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策划——党报副刊走向市场的一个抓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口味的不断变化,那种恪守传统的副刊版面很难吸引人,在信息密集化、阅读快餐化时代,副刊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显然再不能来什么编什么,而要主动出击,用策划这个抓手,组织稿件,编排版面。  相似文献   

2.
董岩 《传媒》2003,(3):16-17
四、办好副刊要做到四有:有准确的定位、有出色的稿件、有一批好作者、有个性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宏观上影响我国副刊发展因素,那么具体到一张报纸副刊,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办得更好呢? 梁衡:首先,副刊的定位要准确,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要符合自己特定读者群的需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1956年7月改版时,继承我国报纸的传统,在第八版开辟了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综合性副刊。这个副刊,在十年动乱时,被中断了,直到1980年才正式恢复,今年起又定名为《大地》。作为副刊编辑,我们经常在考虑一个问题:读者究竟是否喜欢看副刊?他们比较喜爱哪些栏目,哪些稿件?不喜欢的,又是哪一些?他们希望副刊怎么办?我们细心编出的各种稿  相似文献   

4.
邵其乐 《新闻界》2003,(4):54-55
副刊是市州党报重要的一翼,目前面临晚报、都市报的冲击,如何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以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要办好市州党报副刊,从我们的实践看,“上品位,创特色,抓服务”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上品位,体现党性、权威性、先进性坚持高品位是贴近读者办好党报副刊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使副刊的作品上档升级,从而深受读者喜爱呢?一、高扬主旋律,体现党报副刊的党性。党报副刊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党的舆论阵地。因此,在采写编发稿件时,我们要求编辑记者掌握这样一个尺度:不渲染生活隐私,不搞低级趣味。在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带来我国报业的空前繁荣,各地报纸纷纷扩版、增刊,体现在副刊上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副刊“分流”,功能扩大,各种专刊、专栏应运而生,一改过去的老模式、旧格局。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报纸副刊应唱什么调子,尤其是地方报副刊如何提高品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与要闻版相呼应,高奏时代主旋律,给读者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 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闻版的“配合”、“延伸”和深化。因此,副刊要把配合宣传好党的中心工作放在首位,其“表情”和“声调”不能游离于要闻版之外,另打一面鼓,另敲一面锣。 在扩版、增刊热潮中,有些报纸副刊淡化宣传的党性原则,片面理解“中性”宣传,追求所谓的“生活化”、“趣味性”,致使—些凶杀、奸情、宣泄颓废情绪、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稿件充塞于版面。有的甚至刊登黑幕大曝光、师生恋之类的稿件,配以刺激感官的图片,招徕读者,降低了报纸的格调,产生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报纸副刊正在被边缘化。本文对此分析了五大原因:一是副刊定位模糊不清;二是副刊编辑普遍缺乏新闻训练,少了新闻视角;三是副刊也出现了“同质化”倾向;四是副刊的小众化色彩浓厚,导致大众读者流失;五是副刊稿件流于浅薄,深度不够。在分析原因的同时还提出了副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满足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广播电视报办报的出发点和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报纸的新闻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增加报纸的服务功能,同样是广播电视报寻求自身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报都办有影视副刊,定位在影视明星幕后事件的报道,起到了延伸声屏,拓展生活空间的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欢迎。一、明星的最新动态往往是读者最关心的,如何组织到最新、最全面、最准确的稿件是办好影视副刊的关键之一广电报影视副刊的稿件来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GDB中心来稿。这类稿件有着准确可靠的消息来源,…  相似文献   

9.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副刊读者心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求知心理读者有求知欲,否则就不会读报。作为报纸副刊的读者,他们总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由此可见,科学副刊编辑在组稿和取舍稿件时,掌握衡量“新知识”的标准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编辑科学副刊的体会,认为在取舍稿件时,从以下几点掌握和衡量“新知识”的标准很重要。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学科、新知识、新发明不断涌现,有人作过统计:20世纪60年代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新发现、发明项目,已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这说明可供科学副刊报道的内容有许许多多,关键是选择发表的“火候”。见报的时机选择恰当,可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1.
争取读者的阅读是报纸副刊连载的终极目的,所以报纸副刊连载作品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连载作品要吻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要对所选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择适合读者受众广泛阅读的作品。副刊连载的作品选择和读者定位最为关键,曾经是报纸最大的卖点。要办好报纸副刊的连载,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创新,要调研图书市场掌握信息,因为编辑的修养,决定着报纸的品位。编辑要有大格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保持副刊连载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编辑《科学长廊》科学副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条方针:突出新闻性。三年来,《科学长廊》已编发了近百篇带有新闻性的科普知识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性是报纸科学副刊的特点和优势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任何版面都不应脱离新闻性。期刊化是办报的大忌,即使是科学副刊也不能例外。现在国内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科普期刊已有百多种,报纸科学副刊要想办出有别于期刊的特色来,就必须扬长避短。报纸科学副刊的长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的文艺专版专栏,特别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选题丰富广泛,体裁灵活多样,既利于重大主题和重要新闻人物、事件的表现,更利于丰富细腻的人物内心世界和自然风物形象的传达,艺术感染力强.将文艺副刊的固有优势,有机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使新闻稿件增强文学色彩,渗透副刊特色,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导向性、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艺副刊是众多读者阅读报纸的固定兴趣点之一,这种兴趣缘于人们对求知、娱乐、欣赏、幻想的需要。因而,综合类的报纸大多设有自己的文艺副刊,已成为报业的传统。如何办好文艺副刊,其中牵涉的因素很多,作为一名文艺副刊的编辑,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稿件的新闻性、文章的  相似文献   

16.
周俊芳 《编辑之友》2013,(7):52-53,63
副刊是现代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和培养固定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网络时代报纸副刊的创新之路,首先是要改变副刊定位,其次是版面设定不能为文学而文学,第三是编辑策划丰富多彩的副刊内容,第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副刊资讯。同时,要努力挖掘"草根文学",使其成为副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稿件内容质量的高低和版面编排的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张报纸的水平。如何办好文艺副刊,使其成为一张能吸引更多读者视线的亮点报纸,是报人们长期以来所共同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现在一些报纸副刊的编辑、副刊部主任,包括分管副刊的总编,着不着急———一期期的半版一版的副刊,编辑、审改、校对和出版出来,可在读者中有多少回声?如果很少,可否引起重视?报纸副刊本不该是这种样子的啊。且不说打倒“四人帮”后不久,《文汇报》“笔会”一篇《伤痕》,掀起了成千上万读者心头的波澜;亦不说在向四化进军途中,陈祖芬一篇《祖国高于一切》在《人民日报》副刊一经问世,就载入了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史册。这些副刊稿件见诸报端,引起了海潮般的读者效应,一时洛阳纸贵。就连不朽的《阿Q正传》,也是在解放前的《晨报》副…  相似文献   

20.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科学副刊的报纸不下百家,每位科学副刊的责任编辑有个共同的心愿;在自己负责的版面上,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编辑对“新知识”的标准掌握不一,在有的科学副刊上往往出现不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些编辑取舍稿件以“我”为中心,把自己闻所未闻的知识,误以为是新知识,而介绍给读者。读者看到这些“老掉牙”、“炒冷饭”的知识,却无不为之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