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虚,原名并不叫小虚,实际上是叫小许,可是由于做事情总是“活抖抖”的,而得此名。“活抖抖”是她家乡的方言,意为做事冒失,让人不放心。由于她的这一习性.领导有事情总是想不到她,无论好事、坏事,她也逐渐地把自己看成了空气,似有若无。闲来无事,她就看着窗外的云,看着云彩的变幻万千,她非常想幻身为其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2.
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叫“组照”、有叫“报道摄影”),它是通过多幅照片的组台,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逻辑联系的多幅照片来阐明问题。  相似文献   

3.
ROSE,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英文名字。以前人们习惯称呼她“闾丘”,现在大家更愿意叫她“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4.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5.
阿颖 《新闻天地》2011,(2):30-32
一个星期前,她在安徽广德县某处农田里堆草垛;一个星期后,她是繁华杭州的城的一名“街头歌手”,在杭州的酒店、商场、公交车上腼腆地唱着《春天里》。人们被她感动,叫她“春天妈妈”。2010年12月,杭州1电视台和著名公益组织“草根之家”共同为“春天妈妈”举办了一场大型义演晚会,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进行了2个小时的现场直播,这也是国内电视台首次为个人进行现场直播的筹款晚会。  相似文献   

6.
这回想拿“新闻视点”说事。当初栏目叫这个名字,编辑部是有过争议的。都说档案工作无新闻,叫“新闻视点”不会有点华而不实吗?杂志是月刊,但加上出版周期,读者看到的内容最快也是一两个月前的了,还能叫“新闻”吗?  相似文献   

7.
电影艺术家秦怡,一生经历坎坷。小苗初成时,她想追随抗日的队伍,没有想到却差点成为别人的“花瓶”。她到“陪都”重庆又遇人不淑,17岁就成了别人的“新娘”。就在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左翼进步力量人士帮助了她。最终,秦怡成为了一代电影艺术家。然而,泰怡和电影演员金焰婚后生下的孩子,却患有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观众叫她“小常宝”的要比叫她本名齐淑芳的多得多。而现在,对于美国的京剧迷来说,齐淑芳的名字比“小常宝”响亮。过去那段岁月留给她的印记几乎找不见了,只剩纯粹的京剧艺术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索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2):6-7
朱智蕊是那种叫人过目不忘的“类型女人”。英文名Arey ,当导游时外号“肥肥”,现在则冠名“蕊姐”,除了年轻的下属,年纪比她大的东南亚各国旅行社老总,都这么称呼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她是谁?是南和县东南张乡后高村的农民,叫王素金。说起邻居们唤她买柴油,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3月的一天,年已50的王素金提着一只天蓝色塑料桶,来到村委会门口排队买挂钩柴油。乡亲们见她也来买油,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她那口子当着咱县三思乡的党委书记,好歹弄桶油就够了,还排队买这点油?”有的冲着她说:“书记家的,还跟俺们争这三斤五斤的油?”王素金说:“俺种地也指着这点油呢。”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制过度的开始。这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却是由一位小女子引起的,她的名字叫缇萦。  相似文献   

12.
“我母亲特别爱音乐,她给三个孩子全取了音符的名字,我哥哥叫多多,我姐姐叫米拉,我叫索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期刊编辑与信息传播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郭秀娥 《编辑学报》1996,8(1):49-52
1993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一项旨在推进美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国基础信息设施计划”,这一计划也叫“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初,克林顿政府为这项计划投入启动资金10亿美元。消息传开,全球震惊。紧接着,日本、欧共体、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纷纷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投巨资建设。巴西、阿  相似文献   

14.
人们喜欢听女人的故事,女人的放事大多凄婉,酸楚, 有时又掺杂着刺激和诱惑。生活不可能永远是柔软的,同样也有牙齿,也有血,也有泪。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的为了“银钱”而诞生的地下职业,那些奔波的女人悄悄地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女人叫丁洁,其实叫女孩儿更准确,因为她才24岁,但她一点也不像个24岁的丫头,倒像一个久经沙场的成熟女人,她初中没毕业就走入了社会,如今已在“道”上滚了好多年了。 最初,她极喜欢风月场上的应酬交易,后因一件盗窃案被牵扯进去,在女子学习班呆了一年,出来后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16.
大川 《传媒》2003,(5):42-42
读了两年多《读者》,加在一起,50多期,数百万字。若问有何感悟、教益?很简单:感动。不光我感动,相信许多读过《读者》的,也会被一篇篇美文,一个个人物、故事感动的。这从她每期选登的读者“心声”便可看得出来,包括正在狱中服刑的罪犯。 有人说,如今有些人,冷漠多于关爱,麻木多于感动。实在地说,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大概正是透过这种现象,《读者》才有了自己明确的定位,而不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真善美的阳光主题,“辛勤地采撷中西文化里最芬芳的花蜜”,用来滋润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胜利是全亚洲明天的关键”。在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浴血奋战的艰苦时刻,一位笔名叫“绿色的五月(世界语)”的日本年轻女性绿川英子带着对和平、正义的坚定信心,毅然前往中国,加入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从事对日宣传工作。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钢刀,刺向日本军国主义的胸膛,有人称颂她“你那尽管温柔的嗓音,却足以制造电闪雷鸣”。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对她说:“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的忠实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8.
老乔每有新作,我总找来拜读。一则读文如睹人,会会文友;一则看点门道,获点人生感悟与艺术享受。近日读了他的散文《妈妈》,胸中便涨满了春江般的亲情与激动。先是为“妈妈”自然、质朴、亲切的心性肃然起敬。你瞧,这位母亲平常得“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因为过去“她太穷了”,但她人穷心善,把人当人看,平和公道无私的行止,叫村里人无不称赞她“真是个善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时时膺记在外当“公仆”的儿子是否“变了”。当得知儿子当选为县长,她连夜把儿子招回来叮咛不及:“这可不是玩的,你要是觉着没有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儿子临行,她又语重情长地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在青蒲角采访一个叫刁焕秀的女人:她含辛茹苦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自己却患丁癌症。采访完家人,我提出跟她本人再谈谈,家人说:“她已不能说话了。”我迟疑一会,走进房间里去。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她伸出枯瘦的手,在床头摸什么,摸出两块带“喜”字的糖,高举起给我。 两块糖包含多么深邃、丰富的内容,我敢说,就是作家写小说,也编不出这样的情节。 我写过一篇现场短新闻,题目叫《种菇船下江  相似文献   

20.
前大学室友是个江南女子,长相秀美,身姿绰约,很足迷倒一些北方汉子,就是性格不那么温婉,特别是她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偏正短语择偶标准:有范儿的教授。于是她得了个绰号叫“小兽”。对此,她欣然接受,只是死不承认这条硬标准是高中阶段受某吉情剧祭毒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