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吕爱军 《现代教学》2014,(12):50-51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本”已逐渐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热词。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因素,不可缺失了学生立场。但是,“以学生为本”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一味地看学生“脸色”,那样很容易让我们的教育“跑偏”。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4.
石爽 《成才之路》2009,(33):65-65
心理教育既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又是“熏陶”的教育,更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教材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过分地强调其功利性的目的 ,将学生当作对象物 ,将分数、升学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成功的标准 ,教育成了外在于人本身发展的一种“物性化”的东西 ,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抑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只有在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关注人性 ,提倡并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和学生 ,并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手段 ,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本”已逐渐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热词。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因素,不可缺失了学生立场。但是,以学生为本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一味地看学生“脸色”,那样很容易让我们的教育变味。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的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生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关照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笔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照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建构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李存军 《新疆教育》2013,(11):41-41
“生本教育使人的发展达到极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地尊重学生,充分地相信学生,全面地依靠学生”,把以往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生本教育能使人的发展达到极致,生本教育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走生本之路?2011年3月,我们申报了“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学周刊C版》2011,(8):131-131
一、语文学习活动 谈论语文教育,以往我们总是注重讨论“语文教学活动”而讨论“语文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多地是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是一个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毫无疑问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时时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考虑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自己人”,使我们的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人”效应呢?  相似文献   

11.
言沛勤 《文教资料》2005,(32):79-8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教育艺术的核心。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爱得深切、真诚,才能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当然,教师的爱及其方式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讲“爱”,绝不是姑息迁就,没有…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要注重学生自主。陶行知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适时地、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传统角色,逐步地从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自主学习同步成熟的“节目主持人”移位,即教师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说让学生放任自流,“为所欲为”。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师给学生创设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质上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分数高可以迈进好的小学、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以满足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与注重人的品质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培养能力为总原则。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使者.正确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提倡“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积极地“引”和学生主动地“探”,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指责自己的学生:“我们班的那几个学生实在太傻了……”这些教师有时还当着众多师生的面,指着“太傻了”的学生感叹道:“就是神仙也无法教好这样的傻瓜啊!”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了。为了回…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问我,现在教育最缺的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最缺乏的是服务意识。服务是现代教育理念,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最大分野。传统教育中,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师往往站在高高的“讲坛”上,按照预定的标准去“塑造人”“约束人”;而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要求教师走下“讲坛”,站到服务的平台上,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去发现、去挖掘、去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其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灵相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接下来的这三篇文章,虽然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爱”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怎样体现和阐释这个爱字呢?文章中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的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生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关照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笔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照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建构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前一时期报纸上报道了许多因师生矛盾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这些恶性事件是不和谐师生关系的突出表现,它的连续发生一定有其诱因。第一,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第二,有可能是大的社会环境不好,不良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阻碍;第三,有可能师生关系不和谐,存在着“三不教师”,即学生不喜欢、同行不认可、家长不满意的教师。对于“三不教师”的产生主要归因为:一是教育过程中教师“爱的教育”理念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