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今,手机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有必要研究大学生的手机新媒体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安徽合肥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调查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信息接收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李向荣 《中国广播》2009,(4):111-113
什么是新媒体?简言之,只要区别于传统媒体,就是新媒体,它是集成了IP互联网、数字和通信技术,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其它先进设备为接收终端,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3.
追求平等、注重自我的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以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实际为基础,以手机、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政治参与、政治社会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为重点,讨论了如何正确引导新媒体渗透与大学生核心价值养成的过程,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正在袭击着全球的传媒产业,网络宽频、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拓宽了人们接收、使用信息的渠道,将这个以硅晶和电子为基础的媒体搬上了人类生活的舞台。新媒体以它丰富的互动资源优势在广  相似文献   

5.
苟世祥  徐征 《新闻界》2007,(6):59-60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络、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体育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变革.新媒体自身所体现的互动性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受众接收体育信息的需要.本文从互联网络、手机、数字电视出发,探讨了三者与体育产业结合的现状.新媒体与体育产业的结合能够为彼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者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二者合作的前景也将十分美好.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以手机以及其他接收信息为平台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中国传统媒体必须积极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7.
林铁 《当代传播》2011,(4):81-82,86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给文艺传播带来了新的变化.手机电视的流媒体传播方式结束了电视传播的固定化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文艺传播更开放更自由.手机电视通过手机功能实现用户和网络间双向信息交互,打破了传统电视被动接收的传播模式;手机电视属于“一个人的电视”,尊重受众需要,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白晓霞 《传媒》2015,(4):62-63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新媒体带来的、全球方方面面的新闻资讯,在接收和消化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公众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公众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倾向回归简单朴素时,新媒体应从人性关怀出发,优化内容、排版及交互界面.本文以手机媒体为例,分析了极简生活理念下手机媒体内容及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柏帆 《东南传播》2014,(7):113-114
当下,新媒体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全世界的新媒体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然而,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手机媒体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还值得商榷,或者说手机传播技术的演进及相关制度的变革对进一步推进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媒介相比,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重要分支基本已被大众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和传统媒体比较,手机媒体的特点异常显著,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即可查看接收信息,从而使受众群体更为广泛,在与传统媒体不断竞争较量的过程中,手机媒体以其独到的优势占据一片领地。  相似文献   

10.
记者手记     
新媒体出现后,媒体竞争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都在思考怎么样应对和如何介入新媒体的问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互补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全时空的,传统媒体有播出和出版时间、地点的制约,而新媒体却可以由受众自主决定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统计表明,使用 ITP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用户点播率(含下载率)超过70%。可以说,传统媒体一些原有的薄弱环节正是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时空上互补,内容有差异化,服务模式上互补。新媒体使得内容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新媒体的受众年轻化  相似文献   

11.
郑欣  王悦 《当代传播》2014,(2):51-52
本文对农民工如何使用新媒体获取就业信息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扩大和延伸了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部分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就业压力和城市生活带来的挑战,农民工利用新媒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赋权。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势必对民众信息传播造成影响。新媒体的标志是传输手段和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为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使得传统形式的诽谤行为借助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变化,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产生诽谤罪新的犯罪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包括网络宽频、数字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的传播形态。2006年4月28日,央视全面整合网络资源,赋予央视国际(CCTV.com)负责全面经营以CCTV.com为平台的新媒体业务。同期,央视国际获取了以计算机为接收终端的网络电视、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IP电视、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手机电视业务的三个牌照,  相似文献   

14.
公众话语权的不断升级与提高俨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表征。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从原本纸媒、电视媒体等方式转变到网络、手机等终端设备当中,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针对于此,广播电视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以便迎合新媒体时代赋予广播电视行业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主要以新闻编辑工作为例,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加强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9):69-73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大众媒体产生并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流行、网络的高速传播更是促进了手机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手机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非常强大的信息互通性等特点,不仅拥有更强大的通信功能,还搭建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其信息实时传播拉近了受众的距离,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生态和受众信息反馈方式。本文以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平台为例,分析手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征及其导向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倡导手机新媒体多传播正效应正能量的信息,提高全民媒介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出现,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探讨了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调查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服务现状,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迎接广播新时代的到来,广播工作者在新闻理念上,要从采制广播新闻向采制多媒体新闻转变;新媒体广播要突出互动的特性,互动新闻的编辑处理要遵从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新媒体广播的接收终端要不断地寻找和采用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要高度重视手机这个数字广播最普及的接收终端。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接收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新媒体时代,媒体舆论很容易被一些负面的暴力、灾害、不公等信息所左右。因此,新媒体如何传递正能量无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探讨新媒体的定义及发展、新媒体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新媒体传递正能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成长,报纸的优势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如何应对,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所有纸质媒体必须直面的课题,亟需提出相应的良策。新媒体主要是以声音、文字、图象等复合方式呈现,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受众在接收新媒体信息时,大多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具  相似文献   

20.
李璐瑒 《声屏世界》2011,(6):104-105
云传播是一种新生力量。借助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兴起,使得大众传播、即时/非即时的点对点传播、社交网络传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得以实现。在传统媒体时期,由于传播技术和内容的垄断,大众只能成为最终的信息接收方,新媒体的兴起,使每一个媒体受众成为了新的传播源,大大提高了传播的持续性、广泛性与不可控性,机遇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