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中有"简谐运动"一节,其教学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图象,而演示实验是这节课的关键.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材中介绍的演示实验却不能得到规范的正弦(余弦)曲线,导致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遇到障碍.笔者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多次试验,自制了简谐运动描迹仪.  相似文献   

2.
实验改进三则吕贤年(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教学中,笔者对几则演示实验做了改进,效果很明显.一、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课本中用沙摆实验得到简谐运动的图象,这个实验存在着不便于观察,学生对为什么要将接沙的木板匀速拉动缺乏亲...  相似文献   

3.
演示实验最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简便性和可视性 .在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 ,只有在作简谐运动的图象时应用实验直接绘制物理图象 ,于是这个演示实验便成为教学的重点 ,演示实验必须是直观简单 ,效果明显 .高中物理新教材采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用砂摆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 ,但实验室拥有的简谐运动图象演示仪 ,存在许多的不足 :(1)描绘图线的笔与板不稳定 ,明显不是匀速运动 .(2 )实验装置结构复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了解其工作原理 ,且每次的实验结果不同 .为此 ,笔者制作一个用磁铁替代毛笔 ,可操作性强 ,能直观演示弹簧振…  相似文献   

4.
简谐运动图象是研究简谐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理解简谐波形成的基础,也是学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前提,因此做好图象描绘的演示实验是相当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应突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高中物理新教材采用水平弹簧振子替代以前用砂摆来演示简谐运动的图象 ,但教学中仍发现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描绘图线的笔和振子会受到纸和金属杆较大的摩擦阻力 ,不利于描绘图象 ;二是课堂演示时绝大多数学生既不能直接观察到图象的形成过程 ,又不易直接看到所得图象 .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实验方案对原实验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器材幼儿用磁性画写板 (带磁性笔 ) ,废旧铁锁 (或稍重金属块 ) ,轻软弹簧、支架等 .二、实验装置将弹簧、铁锁做成弹簧振子 (把磁性笔头粘附在铁锁上 )并固定…  相似文献   

6.
刘召新 《物理教师》2011,32(5):49-50
1提高对实验器材的简单改进或者优化组合方面的动手能力“简谐运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中的第1节内容,简谐运动的图象作为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上面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一个简谐运动的图象然后再加以分析研究更加真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第 1 3 6面第四节“简谐运动的图象”就是利用沙摆来描绘振动图象的。笔者在教学中 ,对这个演示实验通常按以下几步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对这一节教材理解得相当透彻 ,教学效果好 ,深受学生喜欢。提问 1 :若下面的木板不动 ,让盛沙的漏斗振动起来 ,漏下的沙在木板上堆砌成的沙堆的纵部面形状最接近下图中的哪一个 ?图 1  分析 :选B。因为沙摆在平衡位置附近运动快 ,相同时间内漏下的沙少 ;在二端附近运动得慢 ,在相同时间内漏下的沙子多 ,所以形成两端沙子堆砌多 ,中央部分沙子堆砌少的情况。提问 2 :在下列二种不同时刻…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本)“物体曲线运动”一节中,安排了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学生不易观察,其原因主要有:(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便于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简谐图 1运动的图象”一节中 ,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用弹簧振子画简谐运动的图象 (如图 1所示 ) .但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只是演示该实验 ,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对其“装置”、“演示操作步骤”及“教学的实施”创新 ,开发它的教育、教学功能 ,才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尽可能利用身边材料以缩小学校中的学习与社会生活中的差距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存在的主要缺点1.实验采用了水平弹簧振子 ,就必须要求水平杆光滑 ,虽然可利用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2.进一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机械振动、简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接着本节教材从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得出械械波的概念实质、特点和分类.所以在此安排机械波的教学恰到好处,既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复习和巩固,而且通过对机械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声波、电磁波、光波.三、教学重点机械波的…  相似文献   

12.
“简谐运动”演示实验的引伸刘永忠(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221400)高中物理课本中简谐运动的图象,是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得到的.装置主要是一个盛沙的漏斗,它在一个固定的竖直平面内振动,在漏斗下方,放一张中央画有“零线”OO的薄木板,要使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第136面第四节“简谐运动的图象”就是利用沙摆来描绘振动图象的.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的研究是基于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九章<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的图象、学生实验十一<练习使用示波器>、十三<传感器的使用>等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结合虚拟仪器"频率计"而设计的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简谐振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振动的周期性、图象问题、固有频率等问题认识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利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乐器--吉他而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单摆》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摆>是作为简谐运动的又一理想模型来编排的,它典型性强,可向多方面拓展与综合,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节中蕴含了研究物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单摆>不仅是<机械振动>一章的重点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中也占有显著的位置.这一节共有四个知识点:1.建立单摆的理想模型;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3.单摆周期公式;4.单摆的运用.在这其中"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及周期公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增加感性认识,改变想当然的错误观念;第二是让学生体会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下面就具体来谈谈对各知识点的剖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电容”一节中,关于平行金属板带电量一定时,板间电压随板间距离、正对面积和插入电介质而变化的演示实验,一方面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等原因,实验效果不佳或不能做,另一方面教材上的实验结果不少学生虽然看到了,但对其成因感到费解。为弥补实验条件不足和让学生达到透彻理解实验结果的成因,下面就该节教材中的实验结果成因的物理实质作一粗略剖析,供大家教学中参考。 在选修本P209图6—41中,电容器的Q、S不变,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教材中“简谐运动的图像”教学,根据教材给出的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装置做实验,虽取材容易,但有几个不易:一是漏斗的沙流不易控制;二是手拉木板的速度不一定匀速,而且很难保持木板中央的“零线”始终处于摆的平衡位置的下方;三是学生看不清振动漏斗流出的沙流在木板上形成曲线的过程,还必须把木板竖起来学生才能看到曲线,而且“沙线”粗疏不易测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件“简谐运动图像仪”。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新、老  相似文献   

18.
汪英 《成才之路》2009,(23):54-54
高二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章第四节“单摆”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是“沙摆实验”。用实验显示单摆的振动图像。证明简谐运动;二是教材通过定性演示,证明单摆的周期(在摆角很小)跟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而只跟摆长有关的基础上,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我在教学中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方便了教学,节省了时间,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谐运动周期探究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机械振动”一章,通过对典型的弹簧振子这个理想模型的分析,得出简谐运动的受力特征和运动特征,但对简谐运动的周期未作探究,给出的仅仅是单摆周期公式,而且又只是在定性演示基础上的定量“介绍”,缺乏严谨的理论和实验论证。那么怎样就弹簧振子这个基本模型,指导学生对其周期公式进行探究,进而推演单摆及其它类型的简谐运动的周期,这一问题不仅反映了开发与创生课程的必要性,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一个生动的例证,而且,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领会探究的培养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对周期的探究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实验可以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换角色,当好“导演”.笔者就高中教材第二册《苯酚》一节,把苯酚性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地与学生实验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的教学设计介绍如下,供同行商榷。(注:本节课在实验室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