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民乐是有别于传统民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表现形式。以新民乐作品《琵琶语》为例,从音色、技巧、风格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来看,新民乐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的内核,时尚的外形。  相似文献   

2.
新民乐作为传统民乐的现代演绎,不断创新,如今已获得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与音乐市场的生存空间。传统民乐的局限性、音乐改革思潮的绵延不绝、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均为新民乐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将传统与现代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版和现代版的《黄河船夫曲》为案例,以音乐的存在是形态、意识、行为结合的完整存在为理论支点,探讨新民乐的音乐存在方式及其与传统民乐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4.
器乐与声乐是最基本的两种音乐形态,两者在人类音乐艺术实践中相互协调配合,展现了相似的音乐审美规律。故而本文拟通过对比传统民乐演奏与民族声乐演唱之间的共通之处,另辟蹊径而从传统民乐的审美来浅探公众对于声乐音色的审美取向,从而论证了借鉴、吸收传统民歌、戏曲的"润腔"手法是当前民族新唱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05年"女子十二乐坊"成功在日本举行了专场的新民乐演出后,新民乐的新浪潮席卷了整个民乐界,单从本体形态、产生背景以及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看,有利有弊,我国传统音乐与声、光、电的结合,产生了所谓的现代音乐,从流传的时间、流传的范围看,并没有持续太久的状态,但是,就新民乐而言,也有它有价值的地方,看如何取舍。如何运用到教学中,取其精华,为室内乐所用。通过听觉上的愉悦和旋律的大众化、现代化、简单化、风格化,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基本功的巩固、乐感及兴趣。  相似文献   

6.
民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乐。处于低谷的民乐,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而有人听听民乐曲,也只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多方面需要,推动了民乐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民乐进行改造、创新。于是出现了“新民乐”。“新民乐”的产生,改变了“民乐”的命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民乐"是近几年新兴的音乐文化现象,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对"新民乐"现象的产生背景和音乐形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音乐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出现波及了西方音乐领域的发展,继而对我国民乐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从新民乐的视角,在创作手法、表演方式、音乐观念及欣赏心里等方面进行阐述,来映射后现代音乐艺术对中国民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践赋予民乐的艺术价值总是与民乐的独特表现方式密不可分。民乐教改的主导方式就是音乐的创造活动,它以表现人的情感理想为宗旨来组织教学,以传统民乐神情意蕴为旨归。高师民乐教改重在实践,必须全面承担起民乐发展创新的重任。因此,从民乐教改的现实意义、民乐教改方法构想、民乐教改方向三个层面探寻民乐发展的路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色是民乐的色彩化,而当下民乐合奏表现出背离色彩音色,追求西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民乐合奏发展的反思,指出中国民乐发展必须走有特色的个性色彩化之路。文章以民族音乐学和声学角度为视点,研究分析传统民乐的特色化音响效果和色彩化演奏技法、演奏特点,坚定了走中国民乐色彩化道路的方向,并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新民乐思潮的创新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音乐文化思潮中一直存在着一条求新求变的发展主线。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新民乐思潮亦是如此。它在艺术宽泛性、社会情理性等方面无不蕴含着创新动因。从中能够引发人们对新民乐创作、表演、欣赏和中华民乐发展方向等的理性思考,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能够健康地与国际音乐文化思潮接轨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13.
民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民乐都是有一定鉴赏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文人阶层、豪门望族或者王侯将相们消费的对象,从未真正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民乐发展到21世纪,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使得民乐逐渐与大众接轨,民乐的魅力开始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女子十二乐坊为民乐走向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创新机制的不完善,民乐大众化进程中的弊端也一一展现。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及太原乐坊演艺市场为视角,重在探讨民乐以乐坊的形式迈向大众化传播所引起的现象,并作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乐合奏课是音乐艺术院校的重要艺术实践内容,也是民乐学生的舞台实践训练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合奏的能力,团结意识,演奏技能,还增强了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修养,使得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和艺术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当前高师民乐合奏课在教学线路、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复杂的问题,本人就自己所在的高师院校指导下的民乐合奏课,从教材的规范性、训练前中后期的的准备与实践、声部难点及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更好地促进高师民乐合奏课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成才 《学周刊C版》2023,(20):151-153
音乐课堂固然是教学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然而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课外实践也不容忽视。在“弘扬民族音乐”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民乐社团拓展教学时空,在社团实践活动中多渠道地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将就此展开,反思现状,讨论实践方案,也总结一些教学成效,从创立民乐社团到丰富实践活动,帮助教师在民乐社团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正统的、古典的音乐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本文简述了流行歌曲的诞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并阐述了中西方音乐相结合的“新民乐”的形成、发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民乐合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实践演奏、音乐审美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素质与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为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奠基,天然附着思政教育的基因。民乐合奏教学落实思政教育的基本思路有:选择的作品需是具有极高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双料经典”,做到技能训练落实要点、精神引领润物无声,并在互动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同向同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以民乐为载体的主题性活动有利于激发中班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促进民乐主题活动顺利开展,更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特殊使命。文章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民乐欣赏"现状的剖析,认真探寻民乐欣赏教学的策略,从合理安排有序展开、以策定教优化课堂、巧设情境新颖导课、反复聆听动静结合、品味主题唱为心声、融入游戏增强趣味、加强实践全面感悟七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力求使小学民族音乐欣赏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效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和对民族器乐音乐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怎样改编合适的故事、截取适当的音乐、选取简便的软件、制作有效的课件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园民乐欣赏活动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应该注意的地方,并根据幼儿园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的现状,举例介绍了几款应用软件在民乐欣赏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