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澍 《百科知识》2011,(18):40-41
目前介绍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强制要求标识的,另一种则声称不仅转基因食品不要求标识,其他食品也不得贴上“非转基因的标签”,因为涉嫌歧视。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标识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在乱中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西藏微生物研究的几大领域,如高原极端环境微生物、湿地微生物、民族食品微生物以及特色真菌资源,为自治区"西藏特色菌类重点实验室"之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24日,CCTV2012年度"三农"人物面对面走进成都,四川得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诚斌在与观众的交流沟通中,展示了其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理念. "我不仅擅长将‘生米煮成熟饭’,还擅长不用火、不用电将冷饭变成热饭."杜诚斌自信地说.这种饭就是杜诚斌发明的便于携带但又不损失味道和营养的方便米饭.刚涉足这一行业的时候,国内外都没有成熟先进的生产线可以直接引进,目前全部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包括生产方法都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杜诚斌说:"这种饭每天吃都没问题,非常安全,‘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即做食品一定要把健康放到第一位,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派朋在1681年出版的著作中向人们介绍:"最老、最韧的牛肉也可变成鲜嫩无比的精肉."这是因为他在1679年发明了产生蒸汽热量快速烹调食品的密封锅.当时这种锅就以发明者命名,叫"派朋煮锅".此即压力锅,俗称高压锅.  相似文献   

6.
黔北高原,峰峦叠嶂.乌江水长,蜿蜒东去. 1935年1月,地处西南的贵州遵义城迎来了一支人民自己的军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转战3个多月,经历两进遵义、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战斗.其间,在遵义老城一幢两层小楼里,召开了一次改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命运的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的一首《遵义会议》诗作,道出了会议之后他欢欣鼓舞的心情.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面包!"在西方,面包被誉为"食品之母".人们一直在努力,一边在面包的造型上大做文章,一边特意在面包中添加各种调料或想方设法变换面包的馅心.因此,好吃又好看而且富于营养的面包始终是西方社会的主食."西方五大快餐食品"为面包、三明治、汉堡包、热狗和比萨饼,其实当今流行的汉堡包、比萨饼等品种,都是从面包中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极端温度事件及其对区域气候增暖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24个气象站1960至2008年逐日温度资料,建立能较好反映极端温度事件的四类指数序列,分析浙江省极端温度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浙江省极端温度事件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近几十年来,各区域极端暖日和极端暖夜指数表现出一致的增长趋势,而极端冷日和极端冷夜指数则呈现减少趋势,相对而言极端暖日和极端冷夜指数变化趋势更为明显,且在90年代初为极端温度指数变化的一突变期。在考虑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温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锡林郭勒盟1958年~2013年的9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极端气候事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对气候变化有很大的贡献。极端降水对降水的年际响应关系明显好于极端气温对气温的响应关系。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对平均气温的贡献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降水强度对降水量的响应也明显好于日最大降水量的响应,而且极端气候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都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农业而言,频密出现的极端气候,日渐成为观测农业水利体系瑕疵的放大镜--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华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与南方暴雨,包括蔓延至2011年年初的山东大旱,其背后无一不是农业水利建设滞后的魅影. "目前中国频繁的大旱大涝与其说是天灾,还不如说是人祸.它们暴露出中国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的薄弱环节以及农村地区基础农田水利建设的严重'欠账'."曾经主持数项国家基金支持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灾害发生日益频繁,给配网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必要建设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方便配网设备极端环境下运行能力测试与研究,本文提出了极端环境模拟的温度与湿度的调节与控制技术,方便各种极端环境的模拟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 1.生物技术向“极限”挑战。 嗜极微生物是在温泉、极地冰盖、盐湖和酸性土壤等极端环境中繁衍的微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及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数动、植物都无法生存。但嗜极微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是忙碌的企业家,它们生产出在食品、化工、制药、水处理等行业中非常有用的酶。 欧洲的一些企业集团正在寻找利用嗜极微生物来创造更有效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更有价值的物质的目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找到让普通微生物也能产生出嗜极微生物所产生的同样物质的方法,这样就可不必到极端的环境中去捕捉那…  相似文献   

