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设定一国民事诉讼目的既不能脱离该国具体司法背景,同时又要能使民事诉讼与仲裁、调解等类似于诉讼的制度在目的上区别开来,结合我国今天正在大力推地的审判方式的改革,以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客观需要和民事诉讼本质属性与规律为基点来重新思考和设定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从而用以指导重构我国科学可行的民事审判模式,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
《民诉法解释》第174条第2款突破现行《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将民事拘传制度之适用主体延伸至原告。此规定乃我国民事诉讼国家干预主义之"特色"体现,与民事诉讼解决私权纠纷之特质相差甚远。民事拘传适用于特定原告可谓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于立法规定,于法理,其存在正当性都极其值得商榷,而且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司法实践适用效果亦是不佳。拘传被告制度亟待完善解决,拘传原告制度更是无用武之地。原告缺席情形之下的处理应结合实践并本着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重新考量,摆正法院地位,完善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发展到强调程序公正的今天,其地位更是重要。但是诉讼标的问题,在我国以往的民事诉讼理论中不受重视,不利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这一状况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4.
民事公益诉讼指法律授权的特定主体,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针对违反民事法律规定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以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在中国,公共利益被侵害的严峻现实迫切需要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讼担当及诉的利益理论奠定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内容与传统民事诉讼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法面临新一轮修订之时,梳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体系,对明确修法的宗旨、目标,以及完成具体制度的构建皆非常重要。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诉讼法律关系理论、诉权理论和诉讼标的理论等。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确立了民事诉讼中法院和当事人的关系,诉权理论则指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应成为民事诉讼的基本目标;而诉讼标的理论则解决了如何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形,确立诉讼标的相对化理论,以实现纠纷一次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指导整个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下,国际上对该理论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国内虽然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我们的自身研究却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已有的理论作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目的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民事诉讼实践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存在分歧。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契合点,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各个主体的诉讼地位,认为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当事人与法院都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并从交往理性的层次提出了检察机关可以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程序中再审程序的规定,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缺陷与出路。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在民事诉讼中,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界定,存在各种理论学说。文章以诉讼权利、诉讼义务为指针,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现行部门法中内容比较广泛、条文也最多的基本法之一,对它的学习与掌握,是需要花费一定功夫的。 第一部分 复习重点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概述 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2)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3)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3)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民事恶意诉讼是行为人为追求不当利益或达到不法目的而故意提起的诉讼,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恶意民事诉讼现象之所以产生与立法、诚信缺失和惩戒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必须消解民事恶意诉讼。唯有如此,才能维护正常的民事诉讼程序,保证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避免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核心问题,而举证责任又是民事证据制度的关键所在,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理论更是被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椎"。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并非十分完善,而且理论上学说众多、各有千秋,承担行为责任者不一定承担结果责任,承担结果责任者一定承担行为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民事诉讼法价值、目的、构造所决定的,体现了民事诉讼当中,对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应包括:法院审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平等原则;辩论原则;调解原则;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61-63
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全面贯彻落实"和谐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诚信与法治的和谐,公正与效率的和谐,诉讼与调解的和谐,自由裁量和法律监督的和谐,时间和理论的和谐。无论从制度设立还是程序规定,均表明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的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华章》2011,(20)
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其最终目的是求得国家法律保护.然而在民事案件执行中往往生效法律文书难以实现,这已成为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成为了依法治国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民事执行的重要性,针对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重视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为保障公民合法利益尽快依法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判断正误题 1)如果没有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就役有调整的对象;如  果没有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也就没有根据,换言之,没有民事  诉讼法,就不可能有民事诉讼。( ) 2)民事诉讼法学只研究民事诉讼法。( ) 3)民事诉讼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刑事诉讼的双方诉讼主 体则不可能有平等的诉讼地位。( ) 4)法律是时间效力一般不溯及既往是世界各国一直沿用  的一条罗马法原则。因此,民事诉讼法生效前已经受理而未终  结审理的案件,在民事诉讼法生效后,依然根据以前的民事诉  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 )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最终确定,促进了民事诉讼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从民事诉讼最初立法目的出发,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过程中也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这不仅是立法者的应有之意,更是其自身司法角色的需求。健全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检察监督中的适用,要不断强化检察官职业道德培训;建立检察官诚信档案制度;逐步完善违反诚信原则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理念是民事诉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民事诉讼理念,可以为社会和谐、司法和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和谐民事诉讼理念包容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重构和谐民事诉讼理念应从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和谐理念及价值选择的"否定之否定"、和谐社会民事诉讼目的的重新定位以及构建和谐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理念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