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王旭烽执笔,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排演的茶文化话剧《六羡歌》,在第11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得广泛好评,并摘取两项大奖。该剧以茶圣陆羽的感情经历为背景,颂扬了中国知识分子不慕荣利、追求自我的高尚情操。这部话剧的排演作为一项大学生教学改革工程,无疑是成功的,并且在寓教于乐、寓考于乐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精神境界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王利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8):114-116,168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社会众生在茶事过程中寻求到的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境界和生活乐趣,也是高校可资利用的道德人文教育素材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审美观和人生态度相通相融.它的精髓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协调"、"宽容和谐,宁静致远"、"怡情悦性,雅俗共赏"三个方面.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相关活动,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性情陶冶、人际交往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慧 《现代教学》2015,(Z1):125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茶文化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也凝聚了中华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认为茶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茶养性、以茶润德、以茶怡情,在茶文化的熏陶之下,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整合课程内容,凸显茶文化内涵我校推出的"少儿茶艺"课程是归属于校本课程中拓展型课程范畴之内的。在"少儿茶艺"课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运用的丰富资源,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了重大作用."微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建设"微平台"、开设"微...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传承与弘扬茶文化无论是从茶器、茶技还是茶道角度,都意义重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要更新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茶文化"课程体系;依托"互联网+",拓宽渠道,开展茶文化活动;加强培养茶文化"双师型"师资,推广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政治倾向和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的传播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利用优秀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一网络文化的内涵1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非常复杂,非常广泛,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在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  相似文献   

7.
以本校优秀典型素材作为"原理"课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性和感染性。须充分提炼本校优秀典型案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以自主创业为典范,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以优秀获奖为个案,加强大学生自信心教育;以《教育人生》专访片为题材,加强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借助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学生大数据,通过挖掘分析数据,可清晰描绘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画像"。在育人过程中引入"共享"理念,打破以往教育模式中说教灌输的局面,"优秀""平凡"甚至"失败"的成长"画像"皆可转化为育人的资源,形成"共享成长"的全新育人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建设,能够有效实现育人主体全员化、育人资源全效化、育人过程全程化。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九大上,将"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希望为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艳波 《大学教育》2023,(19):145-148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文化全球化,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探讨茶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茶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有效利用茶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情商和社交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茶文化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增强跨文化理解,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利用茶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种策略,包括将茶文化融入大学课程、在校园内推广茶文化、鼓励学生参加茶文化交流和比赛等。  相似文献   

11.
陆羽茶文化产业是传统茶产业之外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属于文化产业范畴,隶属第三产业。陆羽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发挥陆羽及其《茶经》的品牌价值,可以直接带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茶学、茶文化都是陆羽茶文化产业的支撑学科。对陆羽茶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空间,是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精品产业。陆羽茶文化产业涉及到纸质传媒业、广播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艺术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教育产业等,已经悄然向这些相关产业与领域进军,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荼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讲究阴阳五行,而茶分青、白、黄、红、黑五色。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道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盛行,道教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道观一般都专设“茶堂”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还以茶供养三清、招待香客。可以说道茶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禅茶文化的兴盛,道茶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根据史料编创的《武当道茶茶礼十八式》将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教文化等元素与茶叶冲泡手法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了道荼文化的仙姿道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大学生在班级内逐渐形成并指导其大学生活的观念。大学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维持对大学生的总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优秀的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时代的诉求,符合国家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之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群体,有重要的榜样意义。依据1999-2011年间培养2位以上全国优博论文的161位导师的学科背景、学历学位、学术头衔、留学经历、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等重要指标进行素质维度分析,结果发现这个导师群体的素质有显著的优势特征,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位于洞庭湖平原北部边缘的鄂南桃花山地区,素有"荆楚桃花源"、"荆楚第一竹乡"和"鄂南茶乡"之称。其历史悠久而异彩纷呈的"桃文化"、"竹文化"和"茶文化",构筑了当地特有的人文风情。笔者从乡土文化视角,对此类地域文化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与唐宋相比,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明代人对饮茶环境的追求,更为精益求精。除了一如既往的追求山林之乐外,还主要表现在对饮茶场所的营造、茶寮的构建、茶侣的选择、侍茶童子的要求、饮茶宜忌等方面,这些对饮茶艺术和整个中华茶文化发展都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既是社会价值观在高校的反映,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优秀的高品位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理性的总结,与时俱进的创新,对高校的发展和师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公开示范教学中出现学生表演性课堂,这种形式化的示范教学会对课程改革与实施造成误导。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以及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足。为了消除这种形式化倾向,应当给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教学研究之因材施教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生老师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近几年来,他作为网络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带头人,带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2010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措施,在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