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最接近的论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瑞琴 《图书馆论坛》1997,(3):70-70,53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简称DDC,一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标准,它的思想也为我国现代图书分类法所借鉴和采用。就DDC而言,自1876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到1989年20版的100来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发展、充实和深化的演变过程中,其中的许多内容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系统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是美国图书馆的两大分类体系之一(另一系统为"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和一些国家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从外国文学作品分类看中图法与杜威法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发现这两种分类体系有不同之处,尤其在文学作品的具体分类表达上,前者首先以作者的国籍区分,后者首先以作品创作的语言区分。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学界在探索图书分类过程中,普遍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古籍的特点,或增补加入新的类目,或采用其体系进行全新的改变。在各大图书馆具体操作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中西文文献分开处置和统一处置两种不同的方法。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均以杜威法为蓝本,是学界得以广泛交流的基础。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看似成果甚多,但实际上新旧书籍如何处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界中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制定出一部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界对图书分类的基础理论忽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清末我国图书分类思想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包括:对传统分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对西方图书分类理论的传播与鉴别.对图书分类基本理论的探讨,以及对图书分类法编制技术的探讨。文章指出,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思想大量吸收了西方图书分类理论、特别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编制体系,但又有诸多创新,并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网络分类目录提供浏览方式的信息查询途径,具有直观、信息质量高等优点。网络分类目录采用的分类法有主题分类法、学科分类法、分面组配法和体系分类法。体系分类法包括杜威十进制法、国际十进制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图法。  相似文献   

8.
从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出发,论述在民国前中期时“新型”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发展及有关当时图书分类理论的研究情况,对这一时期图书分类研究中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作一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杜威与哥伦比亚图书馆计划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十进分类法的创始人麦尔维·杜威(Melvil Dewey)1851年生于纽约的亚当斯中心区。1874年,杜威在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留任该院图书馆助理馆长。在这期间,他认识到当时的一些图书分类方法不能适应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并着手起草图书分类法初稿。1876年,杜威发表了十进分类法的第一版,尽管那不过是只有44页的小册子,可是历史证明,它  相似文献   

10.
我与文献分类法(回忆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我在研究文献分类学 4 0多年中 ,前后共收集到 30 0多种文献分类法 ,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汉代的《汉书·艺文志》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体系 ,清《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法” ,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 ,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洪有丰的《图书分类法》 ,查修的《中文书籍分类法》 ,桂质柏的《杜威书目十类法》 ,陈天鸿的《中外一贯实用图书分类法》 ,上海通信图书馆的《S·T·T·图书分类法》 ,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刘国钧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裘开明的《哈佛大学燕京大学中文图书分类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图书馆自清末成立以来,曾先后使用《四库法》、《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外图书馆统一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使图书馆藏书体系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也推动了读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图书分类的发展史,分析了中、西图书分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与特征。中国的图书分类目录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学科目同时产生,开始于孔子编修六经,至《七略》时已成熟。中国的学术研究经过了多次转型,图书分类则经过了两次大的转型。《七略》被人们承袭了二千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近代才产生了另一次巨大的转型,标志性的成果则是沈祖荣、胡庆生两先生编制的《仿杜威十进分类法》,及杜法、刘法、皮法等几十部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对学术转型成果的固化。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图书馆图书分类法(ББК)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体系结构及苏联解体后对ББК的改造.分析和比较ББК与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的异同并列出了ББК的主要类目.  相似文献   

14.
“四库分类法”是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也是目前我国古籍文献的主要分类方法。“四库分类法”的礼教价值内核使其与现代图书分类体系相互独立。文章就“四库分类法”和《中图法》划分古籍文献的关联性及各自局限性进行探讨,试建立二者的对应关系,为古籍文献的统一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 实用性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图书分类法“三性”原则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概括地说,即指图书分类法的实际使用价值。判别一部分类法质量的优劣,具体的衡量标准是它是否方便分类人员类分图书,是否适用于图书排架,是否满足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途径检索图书资料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苏联杰斯林科说:“在编制《草案》(指《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时,要解决的不是哲学理论的问题,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实际用途的分类法”。美国的M.杜威在编制《十进分类法》(DC)时,他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全国图书馆调查录》,全国设立了近2500所图书馆,管理人员达5000余人。这些图书馆所藏图书以中国传统文献、近代新型文献、外国文献以及生活常识小书等为主。其文献分类法主要包括中国近代新型文献分类法、四库分类法、杜威十进法以及混合型分类法,反映出这一时期图书分类法呈现中西杂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网络化给图书分类法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无论是在类目、结构、索引 ,还是在形式等方面都难于适应发展要求。美国二大图书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 (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 ,DDC)和《国会图书馆分类法》 (TheLibraryofCongressClassification ,LCC)近年来都纷纷采取一些措施 ,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1 开发和出版电子版早在 1993年 ,《杜威十进分类法》编辑组就开发和出版了MS -DOS版的“电子杜威” ;1994年出版窗口版“视窗杜…  相似文献   

18.
图书分类就是依据图书的内容、形式、题材,给予相应的分类号,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的图书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历史及修订情况以及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国外主要分类法研究述评张宇宏(洛阳工学院图书馆)徐向阳(洛阳医专图书馆)对国外分类法进行研究,是我国图书分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这一研究,可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图书分类法理论研究的步伐,特别是目前我国的图书分类工作与世界先...  相似文献   

20.
《图书分类法史略》是《图书分类法问题研究》一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图书分类法问题研究》一书是杜先生1957年赴苏、德参观回国后花了五、六年的功夫,才成初稿,当时曾寄给北京有关单位出版,该社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杜先生又花了一些时间修改,再行寄京,那知“文化大革命”事发,又把修订稿寄穗,在十年浩劫中,这样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巨著,也遭到浩劫,以致残缺不全,实属憾事! 该书除《自序》外共分13章: 1、图书分类法导论(内又分为4节:图书分类法史略——图书分类法意义——图书分类法作用——图书分类法术语),2、图书分类法理论问题,3、图书分类法体制问题,4、图书分类法标记问题,5、图书分类基本序列问题,6、科技图书分类问题,7、史地图书分类问题,8、文艺图书分类问题,9、中文古书分类问题,10、图书分类表编制问题,11、图书分类法统一问题,12、图书分类法改造问题,13、著者号问题。一看目次,就可见该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了。但不幸在十年浩劫之中,亡佚了第2、3、5、7—10各章,残缺了第12章,目前所存而完整的,仅第1、4、6、11、13五章而已。今年是杜定友先生逝世20周年,为纪念这位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由钱亚新先生等将该书残稿予以整编分头发表,希望能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关心,对于我国图书分类法今后应如何改革推进而达到国际水平,定可发生一定的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