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女儿不能造血,母亲充当输血机器万小艳今年29岁,是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人。1978年,万小艳两岁时突然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那时这种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靠定期输血来维持生命。万小艳是 AB型血型,一般人很难吻合,经过医院检验,她的母亲何宗云的血液正好符合她的血型。何宗云是朗乡林业局的工人,收入微薄,每当小艳病情复发,需要输血时,她就会去医院买血。后来家里没钱买血了,她就将自己的血输给小艳。由于万小艳的病离不开血液,家里又无力买血延续女儿的生命,从此,她开始了为女儿输血的漫长煎熬。万小艳每月要输血一次,频繁的时候,15天就得输一次血,一次至少要输400毫升。在朗乡职工医院,人们经常看见一位慈祥的母亲背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孩,疲惫地走进抢救  相似文献   

2.
挑战艾滋病     
莉莉得知这个可怕的消息,是在去年夏天. 从去年春天开始,莉莉就不停地生病,感冒一直没有痊愈过,而且常常感觉疲倦,原来可以一口气从体育馆跑回教学楼,现在却不得不在中途休息一两次.但14岁的她没把这些放在心上.莉莉的身体素质一向不算很好,3岁时因患一种罕见的贫血症,在医院住了两年,每三个星期输一次血,出院以后也经常得些小病.她对此也习惯了,心想,不过应是些小毛病罢了.  相似文献   

3.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6,(30):34-36
莉莉,一个17岁的美国女孩,从小体弱多病的她是医院的常客。她在3岁那年,因为患了一种极其罕见的贫血症,住了两年医院。在住院期间,她每3个星期就得输一次血,以补充血液中运送氧气和营养的红细胞。可是这救命的血液,对莉莉来说,却成了致命的“恶魔”。从那个春天开始,莉莉便不停地生病,而且身体素质也明显下降。有一天下午,天气特别热,莉莉又发烧了,不得不呆在家里休息。母亲推开房门走了进来,将莉莉抱住,莉莉也轻轻将头靠在母亲身上。这时她突然感觉到了母亲的异样,就连门外的父亲也用忧伤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她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爸爸、…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在玩游戏时变得“输不起”了。那天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女儿和我共同定了游戏规则:谁赢了,就刮对方的鼻子。开始两次都是女儿赢了,她很高兴地按规则行事。第三次她输了,却不肯受罚,还嚷嚷起来:“不行,我们重来!”  相似文献   

5.
湖塘桥实验小学二(3)班有个学生叫高景媛,一年级入学报到时,她父母亲跟班主任卞珍老师说:景媛是个近视眼,我们已带她去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治疗过,但都没有效果。卞老师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在排座位时,卞老师把高景媛安排在正中第一张课桌的座位上,上课时,经常纠正她的读书写字的姿态。教育她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也不要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做作业。用眼时间较长时,提醒她要看看远方,并且一次又一次手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这样的母亲,女儿今年13岁,上初二,聪明漂亮。由于她与丈夫都是学文的,又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女儿5岁时,她就花9000多元为她买了一架钢琴,之后又让她上舞蹈班、外语班什么的。而女儿也比较乖,爱读书,文章写得也不错,小学一年级就有文章见诸报刊,至今已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回馈     
《父母必读》2012,(1):12
轻轻松松打预防针女儿在1岁半之前身体不算好,每个月都要吃药打针,因此她非常害怕医院和医生!每次去打预防针的时候,一进医院她就大哭大闹,吵得医生都捂着耳朵。打一次针,就好像是一场战斗,我们母女俩都精疲力竭。因此每到打预针时,我总是犹豫不决,真想放弃算了!收到《父母必读》杂志2011年第8期,看到《儿童档案》里有一篇《逃不掉的预防针》,我如获至宝,仔细拜读,并按照杂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等待     
女儿刚出生时,小小、粉红的一团,我连她的手都不敢去碰,唯恐碰一下就坏了。惊喜过后是恐惧——这么纤弱的一个生命,要让她成长为亭亭玉立的模样,该是怎样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啊! 3个月大时,一个夜晚,女儿吵闹不停,发烧了,全家出动,急急送她到医院。感冒、细菌感染,医生的结论是打吊针。看着她红红的小脸,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以后总是生病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9.
在密云县大城子中学,有这样一个"苦"孩子,她叫许莲花。很小的时候,她父母就离婚了,而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她就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年事已高。奶奶身体不好,患有哮喘病和糖尿病,一年要住两三次医院,地里的农活都落在爷爷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定义     
她,洛阳市汝阳县上店乡东街村一个农妇。1987年,她的儿子出生。儿子从3岁起两腿经常骨折,医院查不出是什么病,6岁起两腿绵软难以行走了。她背着儿子去过几十家医院,都无方可治。1994年,最后一次对医院失望之后,她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1.
她——天长小学五(4)班的王倩,一个很特别的小女孩。在她来到人世才一个月时,便被无情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病魔缠住她不放,死神曾无数次向她逼近。病房是她第二个家。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而严重的肺溢血则使得大人们为她担惊受怕。一、二年级时,她几乎每个月都要住院,一住就是二、三十天,这样,一学期上课的时间累计才二、三十天。记得有一次,她又有好些天没来上课了,小伙伴都惦着她.于是,就一块儿去看她。推开病房门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只见王倩坐在床头,一只手正在打吊针,另一只手却在写着字。她用的就是这双上粗下细、怪怪的手,这双曾打过无数次吊针,常常弄得连医生都找不到静脉的手。王倩,你不疼吗?  相似文献   

