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过美国影片《蜘蛛侠2》、的朋友估计都有印象,片中头上长着触角的大坏蛋奥克博士险些实现了一个数千名科学家花了50多年的时间都未能实现的梦想——建造核聚变反应堆。不过。科学家似乎能够挽回他们的声誉。今年年初,一个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计划建造一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VV,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  相似文献   

3.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 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 如核(裂变)电站。但是, 核燃料来源、核辐射风险以及核废料的处置等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目前开展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利用。核聚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D)和氚(T), 氘在地球的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蕴藏量, 总量约 40 万亿吨。 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料 340 升汽油。 按目前世界消耗的能量计算, 海水中氘的聚变能可用几百亿年。特别重要的是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氦气, 是清洁和安全的。因此, 聚变能是一种无限、清洁、安全的新能源, 核聚变能源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这就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一颗大质量卫星。科学家设想了多种在月球上建设工厂的情景,以实现利用月球资源的目的。月球上资源丰富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气体,可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但前提是我们能掌握可控的核聚变技术。月球上还有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热能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地球上不存在的矿物值得我们去开采。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要使核聚变发生,需要很高的温度。但1989年,有两位科学家却声称通过一个简单的装置,在常温下就实现了核聚变。这是怎么回事?20年过去了,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6.
正"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儿歌。只是,在一批批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造太阳"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模仿的"人造太阳",是一种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形成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有效解决世界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道路上,雷洁红已经默默地走了14年,也许"人造太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开采顺序是井田合理地、有计划地开采的保证,一个矿井从设计到开采,都是经过专业人士论证评估的。在移交生产后,企业应按矿井设计说明进行有序开采,以获得最佳收益。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矿井严重地破坏了矿井的总体开采顺序,造成大量煤炭资源浪费,危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地研制对抗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但你知道吗,全世界每一位能上网的个人电脑用户,都可以为早一天找到对抗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贡献一份力量,为人类在与“非典”病毒的赛跑中增加一份优势。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因为有了网格计算。  相似文献   

9.
在50多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一直没能实现可控核聚变,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些科学家并没有放弃。2007年6月,这些科学家提出了新型核聚变反应堆的设想,他们计划用12个扭曲磁场线圈约束反应堆内部超热的等离子体,并防止反应堆损坏。假如这个设想能得到支持,线圈将在ITER首次亮相。造价130亿美元的核聚变反应堆将于2016年在法国开始建造。  相似文献   

10.
让核爆炸在桌面上诞生,或许不是天方夜谭。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一个盛着的液体中大烧杯中让微小气泡产生内部爆炸,其现象就像发生了核聚变。不可思议的“核聚变”,烧杯里面上千万度的高温。这一切,你相信吗? 核聚变不容易世界上的每一种物质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会分裂或合成,变成另外的物质。物质无论是分裂或合成,都会产生能量。由两个氢原子合为一个氦原子,就叫核聚变,太阳巨大的能量就是依此而释放的。大家熟悉的原子弹则是用裂变原理造成的,目前的核电站也是利用核裂变而发电。核裂变虽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远远比不上核…  相似文献   

11.
徐伟 《百科知识》2014,(7):12-17
正2014年情人节到来的前两天(2月12日,星期三),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点火装置的科学家为核聚变研究提前献上了礼物,一篇题为《惯性承压聚变内爆的燃料增益超过1》的科学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为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燃料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在同期杂志  相似文献   

12.
前言古人云: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为赖之。世界上许多物质都可以找到它的替代品:用陶瓷或塑料代替钢;用一种金属代替另一种金属。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物质可以取代水,水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是海水,淡水只占百分之二点几,而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淡水总量的1%。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尽管也知道水的重要和珍贵,但既然是取之不尽的,也就不会很珍惜。两个世纪前本杰明.富兰克林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有60亿人口,如果平均分配地球上的资源,每个人能分到些什么呢?你会分到:1.7厘米的珊瑚。全球现有的珊瑚礁总长度约为10万公里,分布在109个国家。如果按60亿人口均分,每人只能得到一小块。  相似文献   

14.
杨凡 《百科知识》2010,(19):26-27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业中化工产品(如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但地球上石油的含量毕竟有限,科学家们预测,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可能会被开采殆尽。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已是大势所趋,这就提出了生产“人造石油”来替代原始石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太阳是否会发生氢核聚变 认为太阳的巨大能量是由氢核聚变为氦核的热核反应提供的,在今天已被作为科学常识写进了教科书。然而,至今仍不断有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它还远不是一个严密得滴水不漏、无可挑剔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很多年。当我们辛勤开拓,发展农业、建造城市、发明复杂语言,甚至向其他星球发射信号的时候,环顾四周,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会有尽头。但科学家却说,在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已经灭亡,轮到我们只是个时间问题。曾有科学家计算指出,人类有95%的可能会在未来的9120年内消亡,也就是说,到公元11128年,地球上仍有人生存的可能性是5%。也有科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500亿。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只需要3 500年,地球上的人类就能把地球上所有东西吃光。如果土地退化保持目前的速度,或者其他一些预测成为事实,这一天还会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闻     
~~受控自持续核聚变或现新曙光——美科学家推导出核聚变"热密度界限"方程中国科技网讯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提出的解决方式被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核聚变成为清洁且丰富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作为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世纪难题,其中氚氚受控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最可能实现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资源有限,石油、天然气仅能维持几十年。煤的储量可维持200年左右。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不但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3/4。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有更大的需求。由此可能在下世纪造成数倍于目前的污染。风、太阳、水、地热能资源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只有核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月"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有关“气泡核聚变”的论文。尽管这一研究成果出自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之手,文章发表前又经过一年之久的同行评议,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对此项研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据此间媒体报道,由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俄国科学院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让一个大烧杯所盛液体中小气泡产生的内部爆炸,在实验室获得核聚变的效果。实验中,他们采用氘化丙酮液体,对液体施加中子脉冲,使其产生微型气泡,并利用超声波使这些气泡不断地扩大。随着超声波强度的增加,气泡膨胀到一定大小后便发生爆裂,同时产生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