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全媒体是现代信息传播路径催生的技术化媒介名词。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电视新闻,愈发依赖个体化的技术延展以显示本我的意义存在。基于此,如何认识并驾驭技术包围的“媒介控”,重塑电视这一优势媒介的新闻传播价值,成为新闻人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这需要客观辨识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建立以“客户端”、“屏外人”、“故事性”等为表征的符合现代受众“接受习惯”的传播思维。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通过双向媒介--图象和声音作用于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形象,快捷是它的优势,真可谓“咫尺屏幕,广阔天地”,其弱点则是,传播内容稍纵即逝。正是因为众多的人在观看一个小小的屏幕,这就要求电视工作必须处理好视觉与屏幕的关系,把握电视技术特性,并重视宣传效果,通过屏幕传达观众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使电视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视需要营销,正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由此,我们提出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来“整合”媒介,通过对媒介内部各个部门、人员的整合,以整体方式推出一个媒体,打造品牌,提高媒介忠诚度。电视资源的整合营销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从“组合”广电集  相似文献   

4.
白兰 《新闻前哨》2012,(7):69-69
一、电视新闻直播优势 “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媒介”,鲍列夫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直接播映采访现场,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的这种“现在时态”的本体特性使它有别于电影、报刊等媒介,广播虽然也属于现在时态的媒介,但它只能传播听觉形态的信息。所以,电视声画结合传播信息的特点又使它优于广播媒介。而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真特性的方式就是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节目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电视人物访谈是近年来我国电视界一种比较重要和流行的节目样式。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人物访谈的成功离不开记者深厚的新闻采访功底。如果我们从媒介形态层面考察,依托于电视这样一个传播媒介的电视人物访谈,必须首先从媒介本身的特征与要求出发,并融入现代的电视理念,设计整体的采访提问和节目构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谈谈电视荧屏的字幕□范靖国画面和声音,是电视传播的两大媒介。电视荧屏的字幕,为什么能在电视传播中具有重要功能?这首先要从电视画面的功能与特性说起。(一)作为电视节目基本构成单位的画面,具有“多义性”的特征。也就是说,电视中单个画面的涵义,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媒介的新闻传播理念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演变过程,两种理念的出现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传播技术和受众心理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时代正呼唤着建立传受双方互相平等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许多电视台纷纷推出新节目,尝试进行电视与网络、与移动通信的各种功能互联与互动.本文以电视情感访谈节目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这些试图整合网络功能的电视节目,从传播理念、媒介手段、功能调整和价值实现几个层面分析其中的多媒体复合元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从业者和研究者调整、更新电视媒介传播观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龙 《传媒》2020,(1):91-93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的通俗电视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成功为电视理论节目创新探索出了新道路。本文从精准定位、创新表达、融媒传播三个方面对其传播样态创新进行分析,尝试从专业角度揭开“理论节目怎能如此有趣”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唐建军 《新闻界》2003,(1):39-41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和广播评论一样,经历了一个不会“自己走路”,依赖报刊评论,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之路,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出现到文革结束。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报纸言论可以代替广播电视言论”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依赖报刊、新华社的评论稿,以口播形式播出,毫无电视传播特色,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它采用了报纸的思维模式、广播的播发特点,融合了电视播…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6,(4):24-24
一、影响力的实质:沟通〉控制尽管借助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媒介的影响力非其原始状态所能类比.但是追求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传播实质并没有根本改变。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媒体做的也是在公权力与私权力对话中充当桥梁与纽带作用.媒介不仅仅要成为公权力的“发言人”.也要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体权益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事件是电视媒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形式,最早出现在欧美电视界,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大量采用,且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电视媒介事件——传播的新形式与新效果》一文对媒介事件产生的历史,电视媒介事件的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电视媒介事件”这一传播现象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东方 《视听界》2008,(2):107-107
电视谈话节目包含两个要素:它的内容是主持人与嘉宾的语言交流,它的传播渠道是电视媒介。这两个要素,从两个维度上,将电视谈话节目与电视访谈、日常人际交往的谈话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最初只不过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把广播、报刊等媒体的信息进行再传播,强调更多的是其“形象、直观、直接”的传播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作为一门“电传视觉艺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人们开始寻求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电视娱乐类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与传统电视受众相比较,公交移动电视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因特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工具,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已不满足于从传统媒介上得到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消遣,甚至于不满足于欣赏那种单向的电视化和娱乐节目,希望自己能有所参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化娱乐。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迫使从事传统媒介工作的人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创造出一种新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形态,使得观众的参与性随着各种互动性节目的出现而更加强烈、更加有兴趣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E时代”的电视节目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形态,它将如何传播?  相似文献   

17.
曲艺是我同最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形式,许多曲种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而电视作为一个在我国诞生仅有着四十几年的新形式媒介,对曲艺的大众化传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人们把散跟电视的结合叫做“电视散”,舞蹈与电视的结合叫“电视舞蹈”一样,曲艺与电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电视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来看,伴随着电视媒介实力的发展与壮大,必然要有一种区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言论节目形态应运而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失去往日强劲增长的趋势,随着第四媒体的网络和第五媒体的手机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介曾经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电视作为传播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政理念的重要媒介,正受到冲击,其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如何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电视媒介和相关宣传管理部门所应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腾 《青年记者》2007,(14):105-105
“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 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往活动,要能有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关系规范,受到一定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