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7):37-38,4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靠什么来维持新闻脆弱的生命呢?核实是维持新闻生命的血液。因此要靠核实,严格的核实,一丝不苟的核实。但是,现实是,一些记者编辑、媒体严重忽视甚至背弃了新闻工作这一至关重要的法则,导致戗杀新闻生命的事情不断发生,失实报道不断出现,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不断受到损害。下面是相关案例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3.
余婷 《新闻实践》2011,(10):53-56
信息核实是保障新闻真实,避免虚假报道的重要业务环节。鉴于信息核实对于新闻真实的重要性,西方大多数媒体都从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务层面对采编人员的信息核实工作做出了约束和规定,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程序。《BBC编辑规范》、《路透社新闻工作手册》、《美联社广播新闻手册》等都将信息核实看做保障新闻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帕克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类型,其功能在于"促使人们讨论"。沿着这一知识社会学视角来考察网络时代报道庭审的新闻实践发现,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实践逐渐受到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冲击和稀释,但整体的新闻实践却丰富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人们因网络技术摆脱时空束缚得以更多地参与到可视的公共交往中去,而网络时代下的庭审报道正逐渐趋向于以核实事实、阐释事实、探讨多元议题、反思新闻生产等实践积极促成公共交往。  相似文献   

5.
经过数年的发展,地市级报纸的民生新闻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与消息来源,但在信息轰炸和后民生时代的双重考验之中,要提高民生新闻的可读性、进一步树立媒体形象,采编人员就应时刻把握几个问题:准确、完整、核实再核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是让人认识世界的,新闻评论是引导人正确认识世界的。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专业媒体,为什么还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要害就在于“专业”二字。专业新闻工作一要讲社会责任,二要讲理性精神,要通过专业的手段采集、核实、传播、评论新闻。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媒体力量,对当下的新闻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媒体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与此同时,自媒体独特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支撑它成为了当下新闻传播现实中的重要力量。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自媒体势如破竹的发展,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与之合作共赢,融合互补成为探索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刊登了唐远清<从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的报道看媒体的转载核实责任>一文,提出转载媒体要承担与首发媒体同样的核实责任,如果转载了虚假新闻应当承担与原发媒体同样的责任.之后,该作者在<新闻记者>2009年第2期发表的<对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与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唐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并将自己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4G、5G信息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新闻传播正对我国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尽管传统新闻媒体在原创新闻、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上远远超过了自媒体,但时效快、强交互性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新闻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并且提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纸媒的公信力、权威性是优势所在,而这种公信力和权威性最终体现在内容的承载上。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爆发式出现,传统纸媒的部分内容如时效性强的新闻信息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但新闻摄影、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副刊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四大看家本事",有着与新媒体同类传播的比较优势。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在现代传媒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凭借其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力量。自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给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针对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自诞生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以高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文章从自媒体的概念出发,对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和重塑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竞争中,伪新闻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新闻从业人员没有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刊载此类伪新闻,新闻机构要以真实性为前提,尽可能核实新闻事实,在消息源不明情况下,要积极寻找新闻第二落点,若已刊载错误消息,就要处理好已发生的媒体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万忠 《中国传媒科技》2013,(14):105-106
2010年被称为我国的"微博元年",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的定义和主要特点,揭示了自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新闻平台得以广泛且深度的研发和运用,为传统新闻传播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其兼具实效性、便利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优势,成为新闻传播和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主要围绕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和影响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日趋商业化,争抢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使得大量偏离传统新闻学的坏新闻涌现:不核实、不准确、不公正、猜测、低级趣味.  相似文献   

18.
蒋国梁 《新闻实践》2013,(12):76-78
核心阅读:在西方有一条咒语:There is always someone closer to the source(总有人更接近新闻源)——这在社交媒体时代更为适用。新闻机构拼的不再是如何得到第一手信息,因为总有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t)比你更有时间、耳目、地缘等优势出现在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所以新闻工作者如今要做的是:发现新闻源,并对其进行求证核实。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求证核实",本身就是新闻记者的核心任务,我们所熟稔的社会新闻的操作就是对信息的求证核实过程——线人爆料,记者赶往现场。  相似文献   

19.
卢亚  胡翼青 《新闻界》2012,(18):7-12
本文以"八毛门"事件为例,探讨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自媒体迅捷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掌握的舆论主导权,有时甚至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形成干涉现实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其缺乏专业精神,各种失实的消息泛滥成为必然结果。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是核实真相,它更重要的任务是更专业和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新闻素养以及作为专业调查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自媒体时代,在舆论监督领域,传统媒体及其专业主义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打击和防范网络虚假新闻,国家网信办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 当今时代,社交平台成了人际互动、信息交流、社会热点事件曝光的流行工具.网络媒体、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的“老记”和“小编”们,便把各色社交平台当作“新闻富矿”,从中“扒拉”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甚至想从中挖掘出爆炸性的“独家猛料”.当此之际,国家网信办要求,社交平台上的内容未核实不得作为新闻刊发,可谓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