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洁 《视听纵横》2009,(4):103-104
自从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将电视法制节目正式推上电视屏幕后,电视法制节目便一路走红。观众对法制节目的迫切需求,也被大多数地方电视台敏感地捕捉到,很多市级、县级电视台也都相继开办了一系列法制类专题栏目,并获得极大的收益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作为创意产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因此,对老节目进行调整,对新节目进行研发,对频道进行重新定位,加速电视节目形态的升级换代,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收视需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如何在专业频率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所在频率的需求并得到听众认可,是当前广播法制节目编创人员所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大家说法》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节目形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法制节目如何在专业频率中兼顾频率共性和法制节目个性的创作经验,力求为法制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5.
王峰 《传媒》2012,(6):42-43
法制栏目剧是目前众多电视媒体纷纷推出的节目形态。它以普法宣传为目的,以平民化的视角,将真实的案例进行故事化演绎,通过专业或业余演员扮演的方式,将抽象的法理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荧屏上,既有效地满足了电视媒体机构的节目播出需求,又有力地配合了社会法制建设进程和法律生态的形成,成为社会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法制类节目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观众较为突出的显性需求。由此从央视到省级电视台也涌现出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产生广泛影响的法制节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制在线》、山东电视台的《评案说法》、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等。这对于地级电视台法制节目而言,既是榜样也是挑战,因为地级电视台,  相似文献   

7.
<有奖有法>是湖北卫视2008年力推的一档全民参与的法制游戏互动节目,节目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法律难题,为观众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建议,通过观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和互动性极强的电视形态.以游戏的方式诠释枯燥的法律条文,使观众在欢笑中感知法律的意义.节目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已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08年20个典型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以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处理好节目中的暴露性和公民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黄媛媛 《声屏世界》2009,(11):26-27
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表现形态从单一到丰富,从板块式、杂志型的《规矩与方圆》《钟与鼓》到专题化、品牌化的《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大致有以案说法型、专题型、法律帮助型、庭审型、警察故事型等几种节目形态。其中,以案说法的“讲故事”类法制节目最受欢迎。这类节目每期都通过对案件的故事化叙述,使观众从中学到法律知识,起到法制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弘扬正气、充满理性精神和思辨色彩的法制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目前全国有近300家省级、市级电视台开设了法制栏目,20家电视台的法制栏目达到了日播.法制栏目,无论对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对电视市场,还是对社会的影响,都在日益扩大.如何进一步办好法制栏目?在笔者看来,法制栏目应该加强创新,在节目形态、题材、深度上下工夫;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贴近"立足市场,靠"贴近"赢得观众.  相似文献   

11.
法制频道——喧嚣后的沉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周聘芬 《新闻界》2005,(5):31-32,4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中错综复杂矛盾的出现,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作为传媒基本载体之一的电视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调查,法制节目在观众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高居前列,仅次于新闻节目,而且一般观众对栏目的满意度都非常高,88.6%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2.
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 《现代传播》2006,(6):164-165
电视法制节目在电视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其反映内容所具有的先天的冲击力使得电视法制节目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电视台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2006年度“全国电视观众生活形态调查报告”显示,在电视观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社会治安、三农问题、医疗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都赢得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其中,社会治安是国内大部分观众(56.42%)目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社会背景观众的关注度均在50%以上。而在该报告中所调查的37种节目类型的影响力排序上,除了电视剧、天气预报和新闻报道这三大传统节日类型之外,紧随其后的就是法制类节目,其影响力达到51.51%,参照国际上成熟的法制节目类型,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有以下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新闻脱口秀因为满足了大众娱乐休闲和获取信息的双重需求,成为当今广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态。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犀利的个性、通俗幽默的语言也是节目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几档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脱口节目秀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并分析出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容易进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电视节目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法制节目,各省、市级电视台也对法制节目的形态进行了拓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电视法制节目的众多形态,论述目前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的几点建议,旨在提高电视法制节目的收视率,促进我国法制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①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观众接受度,关系到收视率.最近,绍兴市柯桥区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柯桥区新闻》和《民生360°》收视率节节攀升,原因就在于节目形态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要强化受众本位意识,内容和形式中真正体现"三贴近",不断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改进、优化节目形态,在创新求异中提升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法制进程和社会的需求推动着电视法制节目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法制节目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喜爱.法制栏目以事说法,诠释法律条文,普及法律知识,因此这类节目的采访报道要非常严谨,否则将会误导观众,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这里,笔者就把近几年来法制栏目一些记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叶建芳 《视听界》2008,(2):101-102
电视法制节目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就是好看。但法制节目的文化品位普遍不高,难以满足中高端人群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吴静春在《如何使电视法制节目更贴近观众》一文中指出,目前全国法制栏目已经超过200个。充实提高法制栏目质量的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内容上贴近观众。首先要找准栏目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栏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群众欢迎,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其次要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要加大信息量,加快节目的整体节奏。最后还要紧跟时事。二、表现形式上贴近观众。形式与手法应避免单一化,在叙事手法和讲述结构上要精良,做到通俗易懂。要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引发民众对法律事件的种种思考。好的节  相似文献   

19.
电视栏目类型化,能明确地告诉观众你的节目类型是什么。以电视法制节目为例,此类型栏目由于涉及了个人、家庭、社会团体的行为、伦理与法制,通常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和关注的焦点,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报道形态,被称为“电视法制节目”。《目击者》是江西电视台五套的一档法制专栏节目。自2003年8月开播以来,该栏目迅速成长为该频道的名牌栏目,在江西地区观众中,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从开播后头4个月的南昌地区收视率数据中得到了反映: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开播头两个月,栏目收视率表现平平,由于栏目开播几乎未做前期宣传,观…  相似文献   

20.
<正>国内电视法制节目除目前比较常见的法制信息、案例说法、庭审纪实、公仆访谈、法理讨论、法制栏目剧六种节目类型外,鲜有其他节目形式的出现,并呈现出单向传播的共性。法制节目出现初期,以普法宣传为主要目的,单向传播得到了受众的接纳,但随着国内普法的深入展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社会参与意识和热情的与日俱增,群体性的被动接受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电视法制节目满足人们迫切的表达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