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16-16
1中国老兵向美国老兵赠送二战老照片 9月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二战老兵《北京和平宣言》签署暨《北京和平墙》揭幕仪式在北京朝阳公园举行。《北京和平宣言》和签署《北京和平宣言》二战老兵们的名字,将用中、英、俄、法、西五种文字镌刻在北京朝阳公园“北京和平墙”的主体建筑物上。图为中国老兵姚明(左)向美国老兵赠送二战老照片。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80多岁高龄的张良皋去美国讲学,申请签证时被问及是否会使用武器。"我就在备注一栏写上:‘会放炮,我曾是二战翻译官。'美方签证官微微一笑。几天后签证很快就办下来。他们对于二战老兵非常尊重。"  相似文献   

3.
德海 《航空档案》2004,(8):26-27
二战期间,美国支援中国空中抗日的飞虎队里,涌现了许多王牌飞行员,包括击落15架以上敌机的超级王牌飞行员。其中,奥尔德就是超级王牌飞行员之一。有趣的是,这位超级王牌飞行员二战结束后,喜欢上了律师行业,成为美国有名的律师。  相似文献   

4.
二战的老兵许多还活着,从集中营幸存的凯尔泰斯还在写作,但大众对"战争"二字似乎已脱敏,战事如同明星轶事,只是媒体热炒的新闻而已小时候常看战争片,从国产的《地道战》《南征北战》到进口的《第八个是铜像》和《宁死不屈》。每看一部,都会庆幸自己出生在和平时期,尽管文革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和平时期,至少不用害怕从天而降的炸弹,也不用担心经不住敌人的严刑拷打。  相似文献   

5.
本来老兵退伍的工作很难做,然而这位连长却深入班排,将老兵的思想工作做到了心坎上,这对部队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然而读者很关心的问题——这位连长为什么住进这个班?连长住进班里后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文章却交待得不清楚、不详细,只是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或只有人物几句毫无特色的简单对话;只有人的影子,没有人的灵魂,只有一般性的标语口号,没有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三、还有几个问题应向读者交待清楚:一是“我”在对待“去与留”的问题上持怎样一种态度?二是“因为前天刚闹了半天情绪”,为什么闹情绪,产…  相似文献   

6.
《兰台内外》2013,(2):15-16
几年前,一家英国报纸刊登了海军老兵巴迪·哈德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1年圣诞之夜的惊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海军少将陈策。多年后,这位被英国政府授予"大英帝国爵士"称号的"独脚将军"率英军突围的传奇经历,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宁死不当俘虏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8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对于"老兵系列"的选题十分偏爱。基于此,以该节目中的"老兵系列"选题为研究对象,结合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2003—2013年间老兵节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探究节目组选择"老兵"作为选题的原因及在制作中所呈现的特点,以期能够加深读者对该系列节目的理解,也为其他电视同行在类似题材的选择和制作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传宝 《青年记者》2021,(19):29-31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推出著名军事记者贾永撰写的《美上将对这位志愿军老兵肃然起敬,故事从长津湖之战说起》《电影〈长津湖〉之幕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等多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几乎篇篇都是超百万的阅读量。作为曾经的传统媒体老兵,贾永有9篇新闻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撰写的电视解说词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与曹智、白瑞雪合作的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收入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9.
刘全 《云南档案》2013,(10):28-30
随着二战老兵的渐渐离去,二战的细节只能通过当时留存下来的资料进行还原。今天的媒体和书籍对二战记载得最多的是具体战役的过程,而对一些细节未给予过多关注。比如:日本战败投降时各战区都有一个受降仪式,这些受降仪式是日本投降的标志性大事,是日本侵略军被打败的重要历史证据。但对受降仪式的记载并不多,受降有哪些步骤,投降部队和受降部队怎样进行交接,对投降日军的管理有什么变化,武器、弹药、附属军工产品如何被接收,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代表着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远离柏林2000英里外的北极地带的一个第三帝国前哨,还留有11名被遗忘的纳粹士兵,他们靠吃罐头食品为生,直到1945年9月4日才向一组发愣的挪威海军正式投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二战应该是到1945年9月4日才算"真正结束"!直到近60年后的今天,这一匪夷所思的故事终于被两名仍然活在世上的德国老兵披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缅甸密支那战役,连同发生在滇西的松山战役、腾冲战役,并称为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战场的三次"玉碎战"。当年,杨敬玉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参加了惨烈的密支那战役。如今,生活在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东添浆村的97岁的杨敬玉老人,成为为数不多的依然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之一。7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密支那战役却在老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19日.位91岁的日本老人本多立太郎双膝跪倒在卢沟桥上。卢沟桥,这座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名桥.见证了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至今桥身上还留着日寇的弹痕。今天,这古老的卢沟桥又见证了一位日本老兵真诚的忏悔。  相似文献   

