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灵 《新教师》2019,(8):11-13
校园欺凌是政府、社会、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事件中不同人的表现,可将涉及的学生分为欺凌者、受凌者、协助者、强化者、保护者和旁观者等六类.治理校园欺凌事件,应同时关注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建议从不主动实施校园欺凌、不接受别人对自己实施的校园欺凌、遇见别人遭受欺凌时不袖手旁观三个方面着手,并可运用心理剧表演的方法,在虚拟情境的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体验校园欺凌的过程、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欺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心理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学校范围内的应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手段,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达到心理共鸣。它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达到团体心理辅导和自助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能自我调节,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表演,提出心理解惑的办法,教会学生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它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起到很好的作用。校园心理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让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同时,使观看演出的学生在轻松愉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困惑,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统筹规划和精心设计,通过参观体验心理中心、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主题报告和课堂教学等举措,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受成长。  相似文献   

4.
学校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中,必须克服内容与行为两张皮的现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人文精神;并通过人文校园的创建,使学生在人文氛围中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5.
外语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参与和体验使用外语的过程。在大班背景下的外语课堂中,很多语言实践活动难以进行或难以充分地展开,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受到限制,如语音教学、句型操练、对话演示、个人演讲、短剧或情景表演.教师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6.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和发展性团体辅导[1].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通过团体活动体验、探索、反思和分享,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活动仅仅是手段,活动后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新奇刺激的活动,若要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和感悟,还必须通过讨论分享.分享让学生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的领悟和发现.只有情感体验充分,讨论分享深刻,才能有效地将课上的感悟迁移到课下.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学生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活动完之后却草草收场,由教师自己总结发言.我曾专门向一些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了解分享环节的操作经历,大多数教师表示活动过后学生个个低头不愿分享,这让他们很无奈,为了让课堂顺利继续下去,只好自己总结.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心理课失去了"心理味",变成一盘"活动"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7.
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新生事物,它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观看和分享中对角色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进自我认识、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时,它像戏剧一样具有审美功能,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和美感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本文从校园心理剧的缘起及理论基础入手,深入分析它的实施模式和评估机制。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团体动力,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领悟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刊诚征优秀的校园心理剧剧本,写作要求如下:1.内容涉及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反映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道德问题,只探讨心理问题的解决。2.较好地体现心理剧"行动治疗"的本质,重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戏剧行动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3.避免出现众多校园心理剧中"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班主任的一席谆谆教导"的桥段,不说教,让角色在行动中真正地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校园心理剧概述心理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学校范围内的应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校园心理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让学生表演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课上,学生往往注重的是游戏本身,参与过程很积极,但体验和感悟很少,单纯地停留在"玩游戏"的阶段.如何让心理游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怎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有所感悟?本文从如何选择主题、教师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鞠瑞利 《现代教学》2014,(12):31-32
适切的心理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情绪情感上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其在认知上产生思考与感悟,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有助于提高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成效。心理辅导课应该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校园心理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文章就学生行为改变和自我感受等方面,强调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校园心理剧简介 1.校园心理剧的由来及发展 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非临床领域应用的结果.它由社会剧发展而来,有戏剧小品的特点,比一般的心理剧有更强的表演性.它在校园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分享各种情感与感悟,进而带来自身认知与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遵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对新课标和新教材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过程反思"作了几点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像3、4年级的学生那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以致各个方面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说”和“听”,还有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也不能有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英语短剧,让学生观看英语短篇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7.
吴彩虹 《小学生》2012,(12):49-49
从心理学上讲,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音乐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由内需而产生的心理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体验,感受音乐的产生,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才会真正学会享受音乐。因此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  相似文献   

18.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通过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进行真实的角色体验,使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浙江省建德市实验小学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实施“显自主、重互助、慧互动、促辐射”四大策略,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排练、表演、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关于声乐心理学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主要是针对在歌唱的学习、训练还有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心理感受、心理作用和心理调控范围.表演者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达到积极兴奋地表演状态,从而拥有最佳状态.本文分析了声乐表演中的心理特征变化,描述了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以及产生原因,重点研究了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心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内心产生一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学习、探究。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是提升习作水平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深受小学生喜爱,如演课本剧、摘草莓活动、班队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春游和秋游实践活动等。让小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表演、观看、听听、想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从中激发小学生对写作产生的兴趣。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后再写作文,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达欲望,也能使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同学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