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以"人性"作为研究中西哲学的契合点,从中国文化中寻找那些西方文化中的"不可能性":"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实与价值相混淆"、"帝国式求索模式"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簇"的认知方式等,从而说明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融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以"人性"作为研究中西哲学的契合点,从中国文化中寻找那些西方文化中的"不可能性":"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实与价值相混淆"、"帝国式求索模式"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簇"的认知方式等,从而说明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融性.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到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也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4.
崔璐 《教师》2013,(2):115-115
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和西方文化价值在相互交融渗透中,共同形成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本文以绥化学院大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中西文化价值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对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诠释,是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中西哲学的相互交融进程当中展开的。这一创见性的阐发和处理方式为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转进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在整个内圣外王思想的历史嬗变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哲学进一步走向现代化,中西文化愈加交融、互鉴的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冯友兰哲学中关于内圣外王的思想见解做出进一步的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西学中源”是“西学源于中学”的节略语。在晚清中西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奇妙景致,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西学中源说”的历史由来、晚清的文化氛围与“西学中源说”、晚清知识分子与“西学中源说”的阐发、“西学中源说”的理性思考四个方面略陈管见,就教于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理论与我国声乐教学具有许多相通之处,部分理论可以借鉴到声乐专业的教学之中,改进传统单一的模仿型教学模式,克服当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研究声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重视角色心理体验与艺术表征形式之间的相关性,使声乐教育理论的研究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要走到一条与其相互交融相互启发的路上来。  相似文献   

8.
文化冲突与融合——实验室管理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中西文化的特质,阐述了文化差异在实验室管理中呈现出的既相通又相悖的情形.中国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家族式的关系和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都是有效的手段,相互交融是科技全球化的必要途径.文化影响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渊源,所以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不能摒弃其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去除一种国家文化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接受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人员交流和多民族文化的学习,加强不同文化优势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的东西文化趋同和世界文化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经历了历史以来最为广泛的、深刻的相互冲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的历程,现已呈现出全球文化朝着强势文化(英语文化)为主导的文化趋同现象。用全球化、文化趋同的理念看,东西方文化正在不断走向趋同。世界文化正走向一体化。导致中西文化趋同和普世文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中西文化趋同不过是世界文化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的一股支流。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拥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中西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方思维方式、道德观、时间观念、隐私权方面的差异和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应该充分发挥中西文化独特的优势,找到互通互补之处,在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推动我国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科书应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有效的语言学习从来都不能抛弃其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交融的情境尤为重要。审视当前英语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其在西方文化渗透以及中国文化彰显上都不够,要么过于侧重西方文化,要么过于侧重中国文化。在英语教科书编排上,应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此类相关内容的要求,以提高教科书的编写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已经基本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巧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可以寓教于乐,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作者发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诸多知识和技能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基于此教学实践中应大胆整合,有意识培养学生寻找融会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整合中挖掘自我潜能,促其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开始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大有发展。以往仅有中国部分人"推崇"的中式英语,也能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跃升的今天,中式英语也随之流行起来,给世人呈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开始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大有发展。以往仅有中国部分人“推崇”的中式英语,也能受到外国友人的“追捧”。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跃升的今天,中式英语也随之流行起来,给世人呈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相反相成",这种理解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误解,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失去了本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与道家辩证思维的对比研究,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英语基本颜色词具有广义性和区分性的语义特征,它体现着英国民族的文化特点,其文化涵义与汉语颜色词有所不同。文章以黑色、红色和绿色为例探讨了英语基本颜色词语义文化内涵,并从历时性的观点探讨了颜色词的文化接受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西文化在交融中逐渐相互接受,另一方面,中西文化交流不均衡性和民族性,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讲述了几位女性的经历,1976年面世后引起了轰动,分析其成功因素,诸如中国文化背景的作用及其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充分交融,女权主义、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与文化移植、美国文学的民族性等,以利于了解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中学开设英语课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四个方面:1.注重"以人为本";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3.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4.充分调动和利用课外资源。教与学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达到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的目的,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忧生”情怀是王国维的“忧生诗学”建构的原动力,其“忧生诗学”的产生是中西文化、诗学交融化合的产物当代理论界同样处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消解与融会的时代,如何学习王国维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术态度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并把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或诗学创造相贯通的方法,以化别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诗学理论,这就是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