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转眼,又临近期末,很多老师都忙起了写“期末评语”。期末事务多,时间紧,而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一学期的变化都不相同,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写出四五十份不同的主观性评语,着实费力。因此,一些老师就到网上找期末评语的模板来参考,或是将往年写过的评语拿出来略作修改。期末,每个孩子的每个学科都会有一些客观的成绩,很多教师认为这些客观成绩已经说明了问题,而对于教师的主观性评语,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那段一学期的总结性评语,不少教师都是抱着走过场、例行公事的态度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的“研训”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培训的方式也不是教师所喜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恐研”的病根。如何让教师不再“恐研”?关键要远离“三大主义”。抛弃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在的引领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活动和计划的虎头蛇尾。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多是注重备课的形式,只检查备课的节数,而不关注教师备课的质量;只是检查,没有评比的督促机制。这样的检查多是走过场、例行公事,教师也是将以前的教案或者是教参上现成的教案草草抄下来交差。这样的检查,只是行政命令式的,是外在的,不是教师心理需要的,不…  相似文献   

3.
每个学期老师都要给学生写评语,对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一个评价,连同期末成绩一同寄给学生家长.但是,如何能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写得恰如其人,使它发挥好的教育作用,这应该说是不大容易的.很多老师给学生写评语都是用传统的模式,总是写上该生在校表现如何,把优点罗列出来,然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写多了,到头来学生看见评语就烦,家长也烦,甚至老师自己也觉得烦了.由此,我觉得应该把“千人共一篇”变为“每人独一篇”.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中学生数理化》2010,(7):86-86
老师的评语 每到期末考试完毕,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写评语.学习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同学的评语就不必说了,往往是“学习成绩优秀”等.可对于学习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的评语,总是让老师颇费一番周折。  相似文献   

5.
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孩子写的评语,他们对教师写的每句话、每个字都会仔细推敲,所以教师写评语一定要慎重。这项工作我是这样做的:我写好一个幼儿的评语初稿,就读给这个幼儿听,指出在这学期他有哪些进步,当面鼓励表扬他,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让每个幼儿知道老师对他的评价。最后我还要征求幼儿的意见,问:“你还有哪些优点、缺点要老师给写上的了老师给你写的评语有哪些地方你不同  相似文献   

6.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几句评语,但是千篇一律、语言平淡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也没有什么效果。而“心语”不是单纯的评语,它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是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因此,教师善写“心语”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能起到较好的沟通、导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学校本着为教师上课提供参考的初衷。给每位教师、每个学科订了教案,它也确实为正徘徊在新课改门口的老师们送来了一丝阳光,拨开了一些迷雾。老师们大呼:“领导真是体贴咱们,知道咱们的难处,这下可好了,有了这个帮手。上课再也不用愁了。”可是时间一长,老师们便沉醉于现成的教案中了。教案。也就成为老师手中不可或缺的拐棍。而以往那种翻教材,查资料,备学生等老传统都可以丢在一边了,为学生精心准备的备课本(虽然还写备课,也只不过是应付检查用、照教案简单一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前看看教案、记住过程就可以了。真可谓:教案在手,万事无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几句评语,但是千篇一律、语言平淡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也没有什么效果。而“心语”不是单纯的评语,它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是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因此,教师善写“心语”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能起到较好的沟通、导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学校的教务主任一年多,最头疼的就是备课监控。很多老师觉得备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有的老师平时不备课.临检查了搞“突击”,也就是补备课;有的老师备课内容简单,书写潦草;有的老师备课内容应付痕迹明显,无实用价值。老师们为什么会认为备课无用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期望老师给予肯定评价,因此,我们老师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更不能出现“重做”、“离题”、“错别字多”、“欠清楚”、“不认真”等字样的评语。写评语要突出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学生、去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心理上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不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有的班主任对操行评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教训人的口吻,形式主义的词语,“优点、缺点、希望”三段式来表述,笼统含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种“八股文”式的评语,教师写起来辛辛苦苦,学生看起来无动于衷,家长读后无可奈何,既“画”得不像,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个性突出的评语呢?一、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评语要写得准写得像,老师就应该深入学生之中,熟悉学生,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还可向学生家长、向课任老师了解学生,花这样一番功夫写出的评语就不会千篇一律了。写评…  相似文献   

12.
乐吧     
老师的评语 每到期末考试完毕,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写评语,学习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同学的评语就不必说了,什么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等等,可对于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的评语,总是让老师费一番脑筋,最后,老师终于想出了一句评语,对其进行了恰当的评价:“该同学学习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13.
持人:当老师的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则是备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对学校把教案作为衡量教师备课认真与否的硬指标,课前课后都要检查,老师们却有不同看法。袁伯华(35岁,江苏省宜兴市新街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教学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4.
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希望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老师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评语中更不能出现“重做”“离题”“错别字多”“欠清楚”“不认真”等字样。写评语要突出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激励学生,这  相似文献   

15.
教育趣话     
《辽宁教育》2009,(9):9-9
老师的评语 每到期末考试完毕,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写评语.学习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同学的评语就不必说了.什么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等等。可对于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的评语.总是让老师费一番脑筋,最后,老师终于想出了一句评语.对其进行了恰当的评价:“该同学学习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开心词典     
老师的评语每到期未考试完毕,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写评语,学习成绩排在前几名的同学的评语就不必说了,什么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等等,可对于成绩总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的评语,总是让老师费一番脑筋,最后,老师终于想出了一句评语,对其进行了恰当的评价:“该同学学习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17.
某中心学校新校长走马上任,恰值期中教学工作小结,他放了一把“火”;把每个教师的教科书都收上来逐一翻检,又把凡在教过的课文中圈划符号、写上批注的教本挑出来展览,张榜号召大家向这些教师学习。因为长期来只检查教案,未闻有检查教本之事,并且要大家学习的竟又是这种“糊糟糟”的教本,因而有人说他放了一把“怪火”。我以为这把怪“怪火”放得好,好就好在它烧到了只重教案不重实际效果,只重摘抄参考资料不重钻研教材的不良风气上了。能烧起这一把“怪火”,足见这位校长是一位教学里手。本来么,教师上课也如打仗预先制定“作战方案”,是天经地义的事;学校领导翻翻教师的备课笔记,看看教案设计,也是做好工作的份内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北师大教材的作文安排更是伤透了老师们的脑筋.三年级上、下册的教材各安排了1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笔下生花”的内容,一学期下来一共要求写12篇作文.而在这之前的一、二年级对孩子的写话又是怎样要求的呢?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有了写话的要求,但是只需写一句话对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交代清楚即可,二年级上期教材的要求是5篇日记和1个留言条,二年级下册教参要求重视写话的“量”,而写话训练也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经过再三的思索,我把三年级的作文训练进行了规划,分四步走,每周都按照这个规划去做.  相似文献   

19.
讲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的优劣。“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备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不仅依赖于学术水平,也需要掌握备课的方法和技巧。备课中的“四备”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也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是单纯地将教学内容作解释、疏理、安排、写出教案,更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解概念和原理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教学符号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哪个字、句、符号最为重要?例题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20.
任学校的教务主任一年多,最头疼的就是备课监控。很多老师觉得备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有的老师平时不备课,临检查了搞突击,也就是补备课;有的老师备课内容简单,书写潦草;有的老师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