”用“毡”的文物证明。《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旃席千具”“亦比千乘之家”之说,体现“毡”的价值以及当时社会普遍对“毡”的看重。对中原社会生活中“胡毡”的考察,可以深化丝绸之路史的研究,对于民族关系史和经济史、生活史,也可以增益新的知识。“胡毡”,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进程中体现积极意义的物证。  相似文献   

12.
“亚”形与殷人的宇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理论的成型固然较晚,但这并不意味着殷代人没有自己的宇宙观。本文搜集并依据大量的甲骨文、铜器铭文及古代文献资料,通过对“四方”涵义的研究指出殷商人心目中的土地之形为“亚”字形,并参照罗马尼亚学者关于古代宇宙论里“中心”意义的理论,指出在殷商至西周初期普遍存在于文字、器物与陵墓营造中的“亚”字形是古人心目中宇宙中心的象征,它与殷商时代对“五”与“六”这两个数目字的特殊关注有密切的关系,与龟甲在当时受到特别重视也有微妙的关系,因为龟的腹甲也是“亚”形,这就是殷商人把龟用于占卜的原因:龟是殷商人心目中的宇宙模型,占纹则是人为兆头。  相似文献   

13.
“华夏化”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议题,它主要指某一地区进入和建立起华夏式政治体系,并且当地人群逐渐形成对华夏政治体系与华夏文化的认同过程。随着秦汉时期郡县制度、户籍制度、赋役制度和选官制度等政治制度在巴地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一整套华夏式政治体系得以在巴地建立,当地人群对于华夏政治体系与华夏文化的认同随之逐渐形成,巴地也最终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华夏化。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应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的邀请,以中央美院副院长、油画家孙为民为团长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一行4人于1997年6月12日至19日赴意大利参加“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造型艺术展览,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中国以官方名义参加展览并派代表团随展尚属首次。6月15日,汇集58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近千件作品的“第4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在卡斯特勒公园隆重开幕,意大利副总理兼文化部长威勒特洛尼。威尼斯市长及各国来宾、参展艺术家等数千人参加了开幕式。中国代表团被邀在贵宾席就坐,中国…  相似文献   

16.
王使臻 《寻根》2014,(5):95-100
在传世文献中经常记录有某土人拜谒学者、官长时,须先呈递上门状,请看门人送达被谒见者,以求被接见。门状是由名刺、名纸、起居状等唐代时期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实用性书札演化而来,但其起源甚早。简牍时代的名剌,即在简牍上直书一行,书写姓名、字、籍贯等内容,使被拜见者一目便可了然来访者的身份或者其意图。当书写载体从简牍演变成纸质之后,在纸张上书写姓名用于拜谒、拜贺等目的,则被称为名纸。在出土的新疆楼兰汉晋简纸文书中,有数件拜贺蜡节的名剌,既有木简形制的,又有纸质的。  相似文献   

17.
包山竹简所见楚国的文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竹简所见楚国的文书制度陈伟官府文书的撰制和运行,是国家机构得以运作的重要条件。1987年初在湖北荆门包山大墓出土的战国竹简,其中大部分就属于楚国官方文书的实物①。这些文书不仅是研究当时楚国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宝贵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中,常有一些为人忽视却又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汉语把植物的生命繁殖叫做“播种”或“撒种”,而把人的生殖叫做“传种接代”。著名汉学家爱伯哈德认为,在中国,“蓝色土地上播种”指的是“受孕”①。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并非中国独有。古代埃...  相似文献   

19.
薛华 《寻根》2012,(4):98-104
水利“海归派”的代表人物 在早期的水利“海归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仪祉、张含英、沈怡、郑肇经、曹瑞芝及汪胡桢、许心武等人,他们大都带着西方国家先进的水利思想、知识与技术,带着挑战黄河、造福中华的决心与热情,积极投身干黄河治理,有的更是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南方丝绸之路亦由以往的民间便道发展成为国家经营的官方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联系中央与西南边疆地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更是在中央王朝开发治理西南边疆地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央王朝将西南广大地区纳入王朝版图,并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