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五育”融合不断落实的背景下,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进行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将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五育”融合视角出发,明确体育创新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做到技能与理论并重,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发更加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能够实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深度开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对“五育融合”和“劳动教育”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深化师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有助于学校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智育固本、德育铸魂、体育健体、美育浸润和劳动淬炼工程,焕发劳动教育的人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丽 《成才之路》2021,(13):50-51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构成科学完整的育人体系。教师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响应创新与创业的时代召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中情境创设融合“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体现学科育人功能,同时倡导教学要突出德育实效、突显智育考察、增强体育意识、渗透审美教育、树立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五育融合”指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五部分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强调立德树人,即立足“全面发展”重视德育,着眼“立德树人”窥见情感教育,从情感教育角度推进五育融合。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五育融合”理论为背景,实施古诗词情感教学,然后在情感的加持下达成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国教育大会确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要求高中物理课堂以五育融合为抓手,以课堂育人为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进行深度变革。通过高中物理知识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可以实现五育的相融相通,发挥五育的优势互补作用,体现五育的综合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涛 《贵州教育》2023,(2):11-12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与体育相互交融。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之中,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针对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促进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调发展,实现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8.
张芳 《学周刊C版》2023,(23):75-77
“五育融合”解答了“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五育融合要求,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协调统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切实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五育融合、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基于政策理论指导,结合校本实践经验,探索基于红色教育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融合的“红色+劳动”融合育人实践路径,包括“红色+劳动”+校园环境建设、“红色+劳动”+融合课程渗透“、红色+劳动”+德育实践开展。通过实践探索,实现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形成爱党爱国、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校园特色文化,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俊 《青海教育》2022,(12):27-28
目前,各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本,以课程标准为纲,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推进大思政、学科课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围绕五育融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据此阐述了依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开展五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片面强调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彼此孤立,育人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等问题。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从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为核心,以基本课程样态为架构,以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美育价值为线索的课程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当前,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格局初步形成,“五育”融合的实践仍需探索。“五育”中的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教育缺的短板和弱项依然明显,融合推进实施尚需时日;认识的二元论、知识的箱格化、学科的分离化等问题依然出现在我们的学校和课堂中;“五唯”评价,特别是“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杭州市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以“小候鸟驿站”为实践载体,定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体育课程立基础、以德育课程树灵魂、以智育课程搭枝干、以美育课程活血脉、以劳育课程展气魄的“五位一体”的“融合育人”课程体系,坚持直接教学与实践体验共生教学策略,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福州第四中学“惠泽大美育”课程正是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目标而逐步探索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它秉承“适性发展,成人致美”的办学理念,从优化全育课程架构、制定学科大美育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大美育课程校本教材、拓展大美育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维度、探索多元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现五育融合共通,“五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背景下,数学学科与“五育融合”承载着共同的育人使命,“五育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既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基本场域,又是数学学科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数学课堂中走向“五育融合”,可以在微观上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观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发挥数学育人价值,宏观上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目前“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之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学课堂之中渗透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以数润德、以数增智、以数强体、以数促劳,从而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校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五育并举视域下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涵、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为高校落实五育并举及其融合理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学科育人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目标指向。厘清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概念,从物理德育、物理智育、物理美育三个方面,爱国主义、问题意识、对称之美等十二部分构建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结构模型,编制高中物理学科育人现状问卷并展开调查分析,提出审视知识价值,明晰利用育人模型促进学科育人理论系统化,加强校外实践,创建学科育人社会场域,构建育人评价体系,科学监控育人效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育”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看来,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基础。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内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维度,也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五育融合”不仅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意味着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方面。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丰富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五育融合”是学校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文化、课程、学科与制度育人的整体体现。新时代学校美育也应注入新的内涵,即生活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其价值体现在它是德育的基础,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