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炎康合剂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随师期间4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了前瞻性临床观察,获得了满意疗效。结果:44例中,胃痛缓解总有效率97.73%。结论:胃炎康合剂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病之一,大致包括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本人总结于临床,治疗胃病不离十法,述其大略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白光胃镜报告或者病理诊断提示“萎缩性胃炎”,或者病理结果提示“肠化”,经消化科医师诊治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内皮素与胃泌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内皮素水平比对照组高,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不典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为96.00%,对照组为80.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胃黏膜的病变、降低血清内皮素水平,促进胃泌素分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普通内镜及染色内镜下检出率与组织病理学检出率的符合性,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高原地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的检查技术,从而降低高原地区胃癌的发生率。方法普通内镜检查者每一个研究对象在胃窦大弯侧取两块标本,染色内镜检查者,由活检管开口插入喷雾导管,将0.2%的靛胭脂30ml均匀地喷洒胃腔内,观察黏膜染色改变不明显部位取标本,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送检。结果普通组100例患者当中有62例病理组织回报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达62%;而染色组100例患者当中有87例病理组织回报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达87%。  相似文献   

6.
根据医学专家长期观察,发现一些胃部疾病或病变可能会转化为胃癌。择要而言,主要有: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病,曾有学者在我国太行山调查,3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达11.3%,经随访10-20年,胃癌发生率在10%-15%。 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癌变是由于胃酸低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模型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已经被公认为癌前疾病状态,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中医根据其病症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西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中医药在治疗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重视整体治疗,侧重健脾扶正的思想,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萎缩发展,甚或逆转萎缩,而且具有辨证论治、个体化、方药随证加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脾胃病科的医生,我们经常遇见很多患者拿着自己的胃镜报告,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萎缩++,肠化++,会不会变成癌症?网上说,这是癌前病变!”“医生,我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得好吗”“医生,能不能吃药让萎缩消失啊”……有一些患者拿到自己的胃镜以及病理报告,看到萎缩、肠化这几个字时,都会在脑子里出现一个等式,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笔者曾在门诊遇到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看到胃镜报告上打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闺女两人抱头痛哭了好几天,甚至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0.
以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典型医案为数据源,采用统计学与深度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经典方剂应用、用药规律、药对规律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一月来,李老总觉得上腹胀,经医院检查,发现患了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胃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最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心事重重地对医生说:我近一年来每天晨起干呕,稍进食就饱胀,反复吃药,效果不好,担心患胃癌。最近我做了个胃镜,结果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这种胃炎会癌变吗?另一患者则满不在乎地认为:医生,我这个胃炎还要定期复查?不就是萎缩性胃炎吗?人上年纪了,各脏器都会萎缩,胃萎缩点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胃炎病理改变在胃内的分布不同。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炎症弥漫性分布,但以胃窦为重;多灶萎缩性胃炎的萎缩和肠化生呈多灶性分布,多起始于胃角小弯,逐渐波及胃窦,继而胃体;自身免疫性胃炎,萎縮和肠化生主要局限在胃体。本文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点与护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综述近年来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研究进展,探讨了慢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急诊在临床应用奥美拉唑过程中遇到1例发生不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患慢性浅表性胃炎,自服奥美拉唑20mg,1次/天,当服到第2天后,突然出现全身瘙  相似文献   

16.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系由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所致。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相当于胃阴不足、津液亏乏所引起的胃脘痛证。一、发病原因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从中医观点来说,一是劳倦内伤,饮食不节,外邪侵入,以致损伤脾胃。二是精神因素,如忧思郁怒引起肝气郁结犯胃,造成胃功能不正常。现代医学认为,是由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胃粘膜萎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藏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建文 《科技通报》1997,13(5):349-351
对以上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321例慢性胃炎患者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胃粘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检出率为76.1%,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56.3%(P<0.01),HP感染患者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分别为26.3%和29.9%,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率12.6%及19.7%(P<0.01和P<0.05).且HP感染与胃粘膜萎缩程度有显著关系,而与肠化生程度和不典型增生无显著关系(P>0.05).提示HP感染可以使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病率升高,并认为HP感染可能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近18年来经内镜活检512例老年人病理分析,以探索高海拔地区老年人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特点,结果老年组比青壮年组检出率高,两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与老年人消化道的生理变化,地理环境及饮食习惯有关,对长期患萎缩性胃炎的老年人,应定期胃镜活检。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属于一类病程长、发病率高、预后不佳的慢性疾病,睡眠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治疗上因西医镇静类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许多患者更倾向于寻求中医药治疗。文章主要从CKD睡眠障碍现状、中医病因病机两方面简述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医的发生机制等,并简要总结近年来CKD睡眠障碍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旨在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医药治疗CKD睡眠障碍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