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其联系政府组织和贴近公众的传播优势,媒体不仅成为公益活动的报道者、推动者和催化剂,也成为公益组织实现公益目标的有效中介。媒体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开办公益培训班、开设公益专刊或报纸公益频道等公益传播,给公益活动带来全新的运作模式。本文结合常德晚报的一些做法,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公益传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荔 《新闻爱好者》2012,(23):31-32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本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通过分析媒体参与引导公益的学理之争,分析媒体公益的主要表现形态,总结目前媒体尝试公益的主要优势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者》2015,(2):64
一项公益活动缘何而起,怎样走好、走远?而当一项公益活动由业余走向有组织时,又必须面对一些严肃问题。比如,公益如何从善良走向专业?如何从一时激情演变为生活方式?如何在公益活动中提升完善自我?如何将公益活动打造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阶梯?等等。在公益实践中,这些问题不可能绕过,只有想清楚了答案,媒体人的公益之路才能走远。如果您对媒体人公益这一话题有心得,欢迎来稿交流。  相似文献   

4.
孙瑜琳 《报刊之友》2014,(2):103-104
微博作为 Web2.0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受网民的追捧,如今已然成为了信息时代备受瞩目的宠儿。它在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一场“微革命”的浪潮时,也将自身的“微力量”渗透到了公益活动领域。微博公益活动以创新的公益思维模式、独特的公益传播路径开创了我国全民公益的新时代。微博公益活动孕育成长于怎样的媒介生态环境,其背后隐藏着哪些动力因素,这是本文将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佳 《新闻世界》2022,(4):66-69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参与公益活动,那么,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公益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实战层面,通过案例文本,分析媒体在公益活动中的职责、媒体报道公益新闻的社会效果,及媒体公益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改进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功能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举办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已越来越成为媒体吸引人气、服务读者、叫响品牌、拓展经营的一个重要渠道。尤其是市民类报纸,"公益媒体"和"媒体公益"之间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作为一份新创刊的报纸,一年多来,楚天时报紧紧贴近市民需求,服务城市发展,策划和组织了楚天时报相亲节、楚天时报夏令营、楚天时报送岗位、黄石首届中老年舞林大会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时报也从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一、找准需求,贴近读者作为一份新创刊的报纸,如何吸引人气,赢得读者的关注和好感,是作为传播和经营两方面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而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无疑可以引发批量关注,聚集大量人气。2011年春节过后,全国出现大面积用工荒,作为制造业较发达城市,  相似文献   

7.
广播公益活动是指以音响和解说为传播符号,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支持、推动公共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实现扶危济困和乐善好施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形式。许多广播媒体都力图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来拉升品牌,增强自身的感召力和信任度。本文以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交通频率为例,就其用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打造交通广播品牌的成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媒体承担着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理应表达社会公益需求,特别是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活动可以为媒体声誉加分,却常常让经济效益减分,因此,无论是常态的公益栏目,还是特别的公益活动,在电视媒体中通常处于"必要补充"地位,绝非发展主导。换言之,在激烈的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对媒体来说公益理念及公益活动的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在公益传播中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在新时代公益传播中的自身优势及弊端,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公益传播的特点,探讨了构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公益传播新模式以及这种创新模式的实现途径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对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公益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公益团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许多有着责任感和爱心的记者也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微公益领域,帮助微公益团体解决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向爱心民众发布钱款去向,使整个公益活动更加透明,不断增强公益的公信力,呼吁更多的民众加入到公益行列中来.本文对微时代记者在公益活动中的角色以及记者作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就微时代记者与公益活动的良性互动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从微小的社会需求入手,注重积少成多的公益事件.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参与门槛低、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微公益传播更符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网络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结合微公益网络传播特征,具体分析青少年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形式、参与原因,以及网络微公益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完善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微公益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萌 《新闻世界》2012,(2):52-53
微博传播所具备的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给公益活动或公益事业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这可以让公益变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可以大力推动微博中的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由微博的特点入手,结合自己对当下微博公益的发展状况的观察,探讨微博特点同公益活动的契合,最终提出对微博公益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期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公益事业部分能够在微博时代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3.
微博是当前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已经成为公益组织的重要集散地。微博社会公益传播因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加入,但是名人是其中最受关注、最受争议的一部分用户群体。名人效应之下,以公益为主题的自媒体账号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关注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认可程度,也能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但同时,也应注意名人的微博对社会公益活动传播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微博公益伴随着微博的普遍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微博公益的迅速成长不单单是公民正能量的传播,更是传统公益活动与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使其进而演化成为新型公益传播机制。作为传播主体与客体,各群体在微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观察微博公益活动中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的传播作用,透析各群体对微博公益传播活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展大型活动已逐步成为媒体展示自身成果、塑造品牌的公关手段。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社会公益公德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媒体而言,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是一种既能加强媒体与受众联系,又能提高媒体社会形象、公众影响力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充分利用报纸与网络的各自优势,加强互动,在两者之间搭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共享合作平台,形成报纸、网站与读者、网友的互动融合,以此可以带动报纸自身采编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近几年来。《义乌商报》不断创新报网互动形式,搭建多渠道信息沟通平台,策划互动性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总是以善为源,怀善心、行善举,行小善为大德,从而积善成德.《京江晚报》是镇江市唯一的都市报,创刊17载,善行不断.《京江晚报》始终秉承公益之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并在近两年整合推出“京晚公益”品牌. 播撒爱、传递爱,这是有良知的媒体应有的担当.当媒体介入公益,从业者的爱心和正义被激发,媒体的社会责任被强化,受众所在群体的公益氛围得以营造.《京江晚报》通过做公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群众口碑,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的兴起和颓废,不仅有来自于社会的政治原因,也有来自于报业自身的经济原因.时至今日,这一报道形式又面临着复兴的黄金时期,最直接的原因是一批公益慈善机构的兴起.作为社会公器,报纸开始摆脱依靠机构自身力量服务公众的认识,社会力量才是报纸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根本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琴 《新闻前哨》2012,(12):83-84
随着媒体市场日趋成熟,媒体间的竞争已演化为品牌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楚天都市报在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变化的阅读需求的同时,挖掘社会信息,整合媒介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极大地增加了报纸的美誉度,扩大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媒体品牌。公益活动,成为楚天都市报制胜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