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建设、理论进展,大体上是在康德"三分结构"(真-美-善/知-情-意)的逻辑框架中运转.这局限于纯"逻辑方式",而缺乏"历史方式"的考察.其实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就从宇宙到人"生成"的高度和全局性,考察了人的理智和情感及其不可言说的关系.他把"理智"与"情感"和谐发展的能力定名为"判断力"(近似诗性智慧).相对于康德对"真"(知)与"善"(意/道德)的研究,即宋儒倡明的"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问题,中国哲人对此问题的探索有独到的慧识与久远的传统.对"美"的追踪与诠释,最佳的途径是打通通向"诗性智慧"原点的途径.从"美"回到"诗性智慧",是哲学还原(回乡之路);从"诗性智慧"到三分结构中的"美",是历史走向逻辑(一种升华与内化).美学(或审美能力)不应该再是"谜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合目的性与鉴赏判断:康德美学思想的人类学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创始的哲学的美学,有意识地从哲学的角度和层次讨论关于美和艺术的学说.康德试图通过"判断力"来沟通理论与实践、认识与意志、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达到知、情、意的协调以及真、善、美的统一;而对"鉴赏力"的考察又构成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审美不仅使人成为自由的人,更能使人自觉地担当起义务和人格的重量,这使得康德美学思想具有了人类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4.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多美学家都涉及或探讨过这一问题,朱光潜更是以“人生艺术化”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回应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理论再创造,并成为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美学毫不吝啬地宣扬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并追求超越人生的崇高境界。其“人生艺术化”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和先验之维。  相似文献   

5.
美与善(道德)的逻辑关联,是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美善之逻辑分析,不少中西学者以为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其实,康德在第三批判中的观点符合其一以贯之的哲学玄思.从美之分析到崇高之分析,康德不是割裂美与善(道德)关系,而是呈现了递进式的逻辑命题和运思的统一性.全书的主旨并非“勾引出美的特殊领域”,而是通...  相似文献   

6.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真、善、美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化的形成。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古雅”说.是为弥补康德“天才论”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它反映了王国维美学观念从叔本华“美在理念”向康德“美在形式”的回归。古雅是第一形式之美(自然美和审美意象)的艺术表出.属于艺术形式美的范畴.不仅本身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而且只有经过它的作用,才能使第一形式之美得以传达,同时还可使第一形式本不美者转化为艺术美。古雅说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艺术美问题,它基于康德又突破康德,是融合中西美学而富有独创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和康德作为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重要思想家,都对自由概念作了深入探讨与系统论述.斯、康二人均以主体的知、意、情的统一为基础,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个层面上揭示了自由是真、自由是善、自由是美的思想.本文着重从这一共同点出发,对斯宾诺莎和康德的自由学说作一粗浅归纳与比较,并试图从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为我们今天探索自由的真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突出人的理性,强调主体的作用是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康德认为美学主要是考察主体的情感,主要是考察主体在什么样的主观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美与事物的内容无关,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主观心态。没有主体的情感,任何事物就无所谓美;崇高与美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天才是审美主体的天赋才能。  相似文献   

12.
概括地说,职业群体养成的“德性”就称为职业道德。对“德性”可作两个层面的考察。一是意识(心理)层面,它表现为“德知”,即对德的认知“至善”的理念定位;一是行为(操作)层面,它表现为“德行”,即对德的践行及其“至善”的行为指向。从“知”与“行”相统一出发,人们可作这样的判定:“德知”在什么层面展开,“德行”相应地也在该层面展开;从“德行”展现的层面可以观照“德知”所处的层面。群体既然是众个体按职业活动的内容以特有的社会组织方式的聚集,因而“漫染”于群体“德性”中的个体,虽说其“德性”呈现个性,但一…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命题存在学理误区,潘知常代之美学神性维度是以海德格尔式现代审美救世主义颠覆其古典席勒式的美学救世主义。不同于宗教,美学的信仰维度应该是真与善,"真"既是科学的真理,也包括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真情,甚至包括各种不同宗教教派中某些教义经过改造可纳入(适应)世俗的某些真缔。宇宙之真性系着于无限之神性,而善作为人类社会有限价值消解于无限之中,美则在"无名""无言"中被无限赋予"天地大美"非造神主义之客体神性。  相似文献   

14.
一、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学教育途径,走向真、善、美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教育途径问题,后者是教育目标问题。目的与途径这两个方面,总是相辅相成、相...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美学在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最具影响的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典型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各有正误,而其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如黑格尔那样从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美。而美的本质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深层内涵总是要以某种“感性”形态“显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着眼于或立足于这种统一,可以考虑把美界定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也可以简化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16.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创造了语言,开始是具体的、诗性的,而后发生“诗让位于哲学”,这就开始了向“逻各斯词语中心”的递归。语。日渐抽象化、梯级化,形成了语言逻辑的铁链和牢房。从康德开始的“理性”(对逻辑知性)批判,在当代西方则深化为“语言”批判。“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只有以感性具体的诗性言说来拯救。由此,在“哲学向诗的回归”中,对诗性语言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以下简称“情感目标”),但在现实的应试压力下,教师容易把情感目标理解为其他两个课程目标的附属物,在教学中很少能自觉、系统地加以落实。物理作为文化背景丰富、实验特色明显、与社会生活联系广泛的学科,有着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物理学家对自然界认识的基本方式是实践,必然与“真”不可分割,实践的本身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善”和“美”又不可分离,物理学家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创始者之一。在西方近现代特别是康德主观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救亡图存”时代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之下,他以启蒙为目的,以“立人”为核心,坚持以人性、人的心理结构和主观意识为切入点来考察研究美学问题,认为美与人的情感态度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指出“美育”就是“情感教育”,突出强调美学的育人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美育”是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获得人生自由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