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授治学是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治学理念,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教授群体,也是充分发挥教授作用的重要举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实现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学术氛围是教授治学的宗旨。作者阐述了教授治学的必要性、教授治学的优势、教授治学的内涵和教授治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黄侃一生治学严谨,提出了一系列治学原则,其中以"在于发明,不在于发现"的主张最具代表性。它是中国近代学术创新的一种治学方法论,以"独殊"为学术创新的重要前提,以"不雷同"为学术创新的一条标准,阐述了学者进行学术创新必备的四种学术气质。黄侃对这个治学原则的具体实践及其再认识的衍化轨迹是:从提出"在于发明,不在于发现",以"发现新材料"并不等同于学术创新为理由否定"发现之法",到认识"发现"研究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替代性的"发明"研究,再到归纳出"发见(现)一、推明二"的"治学六道",认同"发现"与"发明"同样具有创新功能。这一治学原则的创新意蕴在于: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与超越性,又反映出执着于国学研究与传承的学者所具有的一种文化自我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学术方面的不朽贡献,不仅在于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著作,而且在于创立了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独特治学方法。他的治学方法独标高格,主要是打通、参互和比较。 钱钟书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打通学术壁障的工作。他说:“吾辈穷气尽力,欲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他的《谈艺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久弥新的教授治学的历史追溯,指出教授治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共同体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风维护、学术评价、学术审议和学术决策等学术领域行使权力的大学内理念和治理结构,其本质在于建立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分立制衡的治理机制,以实现大学校园的协商议事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5.
借助对“凝视”这一关键词的文本分析和解读,以治学道德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凝视”为新的切入视角,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下探寻治学道德对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理论建构和策略理解。基于治学道德“凝视”的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新理路在于:加强制度设计,建立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新准则;加强法制教育,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的新境界;加强道德治理,建构师生学术道德共同体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6.
单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研究鲁迅,是不恰当的,因为鲁迅首先是伟大的革命家,不仅是专家学者;单从治学方法来研究鲁迅的学术成就,也是不恰当的,因为鲁迅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方向、道路,而不仅在于方法。不过,作为专家学者,鲁迅的治学方法又确有其独到之处,要想全面学习鲁迅,这一方面也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鲁迅生当清代乾嘉学派统治学林一百几十年之后,又当胡适派的学者提倡“国学”、鼓吹“国粹”甚嚣尘上之时,竟能打破“奴才家法”,独树一帜,在遗老遗少的包围之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其研究成果,不但以其革命性俯视一代,而且以其科学性独步一时,这是同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一切科学方法分不开的。这里且就下列几个方面对于鲁迅的治学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中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授治学作为一种民主的管理模式而受到关注。教授治学的内容和范围在我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授治学的必要性在于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教授应该对学术的管理享有决策权。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视阈下教授治学的内涵"教授"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治学",即研究学问。教授治学,从本意上理解,是指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所开展的研究学问的活动。本文的"教授治学"指的是高等学校中承担教授职务的教师,通过有效途径合理合法地参与高校学术事务管理的活动。具体来说,教授所治之学,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乾嘉时期,章学诚以“文”济史,提倡性情与功力合而为一的个性学术,倡导学术创新“成一家言”,使其治学方向和治学方法与当时的考据派有了显著的不同;但另一方面,其史学家的思维特性渗透到文学观念中来,使得他的思想呈现出复杂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对《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阐解,首先论述了“学术为基,育人为本,教授治学”;接头论述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授治学”;最后论述了“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本文提出的“教授治学”,一是教师要做学问,一是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这一工作条例制度和实施,必将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竭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首先服务于“育人”,而这正是办好大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训释群经与诸子以及归纳古汉语的“文例”方面。他继承了乾嘉皖派汉学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门径,又将其与自己校勘、训诂古文献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优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其治学思想和方法毕竟还属于传统学术范畴,自身局限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学术管理的质量也面临着挑战。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治学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污染了学术圈的氛围,更是影响到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质量。本文结合布鲁贝克对大学治学道德的见解,阐释了“大学治学道德是什么”的问题,立足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对治学活动中存在的道德矛盾进行分析,并针对新时代大学中产生的治学道德失范问题,提出找规范大学治学道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阙疑”是孔子治学方法之一,即在治学实践中贯彻无征不信的原则,尤其是在进行古文献整理时,要采取慎审的态度,反对臆辞妄说,虽有疑问,但不轻下断语。“阙疑”方法从本质上说是对思维方法的哲学思考,其内核即是实事求是。王国维全面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治学方法。他不但在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中时时践行这一方法,而且还对之做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主要在其治学方法上开一代之风气。五四以后,他用一套新的方法来整理国故,以实现他“打鬼”的文化韬略。这套时人称之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民国时期学术及思想界影响都很大,余英时先生称其为范式性的变革,认为以此取代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玄学模式①。对于其治学方法的研究,或褒或贬已不在少,由于认识方法的不当,人云亦云,结果不能正确地分析胡适的治学方法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总结胡适的治学方法总是遵循两条错误的线路,一个是以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等同于治学方法,称之为“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或“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相似文献   

15.
《通雅》蕴含着丰富的通变思想。方以智治学广搜博采、穷源溯委,考古决今求创新,并会通中西,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变精神。这种学术上的通变思想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也反映出明中期后学术变化及西学传入时的时代特征。认识方氏治学精神,对把握方氏学术、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王国维的基本学术观和其主要的治学方法两方面阐述和评析了王国维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学主要包括教授的教学育人、学术研究和学术事务管理三方面内容,它体现了大学的学术本质,对大学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教授治学的因素包括教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与学术责任等内在条件和学术资源、学术制度与学术文化环境等外在条件。我国大学教授治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保障教授治学的基本出路是完善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使用制度,保证教授治学的内在条件;加大学术资源投入,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制定和落实与学术有关的法规制度,彰显教授学术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术与行政分工治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王国维的基本学术观和其主要的治学方法两方面阐述和评析了王国维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以约驭博的治学思想。其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和学术背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治学思想对其后学术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制度语境下的教授治学有着鲜明时代意蕴,崇尚学术、潜心学问是教授治学的价值基础,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是教授治学的逻辑前提,维护权利、制衡权力是教授治学的实践旨归。然而教授治学的过程是权利与责任的有机统一,教授治学有着清晰的边界,必须警惕学术霸权与学术滥权。而学者的自省自觉、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育、权力制衡机制的构建、有效的制度规约是教授治学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