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维强 《家教指南》2005,(1):103-107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本文利用陕北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十几条词语进行考证,以此为敦煌文献的整理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方言可以考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此即所谓方言证古.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今天陇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词汇.本文利用陇右方言考证了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说明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以此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些词语语义隐晦,不易理解,有待诠释。本文选取了敦煌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这些词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献词语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文献中的许多唐代口语,后世典籍很少记载,但仍保留在一些方言口语中,结合方言词语是解释敦煌文献中疑难词义的重要途径。河南方言与敦煌文献所使用的方言(隋唐时期的西北方言),有着更多的共同性,因此,把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晋语与唐五代西北方言在语音上存在的对应关系,有学者指出晋语是唐五代西北方的直接继承者,二者之间具有亲缘关系。这一观点在词汇、语法方面的讨论不多。敦煌文献是突出反映唐五代西北方言的资料,出现在其中而晋语中保存的几个词语,可以从词汇方面提供例证。同时,本文还对唐五代西北方言东缩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上座""生杖""氏""万一""萧率""与"等六条疑难词语。这些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语言表达具有地域性等特点,其中自然有方言词语的体现.本文就清朝内蒙古土默特契约文书中具有方言特色的数条词语,通过文献比较与古今比较进行考释校勘,以期为文献进一步整理研究与方言历时探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目前仅见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一诗,而前辈解释多有歧见。文章立足于中古文献典籍。结合音韵、方言、汉语造词语法及文字训诂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从普方古等三个语言平面对词义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以觅其确诂,揭示语源。众多文献资料充分表明“貌哨”非为“貌魈”,无“貌丑”义,应属隋唐之际的口头俗语。本义为相貌不正,词义引申为态度不正,意即看不顺眼,诗中义指(妇儿对吾)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