12.
妈妈哭了     
妈妈很疼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生病了,老师通知了妈妈。妈妈连忙到学校,带我去医院。外面下着大雨,到医院时,她的衣服全湿了,满头满脸都是雨水。  相似文献   

13.
星期六上午,我正在妈妈公司做作业,隔壁的女孩来找我玩。她才10岁,已经有一米六的个子了,我11岁,才一米五。就我这个头,好多人都问我:是不是上初中啊?哈哈,我看人家得问她是不是上大学了。还别说,她真的有我妈高呢!我戏称她小巨人!高矮胖瘦先别提,说一说今天的踢毽子吧!我拿着毽子,定下规则:1.用脚连续踢,落地就算输一次;2.每次累加起来,谁先踢到35个谁赢;3.如果踢到2的倍数时要归零。不许耍  相似文献   

14.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孩子不喜欢吃蛋,母亲为了让孩子多吃蛋,就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母亲起初的规定是:谁输了就要吃一个蛋。于是孩子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后来孩子每一次吃蛋都要和妈妈玩这个游戏,而且吃蛋时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情愿。有二天,母亲提出还是进行猜拳的游戏,不过这一次,谁输了就没有蛋吃,只有赢的人才能吃到蛋,结果孩子表现非常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二妈”     
王羿禹 《新作文》2011,(10):21-21
第二天上午,“二妈”领我去医院,一个人忙前忙后,花了一百多元呢!我问她为什么舍得给我花钱,她却说我健康她就高兴。直到我输完液回家,她才肯休息。没想到的是我打针后过敏了,身上起了许多红点。那时正好是半夜,“二妈”顾不上自己那么疲劳,又带着我上医院打针。我在医院的床上睡着了,她就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我,看看我身上的疙瘩有没有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与爱情无关     
许多时候我们的眼泪与往事无关,而是因为那一段过去不再回头的时光……我一次次地想起她,尤其是在这个城市中经过大大小小的“Only”专卖店时。她不是那种容易令人遗忘的角色,这一点在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我就毫不犹豫地肯定。我也敢肯定凡是2000年在X中学待过的师生都会记得她一  相似文献   

17.
韩琴 《生活教育》2008,(1):33-33
佳佳是个性格内向、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孩。她学习成绩一般,从未主动跟老师说过一句话。一次,在班级背诵古诗活动中,要求分小组开火车轮流背诵自己喜爱的一首诗。轮到她时,同学们都说:"老师,她不行,声音太小。以前,她都不参加  相似文献   

18.
两年过去了,一切似乎都已变淡,然而一切义都好像发生在昨天、已经忘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留意她,也许是和她打乒乓球的时候,也许是一次又一次地抬头中发现她一次又一次地从我身边走过,并且悄悄地在我的心上投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时常想起那时的她有一次教全班同学唱苏有朋的那一首《勇气》时,就站在离我两米远的讲台上,愣愣的我怔怔地望着她。当唱到末尾的那一  相似文献   

19.
小区生存客     
在Geek、驴客、创客行于天下时,我看到身边还有一群生存客,他们最主要的使命是生存。在我的小区里,就有这样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开了个"老姚水果店"。大家都默认店主姓姚,他们一家为老姚、老姚老婆、老姚孩子。我搬进小区时,老姚水果店就在。第一次去买水果,老姚老婆给我过秤、收钱。我发现她少收钱了,向她指出。她呵呵一笑,不在意地说:"平时都是老姚算  相似文献   

20.
孝心无价     
她生于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在她刚刚出生未满两个月时,妈妈就因一次手术意外失败,造成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