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辞赋发展到西汉进入全盛阶段,从东汉后期开始由体物为主转向抒情为主。汉末张衡、赵壹等作家的抒情小赋的出现,标志着辞赋创作由体物大赋到抒情小赋转变这一新纪元的到来。建安之后,辞赋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辞赋创作由宫廷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由对大汉帝国群体意识的模写转向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抒发;由对大汉气势、声威的颂扬转向情韵、个性的追求。抒情小赋打破了汉大赋千篇一律、互相因袭模拟的创作模式,而趋向小品化、个性化。既没有大赋那种  相似文献   

2.
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是西汉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将包括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与先秦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西汉文学的兴盛与贾谊开创性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贾谊及其作品在西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司马相如创立的汉代大赋被认为是对西汉盛世的颂美之作,但从辞赋的抒情传统、西汉文人普遍的境遇以及司马相如自身的遭际来看,在司马相如的盛世颂歌里还有一种无法掩藏的盛世文人的失志之悲与幽怨情怀。  相似文献   

4.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辞赋作品约有三十余篇,包括骚体赋和散文赋两大类。其中,骚体赋约占三分之二。表现在内容方面,他发扬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精神,抒写“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自我遭际、思想、感情,表现出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的诗人自我。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写景、用事、抒情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6.
西汉的文学创作和学术论著反映出作家有关内容与形式的见解,无论是当时散文、辞赋创作中所反映的文学思想,或是司马迁、刘向、扬雄的文学观点,还是《淮南子》的文艺理论,它们都突出地显示了作家重视思想内容,讲究艺术形式,总结文学实践,力求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从而展现出西汉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7.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成就斐然的辞赋家,也是现存辞赋较多的一位作家。文章把扬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进行分期论述,并发现其赋的确比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时代弊端。  相似文献   

8.
《遂初赋》情感抒发的精神之旅转而变为写实,与此前的征行、远游类辞赋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借以抒情的象征对象具有特殊性,借星宿喻仕途进退,借史抒怀,借景抒情。《遂初赋》所表现出的这些特殊性与西汉末年特殊的学术背景、文学背景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依次分析阴阳灾异政治话语的盛行,《左传》等古文经的渐渐受重视,对大赋创作价值进行反思的文学背景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率是南朝梁代著名辞赋家,12岁就作诗文辞赋,当时人们对他的才华十分赞美。他作的《待诏赋》上奏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极为称赏,说:“这篇赋写得特好。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工巧,但速度太慢;枚皋的赋写得快速却不工巧。你的赋是二者兼而有之。”《梁书·张率传》有记载。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西汉散文是在当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它也受到西汉时事政治的深刻影响,包括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和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等所起的作用。它更与西汉思想文化的变化紧密联系,其间思想文化往往是散文创作的基础,而思想文化的变化又常常是散文发展变化的先导。它还与西汉辞赋关系密切,常受其思想和艺术的积极影响。作为先秦散文的嫡传和发展,西汉散文的创作是与当时的现实环境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1.
论贾谊辞赋     
贾谊辞赋无论是骚体赋意味浓厚的《吊屈原赋》,还是汉大赋色彩明显的《鸟赋》,都更多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才智之士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忧愤感情和坚持理想的斗争精神。这些辞赋兼有屈原赋和荀子赋的体制,趋向散体化,形成问答形式,常用四字句,注意句法整齐,显示出从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古文家们的创作理论如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等正是文赋产生的理论基石,而当时文坛上破体为文的创作风气以及律赋、咏史怀古诗、陆贽骈文的盛行等,也从实践的方面刺激了文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发展在于语言之用,汉代体物大赋以铺陈夸饰为主导,而赋之体物状貌在于语词的运用。汉人作赋,必读《楚辞》以为文体仿效的格式和语词取用的资源。通过《楚辞》和汉赋之文本,可探汉代体物大赋对《楚辞》语词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以稳定的形式依序递相祖述和夺胎换骨的脱化方式,体现出汉赋对于《楚辞》语词的直承与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祝尧的古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尧所宗的古赋为有先秦两汉赋风的抒情赋。“祖骚宗汉”和“以情为本”构成了祝尧的古赋论,体现了他将诗教与情教、诗教与赋教合而为一的意图,反映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既希望元代统治者推行儒教,同时又对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和歧视愤愤不平的两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模式。在夸扬歌颂的同时,将讽喻意图巧妙隐藏在多种艺术手法之中,其高超的讽谏艺术值得关注研究。本文从讽谏方法入手探讨司马相如辞赋中的讽谏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他将汉赋定型并推向成熟。他的辞赋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既是汉帝国初期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体现,又是相如天才的创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他的辞赋所展现的气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散文,尤其是山水散文的发展和成就不容忽视。在文学领域中,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渐趋增多。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三书"和南朝梁吴均等为代表的南朝山水散文,分别代表了北朝和南朝的山水散文的发展成就。南北朝散文在文字运用上、表现手法上以及造语和修辞上都有着共同之处。南北方的散文在互相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渐趋同,为山水散文的发展和勃兴积累了可资借鉴的丰厚财富。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辞赋初步呈现出宋代辞赋的独特艺术风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的辞赋善于表现其人生悲哀、兴趣爱好、仕宦感悟,有较强的抒情性。他的辞赋无论在情味上、语言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因此,历代辞赋名篇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司马相如是汉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他将汉赋定型并推向成熟。他的辞赋最让人称道的是其磅礴的气势。这种气势,既是汉帝国初期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体现,又是相如天才的创造。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他的辞赋所展现的气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举文体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汉人的写赋的热情、唐人的交往和心理描写、宋人的“以文入诗”中,都可以看到科举文体文化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