13.
以"老"自居的IT老兵们应当早日奋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IT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太高职位,也没有什么权利,所以常常自嘲为"IT老兵"。在实际的采访中,笔者就碰到过很多这种"IT老兵"。在企业中,这些"IT老兵"可能是企业中长期从事IT技术开发或者维护的人员,也可能是一个没有实  相似文献   

14.
黄恒 《档案时空》2006,(1):39-40
1942年日军对阿图岛的占领是1812年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外国军队唯一一次侵占美国领土。1987年,日本人居然在那座属于美国阿拉斯加的小岛上为当年战死的日本军人立了一块碑。而从2000年起,一位当年的美国老兵为了军人的尊严,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抗日战争”。翻过历史60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13年以来《大河报》、《兰州晚报》和《云南信息报》对"抗战老兵"报道中呈现出来的框架,探讨媒体建构的框架对历史记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及其彰显出的政治意涵。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对"抗战老兵"的报道共包含"老兵生活困顿"、"关爱抗战老兵"、"重聚、重访与追忆"和"授勋"这四个框架。总体来说,报道以正面积极的取向为主;采用个人化的叙述框架填充历史记忆;并以"曲线"表达的方式对抗战历史进行再书写。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2月16日,苏联老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在故乡俄罗斯达吉斯坦地区哈萨维尤尔特镇去世,享年93岁。作为当年在德国柏林帝国议会大厦楼顶竖起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红旗的英雄,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的去世,不仅使世间又少了一位反法西斯战争的功臣,那张使他一"举"成名的二战经典照片《攻克柏林》的拍摄故事,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945年4月,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都遭受到盟军优势兵力的沉重打击,覆灭在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时年22岁的二战老兵广己田执行上司撤退时下达的“继续战斗”命令,在菲律宾卢邦群岛“孤战”达30年之久。直到日本探险家意外发现了他,费尽周折请来了当时的上司谷口亲自为广己田下达投降命令,年已52岁的他才走出丛林向当地警察投诚。  相似文献   

18.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历时最长、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美国损兵折将,无数越战老兵抑郁自杀,公众对美国政府也大失所望。据美国广播公司2008年12月2日报道,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首度披露了关于尼克松发动越南战争的一批内幕资料,包括时长200小时的录音带和多达9000页的文件,记录了尼克松对越战和他的一些同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贺海 《北京档案》2003,(9):49-50
袁崇焕这位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同当年岳飞的不幸遭遇一样,虽为当时的封建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袁崇焕的墓、祠、庙在十年动乱当中均被破坏,北京市作为重点历史文物,并为纪念这位当年曾为保卫京师立下不朽功勋的民族英雄,近年将其修复,供人瞻仰.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利用者——黄大爷,他是一名抗战老兵,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听他说话,看他走路,绝对想不到他已九十二岁高龄。他一走进利用大厅,感觉他整个人都是戴着光环走进来的。他胸前带着两枚军功章,身上穿着一件写有"抗战老兵"的防寒服,他面带笑容地说:"我是抗战老兵",那份自豪感溢于言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老人打算将战友年青时的照片作为礼物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