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选材上我们读杨朔的作品 ,犹如漫步在赏心悦目的花廊中 ,那画面有吐香的红叶 (《香山红叶》) ,含露的茶花 (《茶花赋》) ,清澈的泉水 ,飞溅的浪花 (《雪浪花》) ,朦胧的月色 (《金字塔月夜》) ,漂渺的海市 (《海市》) ,明丽的鱼乡等。我们读刘白羽的作品 ,却似置身于惊天  相似文献   

2.
一.设疑式朱熹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杨朔的散文艺术倍受人们赞赏,这早已成为事实,但有一位同学对学过的《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加上课外读过的  相似文献   

3.
杨朔是颇具影响的散文作家,其解放后的散文创作,从题材来看,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反映抗美援朝伟大斗争的,一是反映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是描写祖国秀丽风光和人民美好心灵的,一是歌颂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深厚情谊的。其影响最大的是第三类,选入各种语文教材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茶花赋》、《雪浪花》《荔枝蜜》、《海市》等基本上都属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4.
散文重在抒情,但感情总是要有依托的,这就是抒情所需要的物象与事象。但物象与事象如何与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是写作的艺术技巧。有人把当代几位散文名家的文章结构特征归结为以下“五大模式”。一是“杨朔式”——自然物象与人物事象的合一。他的《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荔枝蜜》、《海市》等均属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朔的散文选进中学统编语文课本的有《荔枝蜜》(初中第二册)、《茶花赋》(初中第三册),《泰山极顶》(初中第五册)和《海市》(高中第三册)计四篇。《海市》是最后的一篇,也就是说,学生在读《海市》之  相似文献   

6.
当代散文群星灿烂,而杨朔和袁鹰则是二颗特别耀眼的明星。 杨朔是以他的小说知名于世,而他的散文《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和《香山红叶》等,更使他锦上添花,享有盛名。 袁鹰则不仅在诗歌、儿童文学中有所造诣,在散文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青山翠竹》、《戈壁水长流》、《十月长安衔》、《岚山花雪》等,都是长久以来令人注目的名篇佳作。本文试图通过对《香山红叶》和《岚山花雪》的比较,探讨一下二位作家的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7.
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 1706年 75岁 长至日,于红叶山房写《潇湘雨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许天锦作《题石谷先生写潇湘雨意》诗。  相似文献   

8.
杨朔同志是我国散文园圃中一位辛勤的园丁。多年来他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培育了朵朵争奇斗艳的佳花。抒情散文《茶花赋》便是其中一束。  相似文献   

9.
散文《茶花赋》是杨朔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立意新颖。古往今来,咏叹茶花的诗文并不少见,然而借小小茶花来赞颂伟大祖国面貌的却前所未有,使人耳目为之一新.二是构思精巧.文章题名《茶花赋》.却从求画写起,其圆曲笔回环,层层相连,由春色而至百花,由百花面及茶花,又由茶花引出“童子面”与育花人,最后仍以求画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翻出新意,使人  相似文献   

10.
句子中常常有省略,有时一个句子里还会有多种省略,情况比较复杂。如:“()听见鱼叫,渔民就知道大鱼群来了,( )下网去捕( ),( )倒( )在仓里,( )一跳一尺多高。”(杨朔《海市》)例中共五个分句,第一、第三、第四分句的主语“渔民”凭借第二分句的主语省略了,  相似文献   

11.
训练宗旨: 杨朔曾说过:“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海市>小序》)。《香山红叶》正是作者散文创作观的体现。它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杨朔的《茶花赋》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茶花为中心,用酣畅而富于感情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本质,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为创造幸福生活付出的辛勤劳动,赞美了生气勃勃象茶花一样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而这些,作者是通过茶花与其它花的关系、茶花与劳动者的关系和茶花的象征意义逐步深入地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杨朔的《茶花赋》不长,却用了一大段写普之仁。这一段看似乎直朴实,不太起眼,往往为论者所忽略。如果我们将它作深入的分析,也能窥见作者营构散文的艺术功力。写普之仁,仍是写茶花,是着力于茶花的意境创造和开拓。普之仁出场前,文章已对茶花作了形象的描绘,写出了茶花独特的风采。但作家并不满足于此,为使茶花有“韵味理趣”,使读者还能“妙悟生发”,于是写到了普之仁。在这一段中,作者将茶花与育花人揉合起来写,创造了花与人互相辉映、统一的境界,突出了茶花美的本质特征。普之仁对茶花有着深切的了解,向“我”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莫幼群 《新读写》2014,(3):16-16
都说杨朔式散文不好,但我一直以为,杨朔式散文是最适合学生模仿的一种套路,语言清丽,哲理清浅,借物喻人,自成一格。他的经典名篇《荔枝蜜》和《茶花赋》看似写蜜蜂、茶花,主角实则是“物”背后的“人”。小作者柯海晶的《荷香》也是写花,但读者都知道,写花其实是障眼法,目的是为了写人。小作者闻到了草木之香,而后又闻到了美德之香这是一趟圆满的旅行,  相似文献   

1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红叶是秋天的宠物。每至深秋,那朝霞一般斑斓夺目的红叶给秋  相似文献   

16.
诗集: 《喧腾的高原》(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开花的国土》(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云南的云》(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从北京唱到边疆》(1958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寄在巴山蜀水间》(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 《红云崖》(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们追赶太阳》(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雪花》(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巴山月》(1962年,重庆人民出版社) 《山泉集》(1963年,作家出版社) 《长河日夜流》(1964年,作家出版社) 《歌飞大凉…  相似文献   

17.
《花的构造》课堂教学实录田金华,孟召霞,赵玉臻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你们都喜欢什么花?(月季花、菊花、牡丹花、牵牛花……)大家这么喜欢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花的录像。(播放录像,1分多钟。)刚才,我们从录像中欣赏了一些美丽的鲜...  相似文献   

18.
挂花栽培史有2500余年。其名称甚多,有叫桂花(《吕氏春秋》)、桂(《山海经》)、木犀(《本草纲目》)、岩桂(《群芳谱》)、山桂(《平泉山居草木记》)、金粟(《山园记》)、球子木犀(《学馀疏》)、柴桂(《拾遗记》)、紫阳花(《南都新书》)、毛技桂(《种子植物名称》)、无暇玉花(《花史》)、仙友(《事物异名》),江浙一带统称桂花。湖南一带统称九里香,这是因为桂花芳香浓郁,清香四溢,飘逸数里,而得此雅名。唐代以前有些古书上记载“肉桂”,其实不是“肉桂”而是桂花(或桂华)。桂花树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  相似文献   

19.
Jeff  Gerdes  吕进 《英语沙龙》2014,(10):47-49
佛蒙特州属新英格兰地区,与加拿大接壤,素以金秋红叶闻名于世。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山脉和绚丽多彩的红叶构成了佛蒙特独特的自然风光。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旅人》(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lers)杂志评选出了全球50个“真正的旅人此生必游之地”。佛蒙特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2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越江词》),古人诗词中花往往和姣好连在一起。其实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美丑,但一旦入了诗人的眼,它们就被“移情”了.会“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了。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