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8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某综艺节目上,主持人给嘉宾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名驾驶员遇到红灯径直闯了过去,而值勤交警却没有为难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在座嘉宾无人能回答,主持人只好报出“正确答案”:这名驾驶员闯红灯时没有开车——他是行人。 这个“正确答案”让人好生纳闷:难道行人可以不受红灯的制约?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10条中有明确规定:“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过”。很显然,这个“正确答案”是错误的。 点出这个纰漏,并非和央视过不去。实际上,类似的含有“不合法内容”的宣传,在其他媒体上也并不鲜见。比如,宣传农民踊跃卖粮,一些报纸的图片  相似文献   

2.
吴言成 《大观周刊》2012,(31):91-91
机动车驾驶员是一臻特殊的行业,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己通过三十多年的驾驶经历和经验体会到: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要保证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驾驶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技能差,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幅上升.从而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行车成为摆在我们驾驶员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渤 《今传媒》2012,(11):21-22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5.
荷马说:"罪恶有很多工具,而谎言是最适合工具的手柄."若进一步想,那么"包装"就是谎言手柄上裹着的一层漂亮皮套. 你是否参加过广播电视"互动节目",被包装得很好的这些节目"互动"过一把?你是否晓得种种竞猜类、答题类,游戏类等互动节目,心怀何种"鬼胎"?你是否知道"互动节目"狂吸电话费的内部流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多样性的危机是否发生、如何认识其严重性?是否应当挽救文化多样性,抑或文化归于"天下大同"更好?人类能掌握文化多样性的命运吗?这些问题可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作者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的、可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其中就要处理好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俗文化与雅文化、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文化究竟是否应该和能够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进入市场的文化是否将变得低俗?传统文化、雅文化和精英文化是否将走向衰落?“文化产业”和与之相关的时尚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将带来文化繁荣还是导致“文化沙漠化”?等等。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对这些问题倘无清晰准确的判断,就不可能有自觉而果断的抉择。但这些问题本身都涉及非常深…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一条定律:"竞争必然会破坏企业规模的匀质性,形成大中企业并存的局面,从而导致垄断的产生."而判断是否垄断的直接经济依据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公司是否占有很高市场份额,同时其产品是否高定价.这些被写进了基本经济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判断报业发展不能游离于客观经济走势 记者:这几年来,报业"寒冬""冰河期"的观点盛行,而您曾经撰文对这些观点表示反对,您对报业发展始终充满信心,对于2009年报业的发展形势,您是否也同样乐观?  相似文献   

12.
追根求源,车辆事故,既有道路原因、车辆原因、还有人的原因,而人的原因造成的车辆事故又占较大的比例,这大多是驾驶员自身素质问题,如违章超车、超速等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流行观点认为,"搬演"可能是洪水猛兽,会侵害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真实性原则,必须坚决抵制。但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历史以及"搬演"的原则,就会发现二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是否应该在纪录片中采用"搬演"手法?"搬演"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存在哪些现实问题?"搬演"在微纪录片中使用是否暗藏隐忧?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3,(2):35
快克"绿色感冒药"广告在全国各地投放推广已有3个月,它到底给消费者带去了什么?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传播效果?为此,张默闻策划全案中心策划人员走向街头,走到消费者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不管买快克还是卖快克就图个放心!我们是个体药店,药品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都很大。药品能不能卖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收益。但我们做生意有个首要的原则:一定要卖好药。这些年每年都有药品事故发生,之前的毒胶囊事件,或多或少对我们店的生意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总量则未必那么重要,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事。中国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应该避免被"老大"心态所误导。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21世纪谁主沉浮?这一直是被全球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则占据了这一话题的中心地位。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将主宰世界?中美能否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避免冲突?中国究竟是在被"唱低",还是在被"捧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展望,对美国的估价也同样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统计系统提供的房产价格指标被人怀疑"失真",这 究竟是因为房产商的集体操纵,还是因为统计方法不科学 进入11月,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争 论并未因为加息而停止或减弱。 中国政府的智囊机构--中国社科院 的学者们坚持认为中国地产界已成为"泡 沫"重灾区;而作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监管者 --建设部则专门撰写长文反驳此说。 虽然争论者仍未就"泡沫"界定达成 共识,但双方却都关注一个核心指标即 房产价格:价格是否已经虚高?价格是 否还要连续上涨?价格走势还能持续多 久? 在国内,这些指标是由国家统计系统 提供的。但"统计价格指标可能已经严重偏 离了实际市场价格,这些数据可能已经存  相似文献   

17.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3,(16):18+20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杨驰原 《传媒》2005,(3):16-18
"一个真正按企业模式运营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第一个媒介产业化集团"、"全国第一家地市级跨媒体传媒集团","胆子是否大了些?步子是否快了些?"这些来自我国传媒界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评语和疑问,你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改革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黑龙江联系在一起,更不会与黑龙江的一个只有260万人口的地级市联系在一起,而这些评语和疑问,恰恰说的就是牡丹江市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在改革前,牡丹江市的广电和报纸两大传媒行业,都是计划经济色彩相当浓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莫荣 《大观周刊》2012,(49):143-143
公路安全警示是基于STC89S52为系统,通过激光的发射,光敏电阻进行信号的接收。当车辆行驶过来挡住激光时,比较器LM393对是否接收到激光的信息传递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再将处理的结果通过LED显示出来,驾驶员通过LED显示状态而判别前后是否有车辆行驶,给驾驶员一安全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自数字出版诞生之日起,对于"商业模式"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息,对于现状的表述,也总是停留在类似"商业模式尚未清晰"或"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上面,而这一困惑对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尤为强烈,这不禁令人思索:各家出版单位苦苦追寻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数字出版是否真的有所谓模式?或者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