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李天甲 《今传媒》2014,(1):123-124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首播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社会效应,成为了国内新生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翘楚。本文将从规则创新、传播特征及文化怀旧三个维度来剖析、解构《我是歌手》,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音乐类娱乐节目生存发展的秘诀。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度引发观众的热议.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此加以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程奇芳 《传媒》2016,(3):57-59
目前,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而就电视改革规律来看,音乐类选秀节目已经进入转型期.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推广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大众传播格局,媒介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应该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与平台优势实现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音乐真人秀节目是集合音乐与人物的一类电视节目,真人秀节目目前正成为我国娱乐类节目不可或缺的电视表现形式,其在内地的发展经历了较大的波折,通过对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创作和发展的探索和分析,结合经典节目范例,发现目前存在着同质化、泛娱乐化、过度包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推动内地音乐真人秀节目融功利性与公益性、娱乐性与文化性于一体,以实现其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迅速,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由以前的综艺节目转变为今天的真人秀节目。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娱乐类真人秀、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公益类真人秀和情感类真人秀等几大类,这类节目满足了人们参与的需求,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收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真人秀节目还不成熟,这类节目也引发了不少道德争议,下面就对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探析。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原因真人秀节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并占据电视荧屏,创造高的收视率,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8.
"真人秀火爆电视银屏不是偶然,而是新媒体时代,是传统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创新性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明星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开启我国选秀元年;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大放异彩,掀起全民造星狂潮。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从传统电视综艺到超级网综,从竞技演出到偶像养成,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变化。本文以2018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下一站传奇》为例,通过对其不同节目叙事模式的比较,探讨养成类真人秀火热的原因,分析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叙事模式对传统竞演类选秀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选秀类、亲子类、益智类、婚恋类、歌唱类等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但多为国外引进或相互模仿,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由此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喜剧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冲出突围,赢得了众多受众。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理论、受众即市场理论,探究喜剧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类符合主流话语体系却从未成为主流的真人秀节目,它的发展之路曲折而艰难,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级卫视都对此类节目进行探索,本文以中日劳动竞技类真人秀的同一档厨艺节目为例,运用节目形态和节目元素的相关理论对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从宏观(节目定位),中观(节目模块)和微观(节目元素)三个层面对劳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佳 《新闻窗》2013,(4):54-55
一、音乐真人秀栏目在争议中火爆荧屏 真人秀节目从诞生起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并不影响它迅速成为全球荧幕的主流新贵。而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则是从综艺类别中分裂出来的最成功的一种,积极、健康、励志而又不失观赏性。这也是此类节目被移植中国后迅速扎根,并生发繁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温雅欣 《传媒》2017,(23):60-61
当前,我国的电视节目将主要市场聚焦于成年人身上,对少儿市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少儿节目特别是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比较稀缺,远远满足不了少儿的实际需求.而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和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井喷与跟风,导致市场疲软和受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卫视等借鉴这两种综艺节目中"少儿"与"音乐"的相关元素,开发出了《中国新声代》《音乐大师课》等非选秀的少儿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展现了少儿的童真、童趣与歌唱才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回报.但是,节目也存在电视被神圣化、参与者形象符号化和少儿成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苗 《今传媒》2013,(11):90-91,94
新媒体自制视频节目不断拓宽道路,与电视媒体争夺观众和广告主。但近年来大获成功的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针对草根自制节目的短板,走上一条专业化的道路。两档节目都强调高端技术的采用和参与者的专业素养、追求节目价值的纯粹回归和参与者形象的“反神化”、注重节目内容的权威性和正面娱乐价值的重构。本文认为这两档真人秀的改变为电视媒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的新定位--专业化做出了有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将要走过风雨十年路,虽是遍地开花,却始终难逃千台一面、同质化竞争的魔咒,其生存空间也愈渐狭小。本文力求从理念回归、环节创新以及受众参与三个方面,分析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之所以能从众多同质节目中异军突起的原因,旨在揭示步入"全民皆星"时代,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7.
李梦蛟 《新闻世界》2012,(4):195-196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两年发展迅速,主要以选秀类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及相亲类真人秀为代表。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视角出发,从空白召唤、拟像先行及"超真实"三个方面对三类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司思 《传媒》2019,(1):66-67
2016年起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至2018年7月收官,该节目已连续成功推出三季。节目每期邀请明星歌手与素人合唱,以素人真人秀的方式呈现,并与新媒体K歌平台深度合作。获赞数最高的素人将有机会由线上走到线下,受邀到电视台参与节目,与明星同框合唱,从而形成一档全民互动参与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在综艺节目同质化发展的今天,节目似一股清流,以“明星+素人”跨越时空的合作为基础,让素人真正参与到演唱中来,为受众带来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  相似文献   

19.
音乐真人秀节目源于欧洲,后流传到我国港台地区,21世纪初,随着我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不断深入交流,西方文化在我国得到更多传播,音乐真人秀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席地位.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对大众审美情趣产生了影响.媒介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工具,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媒介的产生为音乐真人秀...  相似文献   

20.
廖健 《今传媒》2016,(5):108-109
作为电视节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日益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电视真人秀的制作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国内真人秀的生产中,创作团队通过在节目名称、内容制作、包装等方面创造性发挥,通过融入本土化、生活化元素,提升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和接近性;借助明星和素人嘉宾团队的诚意参与,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精神内涵;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多样的互动渠道,全方位推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