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7,(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加速发展并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甚至会给人类带来某种挑战。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与人类形成竞争甚至开始替代人类。以至于比尔盖茨甚至发表了应该给机器人征税的观点。对于一些科学家和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机器人将主宰未来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面对这种局面,究竟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智能机器人尚在萌芽时就扼杀其于摇篮,还是为了眼前商业利益的需要加速其发展,必将是我们人类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正>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AI)失控、机器人背叛人类一直是好莱坞科幻大片最钟爱的题材,大众与AI这个单词缩写第一次正面遭遇恐怕也来自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曾几何时,AI只是一个有科技感的流行文化符号,所有略显严肃的反思也仅仅局限于科技、哲学、科幻文学领域。回想一下上一次人工智能刷遍全球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引发大众心理震动的事件——1997年IBM的计算机"深蓝"打败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喧嚣  相似文献   

3.
<正>[导读]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12月24日电据香港《文汇报》24日报道,人工智能近年急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机器人人与人类对答,更能模仿人类的"情感",打破昔日的冰冷形象,逐渐登堂入室。多款家居机器人明年起陆续投入市场,开始成为人  相似文献   

4.
可能在20年或30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和人类做朋友了。“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伴侣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5.
王鲲 《百科知识》2009,(15):15-16
自机器人诞生之初人类便一直存在着“机器人恐惧症”的想法,但机器人真的快征服地球了吗?真正伤脑筋的,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但在担心机器人比人类聪明使人类失去存在的必要,或是机器人奴隶反抗人类主人之前,我们先要问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吗?还是先来看看机器人的历史吧!  相似文献   

6.
3月9日-15日在首尔举行的韩国围棋大师李世(石乙)与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的世纪大战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场关乎竞技、算法、人工智能乃至哲学的“人机对决”中,AlphaGo以4∶1的比分战胜人类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议.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早已不只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产物,从以Siri为典型代表的苹果人工智能,到曾红极一时的饭店端盘子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这个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飞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7.
塞尔通过“中文屋”思想实验对图灵的智能定义进行了反驳,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并不具有智能,人与计算机的根本区别在于意向性,而意向性来自于人类大脑特有的生物结构——神经蛋白。但是,塞尔并没有明确指出导致意向性的根源性力量究竟是什么,大脑是如何具有意向性的,这是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留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图灵测试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问题——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应用也将会和人类的实际需求融合得更加紧密,如何让计算机具有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的意向性成为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12年前,福克斯公司出品《机械公敌》时,机器人更多的只是科幻形象,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随着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演,很多人开始期待自己的生活里能有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陪伴着。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调查计算机应用对日本国  相似文献   

9.
雷珊 《内江科技》2014,(2):146-146
<正>在2001年出产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人主人公大卫由于被植入情感程序,拥有了人类的感情,导致后来的人类和机器人都不接纳他,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导演为获得更大利益臆想出来的虚幻剧情,不过就在最近,IBM新研发出来的电脑芯片,能像人类一样感知思考,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会否真的有感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声称,电脑即将进入一  相似文献   

10.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科学家的终极梦想是设计出像人的机器人,不但有人一样能自主思维的大脑,而且要像人一样行动自如,而不是看上去动作硬梆梆的。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就公布了一些学习人类行走的机器人的图片,这些机器人可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的行走方式。可伸缩小腿人与传统的机器人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就是人的身体部位能伸缩。科学家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一点,开发出了新型的蹒跚学步的类人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伸缩小腿走路,并能保证不会摔跤,而传统的机器人行走时小腿不能提起来,只能以左右摆动的方式来迈步。在最近召开的第191届美…  相似文献   

11.
正机器人"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robota",意思是"强迫劳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它们没有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只是类似人的机器,很能干,以便使人摆脱劳作。可以说robot诞生之初就确定了它们可悲的奴隶命运。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当  相似文献   

12.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把家务活交给听话又好使的机器人保姆干,那该多好啊。据联合国2004年10月20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到2007年末,家用机器人数量将会上涨6倍,将有410万家用机器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左右手。由于人工智能、声音及图形识辨科技、无线电脑网络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家庭机器人更“自立”与互动,不再需要遥控。预计“清洁”、“迎宾”、“警卫”、“看护”、“轮椅”这5大领域的机器人将是我们的家庭保姆首选。清洁机器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清洁机器人是德国人制造的RC3000,这是一个只有50厘米长的小机器人,它可以在主人外出时独…  相似文献   

13.
科幻电影《机械姬》以"机器人"为题材、以"女性"机器人为主角,在人机关系层面,提出了三个问题:图灵测试方法、人类和人造物自我意识的界限、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影片中检验机器人意识的测试方法其实并非图灵测试,但其具有效性和优越性,其实质是对"人机意识"的区分标准;判断机器人是否具有意识的标准在于"理解力",而区分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标准却在于"感觉";虽然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伦理原则但不一定会认同,故,机器人不会拥有与人类不一样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电影《超能查派》?在影片中,一个有缺陷的机器人"查派"在被植入新的智能系统后,在人类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思考能力、行动灵活的机器人,并开始了非同一般的人生旅程。它能不断学习新的技能,跳舞使枪、飞檐走壁,可谓是样样精通。这样的机器人是不是很令人激动?现在的机器人已经能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了,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但是,像"查派"一般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情感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人工智能是否拥有人类的情感特征,以及其情感是否等同于人类一贯定义的情感,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上海大学教授孙伟平在《ChatGPT冲击波:类人恐惧与异化危机》中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将智能科技的创新发展推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8,(11):9-9
今年10月,2008年度的勒布纳奖人工智能奖比赛在英国雷丁大学举行。智能聊天机器人“艾尔博特”击败另外7个机器人,最终获得铜奖(目前颁发的最高奖)。成为目前为止最智能的聊天机器人。英国数学家艾伦&#183;图灵1950年曾在论文中提出,交谈能检验智能,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对话,它就能像人一样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智能机器人Nao及如何在其开发平台上实现让Nao机器人像人一样通过学习学会读书写字的技术方案。其中着重介绍了文字识别(ORC)技术和机器人动作编排的Choregraphe可视化编程技术。该成果现场演示非常具有观赏性,可用于科技馆场馆表演,亦可作为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2035年,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的伙伴,甚至是家庭成员,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是10年前好莱坞电影《机械公敌》中的剧情.在今天看来,也许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自动驾驶的汽车到为老年人特意设计的看护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了全新的学科计算机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他们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未来可以辅助人类工作的机器人一定会出现,它们将全面代替人工劳力,将人类从沉重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最好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给社会建设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拥有一个仿生肢的贝托尔特·迈耶博士与仿生机器人“雷克斯” “聪明药”莫达非尼片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得更多辅助设备,让自己迅速变身为“超人”。在未来的超人世界里,残疾人将是那些没有安装仿生器官的人.与此同时,人类也需要制定一套更高的伦理标准来约束“超人”的行为、英国《卫报》近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