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海东部1997年春末初夏出现了干旱,其原因是由大范围的环流异常造成的,新一轮的洋尼诺现象对春末初夏干旱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干旱发生前青海省内地震活动数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均出现异常,这些异常要素可能是未来预测工作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方汉杰  王裕锴 《科技通报》1997,13(6):389-392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但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台风、连阴雨、低温冷害、大风冰雹等.“八五”期间,杭州市梅汛期降水持续偏多,出现连续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洪涝严重;1994—1995年连续出现夏季持续高温酷暑、严重干旱的气候,造成杭州市“八五”期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目前杭州正处高温多雨期,而海温异常、大气环流异常也是造成杭州气象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识和预测未来干旱过程发生,对它的气候必须有所了解,并且对应的大气环流主要特征要做详细分析。为此本文对西藏地区23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从气修角度统计了干旱过程,初步了解西藏地区干旱过程规律及气修概况,对干旱过程期的高空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干旱过程期中短期环流特征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年5月21~31日山南地区沿江一线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冷空气路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初夏干旱属高压控制型,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印度西北部为高压控制.根据大气环流特征,确定了产生山南地区沿江初夏干旱的物理量特征量,为山南地区的初夏干旱预报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帕尔默干旱指数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永强  张亭亭  王学凤  徐丹  路璐 《资源科学》2014,36(9):1810-1815
干旱是黄河流域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帕尔默干旱指数是一种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干旱形成过程的方法,但美国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和我国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黄河流域的干旱情况。因此本文选取黄河流域39个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径流和土壤等相关数据的实测值或再分析数据,对帕尔默干旱指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合黄河流域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并利用历史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干旱指数模拟出黄河流域1965年8月、1972年8月以及2000年7月的干旱范围均较大,相应站的干旱程度也与历史资料吻合,比较准确,可为黄河流域进行干旱规律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得荣干、雨季分明,干季长,雨季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蒸发旺盛、日照充沛、降水稀少、气候特别干燥的基本气候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就是干旱,被称为“西南干旱中心”。同时还简单地分析了得荣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抗旱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作物的光合生理、根系生长、作物形态、产量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干旱胁迫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原因,简析了作物的抗旱现状及提高抗旱性的途径,提出了作物在干旱胁迫影响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发生干旱胁迫,叶片的光合生理所受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在作物生长发育前期遇干旱胁迫,多数作物会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上部植株的正常生长,到胁迫后期,根系活力逐渐降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受抑制作用明显,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期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小麦产量受干旱胁迫影响最严重的是孕穗期和抽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次之;对于玉米而言,开花期和灌浆期遇干旱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作物抗旱性的研究十分复杂,且不同作物的抗旱性存在很大差异,应综合考虑作物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同时结合干旱诱导蛋白和基因工程技术措施等加深对作物抗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10年云南春季干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正在发生的干旱现状,根据云南旱灾的特点与活动规律,分析了旱灾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抗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I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宁省近50年年际和季节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无干旱事件发生;年际、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干旱程度略微增加;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最强;辽宁省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辽东不易发生年际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发生年际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干旱分布特征较分散,辽东春季不易发生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和辽西夏季发生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辽宁省普遍发生秋旱较轻。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钟元  吴钟浚  张珊瑛  李泓 《科技通报》2000,16(4):252-259
对浙江省旱年与涝年的500hPa环流场,太平洋海温场,环流特征量,El Nino和天文特征等环境场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环境场的显著差异是导致旱涝的基本原因。应用高相关月份的环境场导出集合因子、EOF,车贝雪夫多项式正交展开典型场和环流特征量等预报因子。应用不同类别的预报因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造了浙江省春夏期降水的分类预报模式及其综合集成预报。预报试验证明:预报模式对浙江省春夏期降水具  相似文献   

13.
基于Z指数的辽宁省气象干旱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资源科学》2012,34(8):1518-1525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较分散;春旱分布特征较分散,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西北部,大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部分地区,而偏旱易发区较多且分散。研究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变模糊算法的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它不仅是农业干旱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干旱风险受随机性和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农业干旱风险理论,从农业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方面分析大连市农业干旱风险,计算大连市2000年-2007年8年的农业干旱风险指数,显示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指数高达4.7366,发生农业旱灾概率最大;然后根据干旱风险指数的结果,构建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法对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显示大连市2002年农业干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易发生重度干旱。研究结论表明:本文农业干旱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可行,计算结果较准确,为区域农业干旱评价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在"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利用熵值法和贡献度模型,根据关中地区2009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关中5市的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渭南、铜川、西安和宝鸡市干旱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咸阳市干旱脆弱性水平较低;②关中平原城市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严格一致,敏感性与城市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应对能力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因素影响,但自然资源因素发挥着更大作用;③各市干旱脆弱性指标层主要贡献因子各不相同,但呈趋同态势,突出表现在社会干旱敏感性以及应对干旱的技术、自然资源禀赋等因子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干旱等级是描述一次干旱强度的定量指标,干旱灾度是描述一次干旱造成社会损失大小的定量指标。这两个指标从理论和应用方面来说具有客观、定量的优点,逻辑关系严密,概念明确,简单易行,计算方法科学,实时资料可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运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