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7年12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闪过这样的镜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面对中央政治局领导,谈自己对当代世界宗教的理解。 或许,人们可能还不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是毛泽东主席1964年提议建立的。 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文化传播中的交流与对话就很难直抵心灵。可见宗教对话在跨文化传播中作用之重要。 日前,《对外传播》走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就中西方宗教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其宗旨“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周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以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传播"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文化间传播"。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跨文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其宗旨是:“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窒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毒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羹国百人会发起人杨窖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笫十期开始.本刊已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中,我们生发了这样一种感慨: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媒体起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也许最初的个别努力,只如一个个思想的涌泉激射,但最终,汇聚到一起时,就会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奔流入海。而本刊一直深度跟踪、挖掘对外传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曾连续三期报道中国外文局组织的“跨文化传播论坛”,使其余音绵绵;我们已连续两年直击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使中国对外出版人能够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在哪里拐了个弯儿;我们曾赴广东、到四川、转重庆,深入挖掘外宣领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今天,当《对外大传播》受到业界人士喜爱,并将内容再向“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全球的视野”深化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业界的信息源,使得《对外大传播》有条件一路跟踪下去,使经验共享,以做好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对央视国际网站英文版“News programmes”(新闻节目)中的英语语言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重点考察了2007年2月至3月期间(春节和“两会”——两件中国人的大事集中阶段)的有关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跨文化语境下英语新闻的传播效果,促进跨文化传播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6年夏天,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论坛”至今余音绕梁,特别是本刊采写的《从审美此岸架设一座通向审智的桥梁——学者余秋雨谈跨文化传播》等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上被转载以来,引来各方对跨文化传播关注的目光。本文作者系《人民中国》杂志退休多年的高级记者,现远居加拿大,在网上读到本刊采写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积极回应本刊,提笔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现刊出,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文化杂糅使传统文化边界逐渐淡化,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边界限定下的文化认同造成的冲突也更加剧烈。在此背景下,如何超越自身文化认同,建构跨文化认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也要完成从文化认同到跨文化认同的交际伦理转变,即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理念从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影响力博弈转变为文化多元一体基础上的文明互鉴。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实践中,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共性内容来建构对中华文化的跨文化认同,以此扩大共识和开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推出了一本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此书拓宽了对外传播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对外传播实践的标准。本刊现选登两篇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十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世杰应本刊之邀,撰写了此文。关世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跨国际传播。出版了《跨文化交流学》、《国际传播学》专著,主编了《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主译了《世界文化报告》(1998)、《在文化的波涛中冲浪》等8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本文通过阅读1995—2005年我国传播学核心期刊中跨文化传播的文章,概述了在定量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不足中,定量研究方法的缺失是学科发展的瓶颈。,作者认为,我们再也不能停留在笼统地谈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而必须进行细致的、微观层次的、体现跨文化传播差异的各个“基因”研究。只有积累了众多微观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中外有别、外外有别才可能不再是我们的直觉认识了,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理性认识了。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决策者的育力措施,加强支持这个学科发展的力度,也需要中国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学者们进行扎实的工作,特别是在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上要特别注意。本刊编者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值得从事传播工作的记者编辑,特别是处于传播领导岗位的决策者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倪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从语言学、历史学,特别是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了“龙”与“dragon”的翻译及更改问题。并认为,把中国的龙直接译作西方文字中的毒龙dragon,以及把西方的毒龙dragon直译为中文的龙,这种译法很不科学,并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害而无利,今后中国出版的汉英和英汉词典里关于龙的英译和dragon的汉译必须修改。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因素,这不但可以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还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需要有创新性思维,更好发挥"走出去"企业和商人的传播潜力,在加强大众传播的同时,要着力强化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在一个以跨媒体、全媒体为特征的微传播时代,"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要适应传播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我军要想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借助对外宣传手段,实施跨文化传播。而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策略,才能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文化生产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加深入的“文化杂糅”。既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源自二战后西方学者逐步建立的学术框架,在面对“新全球化”的新变化时需要补充和修正。在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流和对话中产生的文化转型和变异可定义为“转”(trans)。“转文化”试图从“去本质主义”的立场进入文化生产内部,重新发现在政治经济体系、物质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传播主体间的权力转化关系。立足于“转文化传播”的理念,只有将文化产品深刻嵌入到在地文化的语境和需求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相似文献   

18.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泰国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给中国的受众带来了不同的议题讨论,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程进行文化解码,但在传播中常会出现因为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传播隔阂和传播障碍。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媒体和受众对泰国影视剧所关注的主要议题及报道原因为切入点,探究此类跨文化传播方式对提高泰语专业学生的泰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我国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的启示。将单一化的议题转化为多元化议题进行解码,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在传媒业是一个比较热闹的月份,先有中国金融网主办的“全球资本新格局与金融中国”,后有龙源期刊网将200多家媒体老总聚集在北京。我们发现传统外宣领域之外的一些媒体在经济报道上,悄然成为对外传播的另外一个支点。无论是中国金融网在海外力争点击率,还是《商界》杂志在欧洲、北美、东南亚拓展发行,他们用各种努力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过程中,凝聚合力,进行补位。跨文化传播的队伍在壮大,人们在用各种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今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