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君子教育是孔子开创并经后世不断丰富发展的一种主流的人才培养思想。孔子吸取商周时期的“礼乐教育”精髓,结合当时“学在民间”的文化发展现状,以“仁”“知”“勇”“礼”为主要教育内容,在私学教学中开创了“君子教育”。君子是孔子追求的人格理想,也是孔子在教育中对自身及弟子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君子应当具备“仁”“知”“勇”“礼”等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君子应当求学、养德、修己、笃行,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教育他人;在教育特点上,君子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形式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功能上情感培育与政治教化并重。在大力推崇时代新人培育的当前,君子教育依旧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时意义。  相似文献   

2.
君子人格贯穿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当中,这种君子人格的主要标准是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同时还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说明以“仁”为质并约之以“礼”是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崇高的道德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子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己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亚明 《文教资料》2013,(17):81-82
在《论语》中,孔子对周代以来君子人格和德政思想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总结,确立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格管理思路,构建起以"仁"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五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6.
孔予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君子人格,该人格主要有“仁”“义”“札”“智”“信”五个结构要素,且“仁”为核心,“义”和“礼”为道德和社会评价标准,通过对“仁”“义”“礼…信”的认知,达到“仁”“义”“礼”“智”“信”完美结合的一种人格结构状态,这种人格结构状态具有道德性、规范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特征。深入探究君子人格结构内涵及其特征有助于人格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南京两地高校36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君子人格特质评定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当今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观。君子人格包含“礼、仁、智、义、忠恕”五种根源特质。然而,在判断君子各条标准的重要性排序上,与传统的“仁、义、礼、智”不同,当代大学生的君子观表现为“礼、仁、智、义”。因此,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强调智慧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君子不器”是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最高要求,它既符合“仁”对德的要求,又符合中庸对智的要求,是对君子之德及智等诸多美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它为封建知识分子进德修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9.
君子及其人格修养,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为理想目标,以仁为内在精神,以义为基本原则,以礼为外在规范,从而形成一种人格典范的统一体。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君子人格是孔子根据他所处的时代设计的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具有上达仁义、克己复礼、慎言敏行、文质彬彬等基本特征。孔子在培养弟子成为君子时,注重让弟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三省吾身、坚忍不拔,同时孔子也很重视以自身的人格影响、教育弟子。  相似文献   

11.
水,因为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委顺自然,纵浪大化,随物赋形,随遇而安,柔外刚中,水平持中等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君子”的人格比喻和象征。无论是“荡荡尧舜”、“谦谦君子,”还是“孔子之圣洁”、“老庄之超然”的人格之中,皆可以看见坚韧灵动、晶莹照人的水的意象。苏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君子如水”的人格,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在他一生的诸多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君子如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仁者不忧” ,要求“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 ,律己宽人的精神 ;“智者不惑” ,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 ,严谨求实的学风 ;“勇者不惧” ,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 ,坚强进取的毅力。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5.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君子人格是儒家最推崇的人格模式,"仁"、"礼"、"中"、"勇"是君子人格的主要内涵。大学生应该以传统君子人格为基础,努力塑造现代君子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理性教育和实践教育助推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集现实性与理想性于一身的道德人格典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了作为君子内在德性的“仁、知、勇”以及作为外在德行的“礼”等诸多道德要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形象导引、教化学子、安邦定民等重要作用。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明德爱国的时代君子的形成,也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的完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青年道德提出的诸多要求,在对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辩证吸收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之前,“君子”是与“小人”专对而言,指居高位者,具有等级和身份蕴涵。到了孔子时代,“君子”的内涵逐渐由重“位”转为重“德”,成为道德理想的人格称谓,表示德性修养的有德者。探究这一转化的深刻根源,对当代仍有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