13.
1962-2012年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文德  郑江坤  董奎 《资源科学》2014,36(4):766-772
基于西南地区90站196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日最大降水量从东部的103~118mm减少到西部的25.4~46.7mm,极端降水比率从东部的39%~43%减少到西部的23%~25%。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5日最大降水量则分别从东南的508~610mm、55~64mm/d和158~190mm递减到西北的118~220mm、17~28mm/d和53~85mm。该区1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39%,其次为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5日最大降水量、极端降水比率,极端降水日数最小为18%;各极端降水事件因子的值均属较强变异,说明西南地区内部极端降水事件差异性较大。近50年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中,1日最大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比率所占比例分别达60%、64%和61%,其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站点所占比例分别达12%、10%和13%;极端降水日数下降趋势和显著性下降趋势站点所占比例分别为52%和4%。西南地区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显著性不高;这和海温异常变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世界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所带来的灾害也是令人触目惊心。作为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旅游业,正面临着旅游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压力。目前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旅游研究逐渐增多和深入开展。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大多没有考虑极端气候的作用,而极端气候事件对区域旅游业具有巨大影响。通过介绍极端气候事件的涵义及影响机制,分析了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旅游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昌都市1980~2014年7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第95个百分位值确定了不同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对昌都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昌都市极端降水阈值为13.9~19.1mm,年极端降水量为65.7~158.3mm,极端降水频数为3.3~7.6d,极端降水强度在18.4~25.0mm·d-1,空间上基本由北向南呈"高—低—高"分布。近35a丁青、类乌齐、八宿和左贡极端降水量、频数和降水强度都趋于增加;洛隆都表现为减少;昌都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趋于增加,频数减少;左贡极端降水频数增加,而降水量和强度都减少;就全市平均而言,极端降水量、频数和强度都整体增加。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数都存在准2a、准6a和准12~13a震荡周期,且周期分布极为相似;极端降水强度存在准3a、准9a和准15a震荡周期,准3a周期存在与整个分析时间序列中,准9a周期存在于90年代后期,而准15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几年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极端最高气温是日最高气温变化的上限.基于浙江省66个常规气象站的长序列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浙江区域1973-2019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演变特点,发现全省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大极端最高气温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前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在空间分布上,多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大极端最高气温大致呈现自内陆向沿海逐步递减的特征;浙江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浙南的丽水市,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在浙北地区(主要是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的年份明显增多;2005年之前全省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浙西和浙中地区,之后出现在浙东地区的年份显著增多;极端最高气温最易出现在盛夏7~8月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浙北、浙中和浙南地区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以及ENSO不同位相与盛夏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月份之间的关联,并对拓展研究区域、开展长三角和华东区域极端最高气温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960年至2012年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振  贺俊平 《资源科学》2014,36(3):490-501
利用黄河流域1960-2012年76个气象台站53a的逐日降水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 突变分析法、反距离加权法,研究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时间上,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64mm/10a、-0.0079d/10a和-0.078mm·d-1/10a,仅有极端降水比率表现为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49%/10a。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降水比率的突变时间不明显,而极端降水强度在1967年存在明显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均存在有28a和17a两个主振荡周期。上、中和下游极端降水量趋势变化发生转折的时间分别为1982年、2000年和1974年,UF与UB曲线均存在有多个交点,但都不是突变时间点;②空间上,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由西北至东南呈阶梯式增多趋势,极端降水频数由流域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大,极端降水强度和降水比率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规律。53a来,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在流域西部、北部和西安周边地区呈不断增加趋势,极端降水频数在流域西部和北部地区具有增加态势,极端降水强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和兰州周边以及银川—西安一带,极端降水比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31-232
本文利用新津1971-2000年近3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年极端气温(高、低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夏季极端高温和冬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新津30年的年平均温度为上升趋势,但不明显,且没有突变发生。年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自1973年开始有一次突变现象。冬季极端低温为升温趋势,而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两者都没有突变。夏季极端高温为升温趋势发展,但不明显,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夏季极端高温没有明显的突变,而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在80年代的日数减少趋势很明显,为一突变现象,具体开始时间为1971年。  相似文献   

19.
选取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1年逐年日降水资料,计算河西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河西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未来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各量级的降水日变化不尽相同,其中以小雪日的增加和微雨日的减少最为显著;②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增加幅度大;③在0.05的置信度下,极端降水指数在1966年发生突变现象,突变之后极端降水指数向增多趋势转变;④极端降水指数在不同的时间序列存在长短不同的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所反映的极端降水指数的偏多和偏少结构不一样;⑤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由河西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表明极端降水的分布是与所处的气候带有关的,季风可能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原因;⑥Hurst指数表明未来降水日数与过去趋势一致,但以小雪日(增加)和微雨日(减少)的持续强度最显著;极端降水指数中,R95极端降水量和最大5天连续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和过去一致,但持续强度不大,R99极端降水量和最大1天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估尺度粗且单一、应对策略薄弱等问题,围绕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温热浪、风暴潮4类代表性极端气候事件,建立了多尺度极端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完成了千米、百米和十米尺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4类极端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更合理、有效地应对灾害,减少和转移灾害风险,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