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正>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篇精练的文章呢?教师应在构思取材方面下工夫。一、有机交代六要素写清楚一件事,使读者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基本的要求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有机的交代清楚。习作课前,我出示学生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时间:星期天的下午;地点:补习班;人物:我与郭强强……"然后指导学生修改。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修改。同时,我告诉学生,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必须严格巧妙地安排好六  相似文献   

2.
小翔:老师,以前每个单元的习作,总告诉我们具体要写什么内容,这次习作为什么写什么都行?老师:现在你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过去你们已经学会了各种类型的作文。这次习作,就请你们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小翔:太好了!我想编个科幻故事行吗?老师:行!(小翔拿笔就写,被老师制止。)老师:小翔,别急。老师先考考你,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各种类型的作文应该怎样写吗?小翔:这个难不倒我。写人的文章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记事的文章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写…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作文难,历来是教师谈论的话题,特别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时常把作文看成一件难事,特殊的事,一提到写作文就紧张。学生之所以有这些心理,原因很多:由于"应试教育"的干扰,把写作看作应试的准备,所以把作文看成是一件特殊的事;再者,由于小学作文要求过高,总希望学生能写出立意新颖、语言华美的文章,只少数学生能达到,大多数学生达不到,写几次写不好,就丧失信心,于是认为作文是件难事。要想排除学生的这些心理,必须转变观念,把作文看成是一件平常事。  相似文献   

4.
一、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的区别写人的文章和记事的文章,有时候有一些交叉,但是要看它们的落脚点。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写人离不开事,记事离不开人。二、阅读写人、记事记叙文必备知识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后要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了。明白了这些就掌握了六要素。2.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相似文献   

5.
<正>要让学生写好作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首先要让学生"会写"作文———也就是作文要先"入格",按一定的作文格式写。在"会写"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出"新"意———也就是作文的"出格"。一、引导"入格",让写作文不再难1.告诉"要领"这是一个教师"导"的过程。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各种作文体裁的写作要领,强调作文的格式,对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进行"入格"训练。以写人的文章为例,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练习作文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在小学作文训练题中也先后安排多次有关真情实感的训练题.这就说明小学作文的训练重点应该注重指导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以下就我几年来的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结合学生实际,认真选好题写文章必须有真挚的感情,有了真挚的感情方能用文字生动表达出来,学生在习作中如果没有亲自经历感受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就胡编乱造,不切实际,荒唐可笑,哪谈得上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基础训练的习作题,都要精心考虑,认真选好题.注重命题的实际性、灵活性、可作性,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出来的题目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三)的作文题.题目是:“写一件你周围发生的事,先想好中心,而后按顺序写,注意写出真情实感,用词造句恰如其分.”我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就定了《有趣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孩子们从懂事开始,每个人都有玩耍、嬉戏等经历,他们都会从中感到有趣.这题目中心可以学生自己定,材料可以自己选,有助于学生从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有感情的材料,而且题目范围比较宽,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选择的过程中,过去的趣事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于学生眼前,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写出好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是:“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写成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并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根据题愈,写作前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①写一件发生在你和同学之间的值得回忆的事;②记叙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③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是同学而不是自己);④写出自己的内心活动(题中要求写出“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我认为既然是要求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那么“必然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既然是第一人称,那么“我”怎么会知道”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呢?我认为题的要求有误,故改为写自己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年级要“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片断练习时,我努力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解除其心理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从而为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奠定“我能写”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陈纪锟谢章辉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事。可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普遍认为是件“苦差事”,觉得“难下笔”,“没什么可写”。作文时常见他们皱紧眉头、苦思冥想,而最终写出的文章苍白无力。“下笔难”、“内容空洞”...  相似文献   

10.
高年级任课教师,都希望将占班内主体的中等生提高一步,使他们的作文成绩由“良”提到“优”.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备课上多下功夫.就拿指导学生写一个人物说吧,写这类文章,中等生选自己熟悉的人物,摆出一些具体事实来,似乎并不难;但写出人物的特点,那就不大容易了.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部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七第6题:“从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值得回忆的事中,选一件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并适当写一点这个同学的内心活动。”这次作文练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人物必须抓住特点,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抓住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来写人的本领。在这次作文指导课中,我采用了审题练习的办法,促使全面理解题意: 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目的1 学会在叙述日常普通事件的全过程中 ,选择能反映一定意义的情节来表达文章中心。2 学会通过事件中的细节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心的方法。二、训练过程1 出示课题 ,释题 :做客 ,即到亲戚朋友家去玩 ,我们小学生一般是随爸爸妈妈等长辈去亲戚家做客。今天以《做客》为题 ,就是要把一次做客作为一件事 ,既要写完整做客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还要写具体做客的经过这个重点部分 ,写出做客这件事的意义。2 口述学生作文《做客》 ,提供讨论材料。师 :这是一篇学生作文 ,听读后 ,请同学对这篇作文提出意见 :有什…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生可能觉得作文并不难写,但是要写出好作文,尤其是写出具有新意的好作文,可就不容易了。同样,教师要辅导学生写出好作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一些浅显做法,与同仁共享,同时,也希望同仁批评斧正,以取得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写作文,可谓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考场作文,由于考试时心理较紧张,再加上时间有限,经常看到有些考生苦思冥想,想一句写一句,如此写出的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好文章,使自己的文章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就是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感到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写真情.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作文指导过程中的表现最明显。我们既要研究这些原因,又要采取相应对策。一、来自立意指导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指导立意时常人为地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总希望学生能写出“含金量高”的点睛之笔。如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等等。在这样的立意标准面前,不少小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高中作文更难,学生本来时间就紧张,又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写自己不愿意写的话题作文,有些学生写完后不知所云;教师难,难在作文收上来后,要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逐一精批细改,写出评语.打出分数或等级,但学生拿到作文后瞅一眼分数,瞧一下评语就扔在一边.教师的一番苦心却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已由传统的讲评分离逐渐地向讲评结合方面发展,“习作准备—→学生试写—→讲评导法—→循法自改—→草稿成文”的教学程序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师讲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的程序。这种结构式的关键在“讲评导法—→循法自改”这个环节上。前些时,我听了一堂作文研讨课,这堂课要求用一件事写出一个熟悉的人的特点。上课伊始,学生拿出试写的习作,教师简要小结初作情况,然后分析例文导法,从而概括出写人物的特点:要从人  相似文献   

19.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实录(原稿)教学目标1.由"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激活对往事的回忆。2.通过熟悉的课文片段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3.通过习作练习,把事情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较好地表达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题目师:同学们怕不怕写作文?能简单聊一聊吗?生1:我遇到难写的作文就怕,简单的作文就不怕。师:那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简单的作文,什么叫难写的作文呢?生1:比较简单的是写事、写人的作文,写景的作文就比较难。  相似文献   

20.
<正>1.学习行文思路。其一,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其二,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即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情感是怎样的,在何处出现了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其三,关注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如围绕主题,作者选了哪些件事?为什么选这件事,而不选其他的事?为什么这件事写得简略,那件事写得详细;其四,关注文章是如何开头、分段、过渡,怎样前后照应、结尾等。2.学习表达方式。小学课文的文体通常有三类:一是记叙文;二是说明文;三是诗歌语体。所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