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哈哈镜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日)夏目激石  相似文献   

2.
美丽人生     
周畅  钟艳艳 《初中生》2008,(3):47-47
人生是路,有坎坷也有美丽的风景;人生是旅途,有收获也有付出……人生是美丽的,各种人生都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古语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讲,透过细微的变化来看整体的事态发展。于历史而言,一些细微之处也给人以无限喟叹。透过《秦始皇本纪》中的多处精彩对白,我们也能见人情世态,见国家命运,见作者匠心。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人生是多味的。尽管我才读初二,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也尝到了酸甜苦辣。要是不长大多好,要是只有快乐多好,要是好事一件接一件多好,要是每一个梦想都成真多好,要是时间可以倒流多好……不过我相信:没有柳暗何来花明,人生总有柳暗花明时。  相似文献   

5.
美丽人生     
人生是路,有坎坷也有美丽的风景;人生是旅途,有收获也有付出……人生是美丽的,各种人生都有其独特之处。流浪的人生也美丽。在流浪中你将学会坚强,学会自己承担苦  相似文献   

6.
正也许,不少人还记得三十年前发生的那场关于现实、理想和人生的大讨论——"潘晓讨论"。那时候,潘晓无比困惑地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而三十年后,无数青年人依然存在这样的困  相似文献   

7.
刘敞,刘分攵的辞赋创作与学术思想紧密结合,颇有可观之处。刘敞的辞赋表现出以道德自命而特立于衰世的孤独感、使命感和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并围绕义、利,对人生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刘分攵的辞赋表现了对社会人生的冷峻分析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以及淡泊自守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赞成本然的知行合一论——情意之知和情意发动之行的合一。他在吸收克鲁泡特金的本能说、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说等的基础上,发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说。梁漱溟对知行合一论的诠释主要采取功夫论的进路;他劝人致知践行,实质上是在教导一种功夫,而不仅仅是教授一种认识;从默会知识论的角度看,他对情意之知的理解带有默会整合的向度。但梁漱溟也有偏失之处,他相对忽略了知解之知与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行车与人生     
行车,细细琢磨,它与人生有许多神似之处,二者之道的精妙吻合,值得推敲一番,从中可见出一些深意来。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行车不能我行我素,恣意横行。禁行线、限速线、红绿灯等等都得小心,马虎不得,否则要出交通事故。人生之路也有许多“交通规则”,明的有国家法令和规章制度,暗的有道德规范和操守信念。违反法律法规,小则犯错误,受损失,大则身陷囹圄,于惶惶中度过沮丧而悔恨的岁月。违反道德规范,小则遭人指责,令人不齿,大则遗臭万年,诟辱一生。故遵守社会法制与规则为人生安全的第一屏障。行车车速,当…  相似文献   

10.
刘敞,刘Bin的辞赋创作与学术思想紧密结合,颇有可观之处。刘敞的辞赋表现出以道德自命而特立于衰世的孤独感、使用感和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并围绕义、利,对人生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刘Bin的辞赋表现了对社会人生的冷峻分析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以及淡泊自守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 吃了除夕的饺子,又一批青年人到了三十岁。古语说,“三十而立”。可见三十年华的宝贵,人生当不负三十! 然而,社会上也有一种消极论调,说什么“人过三十,草过天社。”意思是人过了三十岁就和植物过了旺盛期一样,就没有出息,没有奔头,只能往后萎了。在这种消极论调影响下,有不少人一过三十,便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农民教育政策在经历初创、发展和完善等阶段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各种政策之间有互相交织重叠之处,能够形成政策合力,也有冲突抵牾的错位现象,造成政策效益边际递减。细致梳理与系统总结1978年以来农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和基本路径,在对三十几年农民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进行总结基础上,政策变迁背后暗隐着不可更改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对于<西洲曲>的疑惑大致围绕其写作的背景、主人公的性别视角、文中涉及的地点考证、情事的历时、主要意象追根溯源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语词的优美及扑朔迷离,恍惚神秘的意境的创造自然也多有论述.而从女性心理的角度对<西洲曲>分析阐释的文章并不多见,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位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之后的成熟女性.她...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同一条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既有风和日丽,也有明礁暗石。听说过因祸得福吗?厄运,同样可以诞生奇迹!  相似文献   

15.
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以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自己的钻研,就领会不了其中的奥妙。因此,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只有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有不懂之处。  相似文献   

16.
梦想的力量     
不难想象,一位非洲贫困农村的家庭妇女,三十多岁,仅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抚养着五个孩子,忍受着身患艾滋病丈夫的家庭暴力,她还能有多少人生追求、人生梦想和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7.
说“一多”     
<正>一位学者对人生的要义高度概括:"人生是一,人生之道是多。"是为"一多"论。我这里借题发挥,也来说说人生的"一"和"多"。人只一生,这是一,而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由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直到中年、老年,这是多;法定的妻子(限于一夫一妻社会),一夫只有一个,这是一,而臆想梦求的老婆,多多何妨,也不犯法,这是多;赌场上有输必有赢,输赢平衡,这是一,而今天赢明天输,张三赢还是李四输,就变  相似文献   

18.
徐铸 《今日教育》2010,(2):38-39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徒劳而已。这是庄子在看破人生真谛之后的一种超越。然而,人生对于“有知”的追寻却又是必然的,古今而来,概莫能外。庄子也是在悟出真谛之后才有了这份超然。  相似文献   

19.
儒家人生修养理论博大精深,笔者从孔、孟、荀的人生修养理论出发,从其核心理论中找出其合理之处并与现代社会暗相契合.儒家思想中的律己修身、培养个人的道德自觉性,"仁爱"思想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都极具现实意义,值得现代人借鉴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燃灯者     
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2011年,赵越胜的《燃灯者》以无可挑剔的文笔写出了自己和周辅成先生最朴实的师生情:厚重如山,空灵如诗。在这里,我想借之以为题,介绍我的一位人生启蒙导师——历史老师孟凡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