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历史文化是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旅游客体吸引力的源泉,历史文化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断转化为旅游文化。社会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文化则是一种流动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各阶层的旅游活动逐渐活跃起来,文人旅游尤为兴盛。文人的旅游活动包括出游前、旅游中、旅游后三个阶段,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着重探讨了明代文人出游前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出游前的准备包括确定目标、搜集资料、邀约游伴、准备游具等;到西南地区旅游的文人在出游前抱着或重或轻的惧游心态;西南地区文人在出游前通常有卜行、饯行、折柳等习俗活动。  相似文献   

3.
旅游影响又称旅游效应,是由于旅游活动而引发的各种利害关系,主要指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对旅游对客源地和旅游者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只有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旅游活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推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与旅游产品的消费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理论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社会与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消费、开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层理论的实质,加强社会分层理论的应用及社会分层对旅游产品消费、开发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产品评价、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探析旅游活动的社会分层,明确不同阶层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是不同的,适度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中端旅游产品。逐步提升低端旅游产品,可以不断满足各阶层人群的生活需要,实现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银连 《考试周刊》2010,(39):53-54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希望了解天文地理,体味风土民情,提高审美情趣;希望通过旅游,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阅历,这就对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对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养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师慧  杨金兰 《教师》2008,(8):124-125
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旅游福利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旅游福利,其核心问题是人们的旅游活动与旅游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十分注重旅游活动和发展行为的生态合理性,尤其强调对资源与环境有利的行为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以保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或当代人的利益与后代人的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别利益与共同利益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促使旅游业能够沿着健康运行轨道可待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旅游活动日益流行,而旅游开发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现代旅游活动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同时也对其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在介绍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辨证关系基础上,提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伍兰 《教育艺术》2008,(1):65-67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9.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变化,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游客对于旅游区(点)的需求,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需求逐渐由浅层次观光旅游向深层次文化或者体验旅游上倾斜。欧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们的旅游活动将朝着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发展。宗教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目前又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所以研究西欧及其基督教对于旅游活动的影响,对于更好地了解宗教旅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析福建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旅游在福建传统社会中的关系处于互动之中。一方面,宗教对旅游的影响极为深刻,它是旅游景观得以营建以及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因素。另一方面,宗教反过来也受到旅游活动的逆向影响,宗教适应旅游活动的需要而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的情况甚为普遍。此外,游人的社会阶层的不同、身份角色的差异,也影响到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Arcview的功能讨论了其在旅游规划中实现的具体步骤,Arcview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了现今蓬勃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旅游资源信息以生动形象的地图输出,制作的一系列旅游规划图可服务于旅游者和旅游管理者,加其扩展性和可改性极强的特点,减少了旅游规划的工作量,进一步明确了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关文集、方志、游记、家谱等史料,对明清时期徽州官民的游居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措施进行研究。结论显示:徽州官民对树木山场、龙脉水口等自然资源和黄山、齐云山等旅游名胜地的保护措施,既体现了徽州笃信风水、尊宗敬祖的文化传统,也展现了徽州民众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伦理思想。同时从侧面说明,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徽州人地关系的不断紧张、民众求利思想的强化,徽州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3.
对安顺旅游解说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解说词作为表达旅游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安顺的解说词没能将安顺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神韵展示给游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安顺旅游资源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安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此作者对安顺旅游解说词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为安顺旅游解说词品位的提升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含义和分类一直有争议,本文试着以旅游的角度,从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入手,结合旅游三要素,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文学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含义和分类一直有争议,该文从旅游的角度,从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入手,结合旅游三要素,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国际旅游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中,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要加大发展国际旅游的力度,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提升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旅游现象中客观存在的"距离衰减率,"使旅游目的地在地域上表现为旅游核心区和旅游辐射区两个不同层面。正是由于不同旅游区域在旅游过程中所发挥的职能不同,便产生了蜂箱式旅游现象。"蜂箱现象"在促进了核心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辐射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虽然咸阳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为明显的"蜂箱现象"的影响,对此,在提出"蜂箱现象"的同时,透析了咸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旅游经验的丰富和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与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日益提高的旅游品位相距甚远。追求旅游过程中的放松身心、了解目的地文化和愉悦的游历体验成为了新的市场需求。旅游者需求的改变催生着一种新产品的出现,即深度旅游。本文以灾后李白故里旅游重建为例,在分析深度旅游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灾后李白故里深度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游客经常会让旅游目的地人们充当拍摄模特,然而他们也经常抱怨这些模特向他们索取报酬。去到箐口的游客也存在这种苦恼。游客的烦恼是跟他们在现代旅游中要求旅游目的地人们依然“纯朴”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市场经济让村民知道给游客当拍摄模特应该得到报酬。双方的矛盾是不利于当地旅游发展的。通过将游客对使用村民肖像的支付转移到由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来支付,既可以解决村民肖像权报酬问题,又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人们“纯朴”的追求,这样是有助于促进当地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的本质从某个方面说,它是“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旅游与历史之所以被扯到一起,其中介就是文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一,两种文化概念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历史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甚至可以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但它并不全包含现代旅游文化。其二,追求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不同。研究历史文化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普遍性的意义,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个性意义,更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它的价值,张扬其能激起旅游动机的价值。从社会功能来看,历史文化主要是教育的功能;旅游文化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且是全人类的。其三,物化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过去历史的物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它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创造性。旅游文化则具有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其亮点就在它的特色和它的文化底蕴。区别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就能主动地挖掘旅游人文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并从理论上指导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与开发,就能使我们的旅游研究、教学、实践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