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平 《甘肃教育》2009,(19):36-36
爱国之情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第一要素,没有爱国之情也就无爱国主义精神可言。爱国之情就是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应该是发自内心、难以泯灭的。当然,学生的爱国之情不会自然而生,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以"爱国是培养人才第一要义""爱国心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有爱国之心,兼有爱国之力"等为内容,以深化国情教育、培育爱国能力、强调自我教育为做法的爱国教育机制,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成才报国的自动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爱国诗是中华优秀古诗文中最热烈奔放的一朵奇葩,充分展现了历代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中,有一定数量的爱国诗,这些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直接抒发报国之志、爱国情怀;有的歌颂英雄人物、爱国将士;有的忧心国家命运,抒发亡国之痛;有的企盼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所有这些诗篇,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形式,爱国对联,有助于陶冶全民爱国之情,有益于激发爱国之志。一、林则徐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838年,林则徐新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积极抗英。他亲自在府衙题写了这幅堂联。上联告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也是全国人民最纯洁、最朴素的情感目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核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涵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各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骨干教师队伍,着力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扬爱国之情、担爱国之责、立强国之志、育爱国之才,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将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爱国之情融入到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堂"必修课"遍地生根发芽,在爱国教育滋养的旗帜下开出民族花,结出爱国果。  相似文献   

7.
爱国诗歌是华夏诗歌之魂,宋代的爱国诗歌更是我国爱国主义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宋代爱国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仅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就连诗歌王朝李唐王朝也只能望洋兴叹。宋代爱国诗的发展盛况主要表现为量多质高、风格杂陈、内容丰富,具有气势由“逸”转“怨”,揭露时弊,痛陈厉害等特点。宋代爱国诗之所以堪称奇葩,值得驻足品评,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的反映,也是诗人笔耕不辍努力和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8.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诗继承了屈原、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忧国之山河破碎;二、忧民之苦难深重;三、忧己之壮志未酬.陆诗体现了南宋的时代精神,表现了陆游高尚的报国之志、高昂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9.
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形成的基本标志,爱国情感培育是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如何在中学阶段形成并巩固爱国情感是中学各科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从根本上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必须研究和确定爱国情感内容,研究和探讨培育爱国情感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法可循,才能把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历史教学中爱国情感之内容爱国情感乃道德情感,由人之心理发生,要确定爱国情感培育内容,首要的是了解爱国情感的心理成份.爱国情感心…  相似文献   

10.
梁衡 《科技文萃》2005,(6):65-68
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1.爱国论述指要a.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也是一种神圣的职责b.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c.爱国要从自我的一言一行做起d.爱国不能盲目排外,更须睁开眼睛看世界e.爱国就要珍惜祖国的文化传统名言摘录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左丘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爱国之心就是敢于做出非常牺牲与非常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师教育大会提出教师要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大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德育心理活动,其形成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从“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扩充爱国知识体系,夯实爱国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感,尤其是伦理爱国情感;锤炼大学生爱国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和抵制歪风邪气,保持爱国精神的纯洁性;带领大学生亲身历练实践,将爱国之情融入报国行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情是一杆秤,称出义利轻重;情是一滴露,润出天街绿意;情是一瓣花,香出豆蔻年华。 没有血浓于水的爱国情,中华史上怎会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美丽传说?因为爱国,西施才甘愿去异国他乡,于是后来有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说;因为爱国,昭君宁愿告别父母之邦,终老他乡,可她的爱国之心最终还是战胜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之谈;因为爱国,文天祥将他的忠贞永远留在了他的血液之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言。  相似文献   

14.
一、点题入题八十多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时指出,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问出了民族血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在抗战岁月激起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一起来探寻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以延续这份爱国情怀,“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的路”。  相似文献   

15.
教完都德的《最后一课》,老是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小弗朗士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传统的观点无外乎是因为他知道了这是韩麦尔为他们上的最后一次课,想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或者是在韩麦尔先生爱国思想的感召下,体味到一种亡国之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总之,都是因为一颗爱国的心,才使一个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学生竟然在最后一节课中进入到“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良好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杨胜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50-51,108
杨巨源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仕宦经历丰富,交游广泛,诗名颇盛。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爱国之情、济世之怀、仁爱之心和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17.
情是一杆秤,称出义利轻重;情是一滴露,润出天街绿意;情是一瓣花,香出豆蔻年华。 没有血浓于水的爱国情,中华史上怎会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美丽传说?因为爱国,西施才甘愿去异国他乡,于是后来有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说;因为爱国,昭君宁愿告别父母之邦,终老他乡,可她的爱国之心最终还是战胜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之谈;因为爱国,文天祥将他的忠贞永远留在了他的血液之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言。  相似文献   

18.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爱国与爱国主义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而爱国与忠君是何种关系?又是容易引起歧义的。试简释如次:一般来说,在封建君主制度下,爱国与忠君往往具有同质同向性。“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玉臣”。一姓一族的王朝即是国家的代表。君主是王朝的象征,自然也成了国家的代表。而古典的爱国主义,常常又凸现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君不愿为亡国之君,臣不愿为亡国之臣,民不愿为亡国之民,君、臣、民在抵御外敌这点上有一致性(尽管不完全一致),爱国必忠君,忠君才算爱国,二者可以统一。屈原听到楚王被…  相似文献   

20.
一、爱国情感本质属性的认识爱国情感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中发挥着精神支柱和鼓舞激励的作用 ,它给人以铭心刻骨之情 ,有回肠荡气之感。那么情感是什么呢 ?情感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个体精神生命中的一种主体力量 ,它是主体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 ,它的主要心理成分由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等几部分组成。在认识情感的基础上 ,我们来认识爱国情感的本质属性 ,这样有利于问题的简易化和感知化。社会心理学从个体的归属需要、安全需要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分析并界定了爱国情感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