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记者要克服两种思维:一是对新闻事实做文学家的联想,二是对事件真相做评论家的臆断。所谓的"文学家的联想"是说记者在采访时或者因为主观的采访不深入、准备不充分,或者因为客观的条件不允许、采访中出现了漏项.到写稿子时感到力不从心.又不好意思再采访或者失去了再采访条件.  相似文献   

2.
沈彦 《新闻世界》2013,(9):44-45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通过周边采访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访问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时常用和需要掌握的采访技巧包括: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当被采访人缺席时可以通过大量采访周边的人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其关键笔者认为,艺术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重中之重。采访提问的学问很大。总结六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在新闻采访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巧妙掌握提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一次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感叹地说,你们有些记者不像记者,像导演.他告诉我,一家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时,要什么镜头,该做什么,从头到尾都是记者在提要求,作为被采访对象,只是按照记者的要求去做.一次采访下来,感觉就像在拍戏.  相似文献   

5.
也许,我们做记者最怕的,就是采访对象不在或拒绝采访。因为,一般认为,没有采访对象,意味着没有采访过程。但成熟的记者会在没有采访对象时,通过对采访者周边环境及人物的观察了解,同样能写出更为精彩的作品。这就是外围采访。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成为记者采访对象的个体面对访问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查探采访对象的心理上多做功夫,尤其是要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控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权、也不可能强制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在一县级电视台从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多年的采访经验告诉我,成功的采访,关键是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做细做足,往往关系到采访的成败与否。一些中外记者的采访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记者埃.利布林采访赛马骑术师阿卡罗时,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左脚的马镫比右脚的马镫高多少?”阿卡罗对这个内行的知情问题反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基础的活动,新闻采访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取得新闻素材的最主要的手段。然而,新闻采访时必定需要一些提问,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第一手的重要的材料,必须注意在采访时的提问技巧,本文主要针对在新闻采访时怎样做出有效的提问技巧,让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获得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9.
李琴伟 《视听界》2010,(3):106-107
1.采访对象的代表性 在做报道时,记者不可能把每一位对新闻事件的知情者都一一采访到,因而,在采访时保证所选对象的代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淳县每年国庆前夕都要举办螃蟹节,在淳溪镇的水产市场内,有几千名蟹农、螃蟹经营者及高峰时候的上万名顾客。  相似文献   

10.
爱我黄河     
孙凯 《青年记者》2001,(4):28-29
有这样的积累和思考做准备,一旦有合适的机遇,是一定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的。每一个省采访几天,采访什么问题,细到×日×时采访什么,线路怎么走,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之间距离多少公里,事先都要有详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吴晓 《新闻世界》2013,(9):18-19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采访中,记者只有掌握了好的采访技巧,才能在采访时得心应手,获取想要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主要分析新闻采访的特征,并据此对新闻采访的技巧做了探讨,以期对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懂得“尊重”与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是成功采访的前提 记得十多年前在商洛电视台做记者时,有一次去商州二十里铺村采访某民政领导慰问贫困村民.当这位领导来到一位贫困村民家时,这位村民正在卧床养病,见到领导来了,自然很激动.  相似文献   

13.
获悉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却被采访对象以种种借口婉拒或干脆谢绝采访,这是新闻记者经常碰到的一桩头疼事。记者遇到采访被婉拒时,应采取何种办法?笔者认为,既然是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设法攻“心”来突破采访工作上的困难,以取得采访的成功。当然,不仅要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电视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电视节目,而采访是做好节目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记者采访时提问到位与否、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作为记者,我们应该在提问上下功夫。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笔者就采访过程中的平等意识、质疑精神、提问技巧做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邢建红 《青年记者》2007,(16):134-135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做观念,观念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笔者在采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张守富时,他说的这句话可谓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记者下去采访,地方上的同志往往接待得比较热情,常常是被采访单位的“第一把手”亲自出面和记者交谈。这样,当然给记者的采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就采访效果来讲是否都是最好呢?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同志最近在谈起这个问题时认为,这样做的效果,对于记者完成采访任务来讲,并非都是最佳的。因  相似文献   

17.
王颖 《新闻传播》2013,(2):43+45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再好的新闻策划也离不开采访,再好的新闻写作,也是在采访完成之后的行为。只有把采访工作做好、做透、做足,才可能有好的、优秀的新闻作品产生。  相似文献   

18.
采访水平的高低现在被看成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甚至有时让人感到难以捉摸,采访语言的运用技巧变成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既然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那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就可以作为我们采访活动的指导。下面就针对采访时语言的有效性问题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蓓 《新闻知识》2004,(7):55-56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首要环节,采访质量对新闻稿件的价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务界多数记都会有这样的苦恼:采访前做足了功课,研究了大量背景资料,设计了几套采访方案,准备了充足的相关问题,信心满怀地接触到采访对象时才发现这完全是自己“一相情愿”的热忱。采访对象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20.
做记者就要做有爱心的记者,做记者就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这样的记者,才是百姓喜欢、党和政府信任的记者. 笔者在鲁中晨报做记者十年了,十年来,在每一次的采访中,不单单为了写稿而采访,而是通过采写稿件,策划好每一次采访,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