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舞文化生存、发展、保护的角度入手,就西部大开发对土家族舞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新时期如何保护与发展土家族舞文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大开发过程中,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作好工作,少走些弯路,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少留些遗憾。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土家族区别其他各民族的重要标志。基于对土家族山歌的前期文献研究,结合土家族山歌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土家族山歌的传统传承方式及其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总结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对土家族山歌传承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五进三推”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3):53-56
土家族婚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象征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观照这一仪式,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分离阶段,娶亲前的准备工作都可归纳进这一阶段;其次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土家族婚俗的核心,即最为盛大的结婚仪典;最后是融合阶段,婚嫁仪典完成后便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得以确立。以"通过仪式"理论来分析土家族婚俗,有利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中进一步理解并保护这一民俗文化,唤醒土家族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的民歌轻快活泼,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土家族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点。笔者在本文中对土家族的民歌《龙船调》艺术形态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曾庆东 《贵州教育》2014,(18):47-48
正贵州省东北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川渝四省(市)边境邻近的武陵山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现代化进程无情淹没的危险,多少老歌无人唱,多少民族礼仪无人懂。自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后,土家文化和文化遗存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以至从外观上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土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这与民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极不  相似文献   

8.
贵州土家族民居雕饰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建筑,尤其是吊脚楼的建造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人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文化模式。其构造上的技巧,造型上的实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对土家族政治、文化、艺术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土家族民居雕饰不仅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型制、内容、特征上就土家族建筑的雕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留存的土家文化形态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土家族建筑传统雕刻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以三种基本形式存在: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和制度形态。石柱县是重庆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石柱土家族文化资本面临着危机。要通过家庭教育(体验传承)和学校教育(系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石柱土家族文化;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打造土家文化品牌,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建立长期有效的文化支持制度,实施政府规划引导、民众保护传承、企业投资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区域民族构成和区域主体民族的空间差异将湘西文化划为四个分区,即土家族文化区、土家族苗族文化区、苗族文化区、苗族土家族文化区。从文化分区的视角出发,对湘西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资源宝库。本文以土家族文化资源为目标,重点分析和论述土家族文化园本课程构建的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摆手舞是湘西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汉化,家庭传承模式面临现实生活的冲击。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以使摆手舞这一土家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三至六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模仿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故让摆手舞走进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土家族板凳功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论述了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土家族板凳功对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土家族板凳功的可行性,以及提出土家族板凳功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推广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间歌谣存在于土家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土家族宝贵民族文化的代表。土家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工作而展开的,学者就土家族民间歌谣从音乐、文艺学、民俗文化、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等多角度进行了讨论。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占据主要地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民间歌谣在当下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关于它对民众生活文化和地方社会带来的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土家族民族服饰在款式、面料、制作及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土家族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发展导致其民族文化内涵的淡化,使土家族传统服饰文化呈现出衰落与蜕变的趋势。在对土家族服饰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呼吁社会要处理好现代文明和传统工艺文化之间统一和谐的关系,寻求合理的途径实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对接,让民族服饰更好地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然而,当代土家族摆手舞创作过程中存在着对土家族文化了解不充分、舞蹈语言概念提炼不准确、创作思维缺乏等问题。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发现,只有深入生活,充分了解和挖掘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取动作的核心要素,遵循摆手舞的美学特征,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和活力的民族舞蹈,从而推动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哭嫁歌虽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间交流加深,哭嫁逐渐失去了舞台。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鄂西南地区区域文化多样性发展,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和查找整理资料,对土家族哭嫁歌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且国内外与哭嫁相关的研究多从社会层面入手,单从语言方面较少,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原生态音乐作为土家族的歌舞音乐中最具民族传统和特色的一种音乐艺术,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在保护土家族歌舞音乐过程中首先要直面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原生态音乐的内涵及其存在的意义,然后深入地分析了湖北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所具有的特性,最后立足于湖北土家族原生态音乐的特性,对其保护机制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