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出版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如《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八卷(王炳照、阎国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共和国教育五十年(1949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李国钧、王炳照主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史研究开始步入繁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通史》是第一个标志性成果,它在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迄至90年代末,《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总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王承绪、张瑞瑶总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总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寓教于史风采多姿──《藏族古代教育史略》读后邹时炎由谢佐、何波同志撰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古代教育史略》(以下简称《史略》)一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它的问世,不仅对学习和研究藏族古代教育等方面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  相似文献   

5.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有别于一般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场所和学术研究单位。书院之为书院,就在于它是把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教育单位。是否是讲学和学术研究场所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书院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考辨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中的附录三《历代书院名录》中所列的所谓“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可知,被该书列入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读书处、祭祀处、读书兼祭祀处、刻书处。此外,还有一类是基于朝代划分错误的,即元代书院。  相似文献   

7.
梁靓 《考试周刊》2009,(18):225-225
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无论是在广度方面和深度方面都超过以往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著作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8.
王楠 《语文知识》2009,(2):93-94
史书有纪传与编年之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史撰著的兴盛,文学史撰著体例也逐渐形成近于史家纪传与史家编年相区别的传统。文学编年史侧重于文学史料、史实、史事的清理与把握,对文学发展进程进行动态的、立体的纪写,从而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学历史进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赵伯陶先生分撰的《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赵著),以明末清初(1601——1700)这一风云动荡历史时期的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编年的形式,纲目结合,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明末清初百年的文学史风貌。全书史观宏阔,  相似文献   

9.
整理文化遗产展示书院风采——评《中国书院辞典》●金燕峰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着长达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教育传统的国家。在我国内涵丰富的古近代教育史中,书院制度因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历来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季啸风同志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0.
王桐龄(1878—1953),河北任邱人,中国现代史家。民国时期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王桐龄的中国民族通史理论,旨在为中国民族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古代书院的教育教学特色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以下突出的特征:(一)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二)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倡教学相长。古代书院的这些教学特色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洪珺 《学语文》2011,(6):7-8
书院是中国古代非常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院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院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自学。本文尝试借鉴书院教学方法。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找出一些培养学生自学思考能力的好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每当收到师友们惠赠的著作,都欣喜几天。阅读前言、后记,翻看图片、目录,了解主要内容,而后存放书橱,以备日后参阅。可当收到余子侠先生馈赠大作《工科先驱国学大师——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以下简称《唐文治》)时,却一读而不可收。《唐文治》是章开沅、余子侠两先生主编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之一种。余子侠先生不仅担纲全书主编,而且撰著其中一册。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思想创新基地,中国古代书院长期受着封建王朝的控制和利用。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书院文化改造民众精神面貌、顺应王朝需求创设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舆论阵地介入国家政治斗争等方式,中国古代书院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民间习俗、时事政治和教育行政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行政管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记文学以其包容着巨大生命内蕴和历史内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韩兆琦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李祥年的《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等等,大都是对古代传记文学发展的一个回顾和总结。而在传记创作更为自由与活跃,传记作品更为丰富的当代,没有一部系统的著作对之加以梳理和总结,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全展的《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该书为龚书铎先生总主编的八卷本《中国社会通史》之首卷,李瑞兰任主编,张怀通任副主编)最近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研究先秦社会史,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史料不足。该书尽量吸收相关学科,譬如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社会信仰和社会思潮》、《社会生活方式》等章节,主要建筑在对古文字的研究和考古资料的运用上,全书对史前情况的描述,则多运用了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陈华文 《大学生》2021,(4):54-54
学习一门专业,通读该领域的优秀教材(教科书)是必由之路,也是快捷方式。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朱绍候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叶朗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薄松年主编的《中国美术简史》、徐新主编的《西方文化史》等,长久以来影响了众多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我国古代把建有先圣、先师庙宇的学校、书院称为庙学。在庙学中对先圣、先师的祭祀称为释奠、释菜礼。本文以河南书院庙学释奠、释菜礼为研究对象,探究书院庙学礼的组织形式和特征,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期“书院研究”发表各地专家的六篇最新成果,是专栏创办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一期。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本期发表的李才栋教授所撰《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论文,回顾了从唐至清肩负着藏书、教学、祀祭三大使命的书院历史,提出书院至少在八个方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的巨人,也是每部西方音乐史著作中着力用墨之处。随着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见到很多优秀的西方音乐史著作,常见并普遍被用作教材的就有沈旋、谷文娴、陶辛合著的《西方音乐史简编》(下文简称《简编》),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下称《通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