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授新课前常常会布置这样的非书面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课文。至于学生怎么预习,预习效果怎样,我们大多不会太追究。但在我遭遇到因学生课前未有效预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尴尬后,我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授新课前常常会布置这样的非书面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课文.至于学生怎么预习.预习效果怎样.我们大多不会太追究。但在我遭遇到因学生课前未有效预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尴尬后.我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有效的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起点单元是一个整体,高年级学生可以由预学到导学及迁移延学,可以从理解走向运用,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结构与学法。单元整体理念下的"精读感悟"课型,前有学生针对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充分预习自学(利用助学表),以及一节自学检测交流课,之后有强化单元目标的"群文阅读课"和"口语习作运用课"。本着简化目标、一课一得的原则,精读感悟课一节课上两篇课文,不枝不蔓,旨在突破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4.
方老师:我在班里虽不是出类拔革的学生,可以说是中游,但对语文很感兴趣。每当要上下一课时,我总会把要学的课文预习一遍。老师说,这样做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我每一课都预习,可都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是不够认真,是功夫下得不够,还是方法上有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改变预习的效果。请您对我这个问题给以解答。谢谢!河北省深泽县营里中学张晓鸣1998年1月3日张晓鸣同学: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将课文看一遍进行预习,这是认真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有些同学尽管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5.
也谈预习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然而对预习的作用,在认识上还是很不同的。许多人认为预习只是为了让学生预先读读课文,查查字典,以便在听老师讲课文时,减少些文字障碍,减少些思路梗阻。其实预习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句篇等知识,而在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所谓预习,就是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动  相似文献   

6.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语文教学活动,这句话与课前的预习不谋而合,课前预习不正是"预"吗?什么是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的自学活动。在国内外有很多中小学都提倡学生预习,现在教师常用的导学案、学案其实都与预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预习思考进入课堂,比着手一篇陌生课文的学习更有意义,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五种课型进行教学,包括:1.整体预习课,即引领学生对整个单元文章进行预习,开展"字词关""朗读关"等过关活动,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2.精读品诵课,即引领学生由一篇教材课文带几篇相关文章学习,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文章内涵,从品到诵,升华情感。3.读写结合课,即引领学生深入朗读文章,学习其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续写等,完成知识迁  相似文献   

8.
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求学生进行预习,今后更应注重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建立个人档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好好的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
<过万重山漫想>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字、预习题目,组织学生分别通过网络、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查找有关"三峡"等资料,教师再把所获得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0.
一、巧借课文激趣 巧借课文“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这方面,可采用两种比较有效的形式:一是课前设置悬念。课前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除了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布置《只有一个地球》的预习时,教师可围绕地球的地质构造、地球的资源以及人们如何破坏地球资源三个方面创设悬念,  相似文献   

11.
预习的实质是一种知识、情感的准备。具体到某篇课文的预习,学生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所塑造的形象,产生符合课文内容的心情,疏通阅读课文所必需的词汇等,从而保证对课文的初次感知完整而清晰。决定预习是放在课前还是课中,笔者认为要从效果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创举,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之一.两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理念. 一、课前自学指导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才会按教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语文老师几乎都明白预习的重要性,真正困扰我们的往往不是"要不要预习",而是怎样让预习更有效。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让预习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其实,很多特级教师都特别注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融会贯通。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麦哨》一课,就紧紧围绕学生的预习展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择虞老师的几句课堂指导语,与大家分享:1.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把这篇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的请举手,然后在课题上方给自己打上一颗五角星。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我们对四年级上册教材中8篇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课前做到预习,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适当穿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课后适当延伸,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使语文课绽放熠熠之光.  相似文献   

15.
<正>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升学科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下面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预习的方法。一、明确预习目标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要学哪篇课文,课下预习",学生听后却无从下手,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什么?怎么预习?达到怎样的预习效果?等等。这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二、课前预习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都是预习惹的祸 每篇课例都附有预习(略读课文称阅读提示),教师在课前往往也有预习要求。照理说,课堂上该呈现轻松自如、和谐共振的场景,但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因预习的一知半解而滋生的松散与疲塌。预习非但没带来应有的“伏笔效应”,反倒成了孕育学生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等不良习性的温床。这都是预习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加强了预习课文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指导预习,主要是在讲读每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儿童自己读书,独立地完成下列书面作业。一、全课的生字。要求从《新华字  相似文献   

18.
榜样的力量     
开学初 唉!这班学生真懒!!!一篇不足三百字的课文,绝大部分同学仍读不通畅!这是我新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昨天下午,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尤其嘱咐要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今天的晨读课,我又给他们整节课的时间读课文."投资"了这么多时间来读这篇篇幅不大的课文,应该"搞定"了吧!  相似文献   

19.
预习的实质是一种知识、情感的准备.具体到某篇课文的预习,学生要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所塑造的形象,产生符合课文内容的心情,疏通阅读课文所必需的词汇等,从而保证对课文的初次感知完整而清晰.决定预习是放在课前还是课中,笔者认为要从效果出发,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课堂点拨的内容要基于学情,而教师在课前经过访谈、问卷调查、检查学生预习等途径了解到的学情又是千差万别的,存在着差异性,这就造成了遴选点拨内容的难度。掩卷而思,同一年龄层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篇课文,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共性的。一、文本内容层面的点拨:指向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预习的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在"学讲方式"课堂上针对文本内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