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鑫婷 《今传媒》2016,(3):39-40
亲子类真人秀作为电视真人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我国的电视荧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带来了受众的追捧.在此情况下,更多的节目进行跟风、复制,忽略参与者的节目制作情况常有发生.亲子类真人秀的"热"下,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引发各界讨论.笔者就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制作、商业运作、价值诉求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问题中思考出相应对策,在优秀节目中寻求出更多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2.
资媛 《今传媒》2014,(6):101-102
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入观众的视线中,这不仅体现了当下社会中家长们对于亲子教育的重视,也是社会范畴内媒体及观众们对于亲子关系建设的一种探究与分析。本文将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来具体谈谈电视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品牌建设探析。  相似文献   

3.
李观慧 《青年记者》2016,(26):81-82
近几年,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其受关注程度之高甚至超越才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热度,预示着亲子类节目仍具有较强的收视号召力.有观众需求就有节目继续创新发展的必要和动力.2016年初,北京卫视开办了一档以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的形式展现二胎时代新育儿观的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这是根据中国家庭的特点打造的创新式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跟拍四位素人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四组家庭的变化,真实展现宝贝们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节目紧跟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掀起了热议.节目第一季的成功播出,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备受观众推崇,主要得益于其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也有部分节目因为操作不当而受到舆论的指责。本文以被观众热议的《爸爸去哪儿》和《妈妈是超人》为例,重点分析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价值取向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11日晚,明星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亮相芒果台后,一炮而红。之前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山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等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先后登场,观众迎来了综艺荧屏的“拼娃”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选秀类、亲子类、益智类、婚恋类、歌唱类等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但多为国外引进或相互模仿,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由此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喜剧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冲出突围,赢得了众多受众。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理论、受众即市场理论,探究喜剧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是湖南卫视在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由谢涤葵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6期;《爸爸回来了》是浙江卫视2014年推出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版权引自韩国亲子节目《超人回来了》,由岑俊义及其团队制作,节目一共14期。本文从节目自身与营销传播两个方面对两档节目进行分析。节目自身节目表现形式方面,《爸爸去哪儿》  相似文献   

8.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亲子互动型真人秀季播栏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开辟了新的题材,同时使中国真人秀节目迈出室外,在室外真人秀节目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节目在特定情境下营造的戏剧冲突,依靠大量真实记录以及剪辑形成的叙事和情绪张力,构成节目独特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亲子类真人秀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聚焦《爸爸去哪儿》的文本叙事,分析其叙事视角、叙事策略,以期梳理出节目成功背后的规律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0.
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基于此,从该节目在"真"、"人"、"秀"三个元素上的成功创新,来探察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变。  相似文献   

11.
在各大卫视不同种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激烈竞争之时,湖南卫视隆重推出《爸爸去哪儿》这一全新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在第一季播出时,就稳居各大真人秀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的宝座,实属不易。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爸爸去哪儿》节目迅速蹿红的内在原因,通过对节目的研究,总结节目对受众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并从中指出我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务必坚持原创性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路明涛 《东南传播》2016,(1):96-100
真人秀节目是当下中国电视最为热衷的节目形态,亲子类、户外竞技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家卫视争收视、搏影响、拉创收的重要手段。市场的喧嚷带来了诸多问题,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一纸政令使得热闹的真人秀市场逐步规范,节目也呈现出良性的发展趋势,引入普通群众参与节目、注重剧情设置、开发原创模式等方面均出现明显的趋向性变化。尤其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作用下,真人秀节目的互动形态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自开播以来便创下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明星父子趣味性的对话、极具民族风情的外景拍摄、打破常规的节目表现形态,都被视为该节目最大的亮点。本文探析了该节目的成功之道,并以此为着力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中国亲子类互动真人秀节目如何走出一条创新化、本土化的发展模式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石头剪刀布>为蓝本,通过对节目建构的基本特征、节目建构基本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模式及制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温雅欣 《传媒》2017,(23):60-61
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将主要市场聚焦于成年人身上,对少儿市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少儿节目特别是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比较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少儿的实际需求.而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和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井喷与跟风,导致市场疲软和受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卫视等借鉴这两种综艺节目中"少儿"与"音乐"的相关元素,开发出了《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等非选秀的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展现了少儿的童真、童趣与歌唱才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回报.但是,节目也存在电视被神圣化、参与者形象符号化和少儿成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这类节目构建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被过滤的媒介假象,作为节目主角之一的儿童,在成人社会的规则及话语中被"消费",观众在观赏与评论的过程中营造出"大众狂欢"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福建亲子竞技真人秀节目《石头剪刀布》这一具体案例,分析了该栏目从创办筹备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的探索,同时结合国内电视台出现的其他同类型节目,旁征博引,对比分析,探究亲子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制作现状、问题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周勇 《东南传播》2014,(6):88-91
在如今真人秀节目形态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品质差异日趋明显的电视产业格局下,文章通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读解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如何在突出娱乐本位原则和强调文化品质坚守的夹缝中获得超高收视率、零差评口碑的策略方法及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所产生的传播效能,为目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创作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观察类真人秀将个体本属于“后台”的日常生活搬上“前台”展演,建构了透视现代社会两性关系与代际差异的影像文本。节目以性别作为内容基点,通过赋形社会生活中的两性话语与性别意识形态,映射了女性支离的生存状态。观察类真人秀还为代际间差异化的价值观提供了表达的媒介空间,进而以亲子两代的间接式互动为手段,做出了弥合代际鸿沟的积极尝试。藉由对现代人婚恋焦虑的刻意强调,节目转移了大众对阶层差异的关注,通过激发共情的劝慰机制,观察类真人秀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社会中情感的失序,发挥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视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则是争夺收视市场的法宝。自2013年湖南卫视成功推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以来,多家卫视相继推出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从置换嘉宾到置换环境,多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造成了当前电视市场节目同质化的结果。节目置换式更新本为节目创新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单纯的进行节目制作元素置换而缺乏深度思考,一味跟风,将很难延长创新节目的收视生命。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置换式更新,避免节目同质化现象是节目制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