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创造人才红利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招工难迫使企业将人才培养前移至高校.高校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能抵消人口红利消退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创业是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途径.人口红利消退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主要面临资金缺乏、项目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低等困境,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科技含量、争取多方支持、拓展信息渠道是解决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发展作用逐渐减小以至消失的现实,本研究以高等教育为切入点,探究怎样充分挖掘"人口红利"的二次作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据此提出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高职教育投入、发展多元化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催生“人才红利”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途径,提出高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才能有效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退,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态势明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在这一重要转折期内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主要是:调整职业教育招生形式,保证生源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催生"人才红利"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途径,提出高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才能有效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经济面临转型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是人口红利消退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人口红利消退中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实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在兑现人口红利方面存在许多优势,如正处人口视窗开启期、存在老龄人口红利等,但是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对人口红利认识存在误区等形成了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的劣势;与此同时,人口红利兑现面临着机遇与威胁并存夫人外部环境,如国家对就业问题重视、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成本大、公共政策发展不足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保障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和储蓄。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2020,(1):13-17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转型期的到来,传统的人口红利日渐式微,亟须开发新型人口红利。以"人才红利"、"教育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剖析新旧人口红利基础上,探讨终身教育与人口红利的逻辑关系,分析人口红利转型期终身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从加快专项立法、设立高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构建多元认证体系、构筑多方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发展终身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完成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而高职院校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先行军,大力拓宽招生渠道,衍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优胜劣汰,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外向型人才的储备总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逐渐演变为人口负债。通过对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建立以完全积累制为主体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将更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延长“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近10年的失业率、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云南人口红利利用的现状,发现云南省人口红利的利用程度逐渐提高,但人口红利的利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兑现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分析并测度了我国31省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和贡献等级,分析显示,我国31省城镇化动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计算了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等级,将我国31省份划分为5个等级,这为我国依据不同省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来收获第一和第二人口红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我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枯竭,将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将受到不利影响,因为人口红利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了维持和延长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继续教育则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对于如何认识人力资源红利,本文提出了新的分析框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口红利分析框架,引入人力资本红利和就业红利两个概念,综合考量人力资源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据分析框架,本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教育大发展,中国正在获得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红利,在未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抵消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的负面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持人力资本总量的持续增加,从而支撑整个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高增长,为未来2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巨大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本文认为,中国最有效的公共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这包括对教育、公共卫生及健康、就业及培训等,这些投资将会对中国带来长期的多重的红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减弱。在传统的人口"数量红利"下降的同时,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或将消失的挑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我们要开发人口红利的"升级版",挖掘劳动力资源新优势,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人口红利由"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从而迈入"技能红利"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因素是密不可分,本文依据经济发展理论和人口红利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产生的客观条件,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提出了充分收获人口红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经历人口发展拐点,质量型人口红利对技能红利产生明显需求。当前,职业教育需要兼顾人口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动态变迁的互动关系,围绕提高劳动参与率、提高受教育年限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等关键维度,持续完善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制,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人口政策的战略转型,持续获取人口素质的战略利益。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淡出视线。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后,依靠提升人口素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和巨大经济价值。未来20-30年,以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为标志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新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