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常规的水稻栽培耗水大,且对稻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弊端,因此,进行水稻节水栽培势在必行。本文从选种、育秧、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水稻的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2,(12):74
据2012年7月1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农科院上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用杂交技术将旱稻耐旱的优点与水稻高产的优势融为一体,先后研发出籼型和粳型节水抗旱杂交稻系列品种,并在全国多地试种中显示出了优异的性状:适应免耕栽培、旱种旱管;能扎根工业抛荒地和"望天田"(等天落雨的田);亩(每亩合1ha/15,下同)产超过550kg,每亩节水超过400t。迄今,已经研发出针对不同地区的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沪旱15号"、"沪旱3号"、"沪优2号"和"旱优  相似文献   

3.
水在农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发展节水农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设节水型农业,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坚持节水灌溉、坚持节水农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和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获取泸县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水资源利用及水利工程变化数据,主要农作物平均灌溉定额和节水灌溉定额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法对泸县未来几年的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7年水稻、玉米、小麦在采用节水技术后共计用水量分别为:14.2亿m3、11.08亿m3、0.46亿m3,共计节水量分别为:14.04亿m3、11.41亿m3、0.59亿m3。研究得出:应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进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我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水体污染突出,农业用水资源少且效率低下.通过"开源",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和跨流域调水;"节流",营造植被改善水环境、提高雨水利用蓄水保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化学节水技术、加强宣传教育节水意识等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遂宁市位处四川盆地中部,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农业区.水稻是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集成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本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以辐射带动该区域水稻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江西省农科院研究所历经十年实验终于培育出一种名为"傻瓜水稻"的水稻新品种.这种水稻类似于韭菜,割完以后还能再长.有关专家称,"傻瓜水稻"的出现,将改变千百年来的栽培模式,是继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又一长足进步.欣喜之余,让我们再走进水稻栽培发展的历史长河,探寻源头,重温这段漫长而又艰难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培育的1.08亩超级杂交水稻单季亩产达到2276.27斤.这一产量刷新了我国90年代中后期创造的水稻亩产2066.7斤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8.
根据衡水市桃城区用水实际,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以农业节水为重点,以水价调节为手段,提出了"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并将该机制在桃城区40余个村进行了试点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体现了多用水受罚、少用水受奖的激励节水理念,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了农户节水积极性,使农户从"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为农业水价改革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班会目的: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人类持续发展的保证。此次班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爱水、惜水和护水的好习惯,倡导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班会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童眼看水新闻发布会"课件。2".海宝"的表演训练。学生准备:1.制作"节水宣传海报"。2.排练节水儿歌《清清流水别糟蹋》。3.根据选定的主题搜集文字材料与图片,拍摄日常生活的节水照片,制作成幻灯片。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大省,也是缺粮大省.在广东水稻生产上,长期存在着产量不高不稳、化肥农药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种稻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广东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只有2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1 0个百分点.同时,广东台风灾害频发,雨水多,倒伏也成为农民的一块心病. 广东省农科院的水稻栽培专家钟旭华博士,从事水稻栽培研究20多年,他深知农民的所需所想,农民的心病便是他的心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主持研制成功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与水田激光平地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农业大学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精量穴直播的中试应用”、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水稻芽种精量直播机构研制”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的研究”等,研制成功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可较好地适应水稻种植技术要求:可同步进行开沟、起垄和播种,实现了节水栽培和减少倒伏;行距可选、穴距可调;播种量可在每穴2~6粒范围内调控。  相似文献   

12.
幼儿是环保意识薄弱的时期,节水意识更是有待萌芽。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节水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节水意识,提高节水自觉性。一次"停水"事件引发了在亲身实验、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活动、一日生活、家园榜样等多方面进行节水教育的深思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生平简介 名字:袁隆平 出生年月:1930年9月1日 籍贯:江西德安 简介: 袁隆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4.
鸡东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鸡东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鸡东县境内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控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徐兰山 《科技文萃》2004,(11):43-51
新闻背景 2004年9月1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在曼谷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隆重颁发"金镰刀"奖,以表彰其在水稻杂交领域的杰出贡献.与此巧合,2004年9月,适逢我国开展(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研究40周年.40年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群体,在水稻杂交领域展开了一场波澜起伏,坚苦卓绝的科研攻关,终于取得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袁隆平院士获得我国科学技术发明唯一的特等奖、国家主席大奖;获得美国"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世界粮食基金会"世界粮食奖",以及2004年5月由以色列总统卡察夫颁发的年度国际农业沃夫奖等十七项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组合极不平衡的地区之一.农业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全省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统计数据研究表明,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大,对全省粮食节水高产起着重要作用.对农户调查研究表明部分农业节水技术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远低于统计数字.河北省应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1月8日,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里,由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节水")领衔完成的"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回首大禹节水从创立到如今走上国家领奖台的这十几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几个字。创业十余年,公司董事长王栋见证了大禹节水从一个破败不堪、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如今成为上市高科技公司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在1992年开始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项目,到现在已培育出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水稻以及抗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图1)、黄瓜、番茄等.用这些转基因粮食、蔬菜等加工成的食品即属于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连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多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节水。记者在这些活动上了解到,水利部近期将通过四项举措积极推进节水工作。22日,水利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在北京南站共同举办"节水﹒在路上"主题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在北京南站候车大厅设立节水宣传展台,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在部分高铁列车上向旅客宣讲我国水情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式,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倡导全社会树立"惜水、爱水、护水"的节水意识,共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22日、24日,水利部还在北京西单大悦城  相似文献   

20.
追星当追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中国、对世界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从1976年大规模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行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产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在全国增产的稻谷可养活7000多万人口;截至2006年,杂交水稻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启动研究和引种,种植面积己达3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