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播音发声教学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规范语音、美化声音,尽快掌握训练技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具体形象在教学中的体现、感官认识在教学中的作用、循序渐进在教学中的把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探索播音发声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2.
"声音的艺术"即播音语言的艺术,是艺术文本的表面形式。我们从听觉感知中了解到播音的用声正是带情感的用声,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自然此语音就是情感语音。本文对播音语言中的用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选题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分析;其次,研究和分析了播音语言中情感的运用;最后,重点对理论设想,情感、呼吸与语音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从"播音腔"被我国播音学界作为专有名词正式提出并分析探讨,至今已30余年。30余年间我国播音学界与业界从理论、业务等不同角度对"播音腔"的好坏、优劣做出了分析,然而对于"播音腔"的定义却始终没有准确的表述。本文建立在对"播音腔"发展的"历时性"教察视野下,以思辨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提出"情感—语音"坐标轴模型对现有的"播音腔好坏"问题做出界定,并提出既适合历史语境又适应当下智媒时代的"播音腔"定义及三种"播音腔"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从"播音腔"被我国播音学界作为专有名词正式提出并分析探讨,至今已30余年。30余年间我国播音学界与业界从理论、业务等不同角度对"播音腔"的好坏、优劣做出了分析,然而对于"播音腔"的定义却始终没有准确的表述。本文建立在对"播音腔"发展的"历时性"教察视野下,以思辨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提出"情感-语音"坐标轴模型对现有的"播音腔好坏"问题做出界定,并提出既适合历史语境又适应当下智媒时代的"播音腔"定义及三种"播音腔"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吴建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04-105
播音主持中的色彩是语音中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展示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和文化底蕴.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各种因素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情感与力度的交会中绽放出美丽的色彩.笔者试图突破传统的语音要素,从一个崭新的方面探究语音表达中的审美体验——即“色听”的体验.通过颜色的展示,使声音真正达到“绘声绘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霍妍 《东南传播》2014,(7):170-172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学年,通过大课+小课的教学形式,纠正学生语音和发声的问题。但是其历经了50多年的发展,部分理论已经稍显陈旧,学生的发音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媒体的用人需求也发生新的变化,《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播音主持工作方式创新和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提出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的应用研究。在融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播报信息标准、表达形式新颖、学习能力较强、节约人力成本等应用优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处理、分析语音数据信号,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模拟出人的声音,完成播报语音工作;经过语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主题提炼、模板匹配等一系列流程,实现播报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利用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开发虚拟主持人,使其具备交流、对话功能,完成播音主持的知识问答工作,以此完成融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工作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使得各种先进技术及产品不断涌现,并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下较为热门领域,相关技术已经在传媒领域中得到应用,人工智能语音对传统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播音员主持人为保证自身地位,应探寻新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从人工智能语音入手,对其优势和劣势,以及播音主持行业挑战与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人工智能语音在播音主持行业中的应用,并探讨智能时代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而播音主持人的主要工作便是利用语言,因此语音又作为播音主持人的基本功被加以特殊强调。笔者就结合对播音主持人的语音要求,对如何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不同基调的新闻播音进行生理声学研究,分析了每种基调的声区特征、语速和音速特征、共鸣特征和嗓音特征。通过声学特征分析,总结出不同基调新闻播音的表达特征,对播音基调的外部声音呈现方式进行了更为清晰地描述,同时为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也给虚拟主播背后的整体情感语音特征识别与合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广播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和受众交流的唯一或主要的工具。在播音和主持理论探讨中,产生了一些轻视语言创作活动,歪曲播音学理论的模糊认识和观点。 语音≠语言 语音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普通话语音包括声、韵、调,轻重格式,儿化韵等。语音好坏直接影响语  相似文献   

12.
感受,是播音员、主持人因语言符号(文字的语音的、腹稿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它是播音创作主体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是播音创作过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播音感受中的独特感受,即审美感受,是播音感受的最高层次和形式。它既是播音创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播音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播音创作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又  相似文献   

13.
孔旺财 《视听界》2010,(1):109-110
一、情感是播音之魂在播音艺术中,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语调、重音。语音强调的是音准,是普通话的基本要素之一;语调是语言的风格,是每个播音员的特色所在,是播音风貌的一种体现;重音就是断句,如何让所播的文稿听起来有层次感。这三者构成了播音的风貌,缺一不可,其中最准把握的是语调,语调是播音员播音风格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会议播音,不就是在会议现场"照本宣科"、"见字出声"吗?其实,"照本宣科"、"见字出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们日常播音工作中,身处熟悉、安静的环境中播音,面对话筒,面对听众,我们的播音状态是松弛的。大会播音却不同,则是我们亲历大会现场,面对高规格的党的代表大会、人代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现场,面对受众(代表、委员)的直播。这种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肃性,不仅要求播音员语音规范清晰、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求我们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使我们充分自如地运用播音技巧,使播音的语气、节奏、基调与会议氛围相一致,从而使会议主题、目的,准确、鲜明地传达给与受众人员。笔者认为,会议播音不仅仅是播音员语言功力的展示,更是对播音员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播音是我国新闻播报、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播音腔",这一特点逐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的"播音腔",是一种主持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能够更好地发展播音主持事业。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很多播音主持人而言,他们的标签可能不是容貌,可能不是外在的整体形象,而是一副"金嗓子",很多播音主持人通过发音来向听众或观众传达信息,观众或听众也通过声音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可见,对于很多播音主持人而言,正确发音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很多时候,很多播音主持人在发音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误区,特别是在他们发音训练的过程中,没有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训练方法,不仅影响了声音的美感和质感,还容易对播音主持的嗓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播音主持"是一项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播音员主持人通过语言表达,向听众重现事件的真实场景。播音员主持人能否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关系到播音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关系到听众对播音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如何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王祖明先生的文章《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辩证认识》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只能是根据表达需要在人中至头顶的区间移动;播音发声通过声挂硬腭和声束在硬腭的前后位移来解决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声音位置”的简称应该使用“声位”而不是“音位”;播音发声与歌唱发声是两种不同的发声方法,不同意“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的观点.播音发声训练和研究可以借鉴歌唱发声的某些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玥 《采.写.编》2023,(12):11-13
AI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播音主持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播音主持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使传统播音主持人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分析AI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及如何应用这一技术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围绕AI技术带给播音主持行业的巨大影响,对AI技术在播音主持行业语音模拟、虚拟主持、内容生成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细致阐述,从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形成独特个人风格、增强协同发展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作为天天与受众"打交道"的公众人物,他们的语言活动必然要受到大家的关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大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准.媒体节目主持人的标准的语音面貌、精确的语言表达和感情色彩的运用是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基本素养.目前,在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播音员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地传达播音主持稿件的内容实质,以便于在节目中更加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