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崛起为广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传统广播技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发挥其优势,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发展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广播技术的优势,并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发展策略,旨在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并逐渐进入广播传媒领域。新媒体对传统广播技术的影响是弊是利争论已久。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究竟应该如何发展,是广播技术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特点,提出发展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下,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更是成为广播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将广播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展开讨论,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发展的形势,深入探究传统广播技术向网络化广播技术的演化发展,了解网络广播的特征和优势,并提出网络化广播发展的策略,为新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为当今新媒体时代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新媒体时代广播的跨界发展打破了原有时空的区隔,为如今社会提供了更准确、更有效、更丰富的广播信息发展。笔者首先对新型传播媒体进行了概述,并此基础总结了新媒体下广播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系统的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该如何建设好广播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种新兴媒体迎来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兴媒体越发受到欢迎,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可改变当前传统广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够扩大传统广播受众群体,使广播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促进广播行业科学稳定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需要依托新媒体,更新管理观念、注重市场再定位、构建专业化的队伍,从而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线电广播发展迅速。无线电广播的兴起有效地带动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新媒体、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广播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改传统广播媒体的弊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媒体,分析新媒体时代无线电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熊科伟  张涛摄影 《中国广播》2013,(12):I0005-I0005
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本届研讨会总议题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下设“新媒体时代区域广播发展研究”“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广播与新媒体的产业联盟发展战略”“网络广播的营利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困惑与问题”“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优”等九大子议题。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等机构及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会。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广播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挖掘广播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本文先就新媒体时代对广播媒体的冲击作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发展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市场化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策略,包括落实大数据营销、打造融媒体平台、广播的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广播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无线电广播何去何从众说纷纭,广受争议。本文侧重技术层面,阐述新媒体时代的无线电广播面临的形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汤恺 《采.写.编》2021,(10):101-102
信息时代下社会各行业领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转型,作为时代前沿技术,新媒体技术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成为助力现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应正确看待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来转型升级,扩大受众范围,以此来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广播电视台转型发展多角度分析,在明确其意义基础上,就其中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需要树立媒介融合发展意识,探索自身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在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确保广播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环境,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期对广播新闻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广播新闻如何做到在众多专业广播电台中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意识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丽娜 《今传媒》2011,(7):108-109
广播媒介是诉诸于听觉,借助于电子技术传播声音的媒介形式。自广播媒介产生到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其自身具有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功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探索。论文分析了广播媒介产品的内容结构和传播优势,通过分析广播媒体网站和播客技术,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如何根据形势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体传播已经打破传统模式,通过网络渠道传播,越来越少的人进行广播收听。这使得广播节目受到很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播行业的发展。基于此,应当基于新媒体特点,积极进行广播内容创新,增强广播节目的趣味性、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听众,如此才能使广播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的视角,深入分析目前广播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广播内容创新途径,希望可以改变广播行业现状,促进广播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邱翔 《中国广播》2015,(3):16-18
本文以"媒体场景"理论为切入点,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媒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通过抓住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来重新构建广播的媒体场景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本位坚守、强化伴随性和内容产品及平台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来寻求新价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和普及,媒介发展全面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广播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播媒体为了抢抓发展机遇,必须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发挥自身强大优势,借助新媒体的资源,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台网融合、台网一体化之路,打造全新的全媒体聚合平台,增强广播媒体的媒介竞争力,促进广播媒体更加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广播媒体如何更加高效地借助新媒体的角度探析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方针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更新为世界媒介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最近几年,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新媒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将详细分析新媒体在广播新闻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找出一些实现新媒体与广播新闻相互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与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媒介的传播方式与生存形态也进入了相应的变化过程。2010年,中国广播以科学发展为基本理念,在对新媒体时代广播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影响。如何让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对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形式以及职业能力与素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要求,提出运用构建开放包容的采访氛围、建立高效性人性化采访体系、拓展采访手段与途经、加强专业记者团队建设等策略,推动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李广涛 《新闻窗》2014,(6):80-80
一、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新媒体时代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综合利用了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收集、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和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新媒体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