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三大经济地带中,西部地区属于经济发展的“低谷”地带。迅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以逐步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保持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地向前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区情有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揭示其内部各地经济发展的相似差异性,评价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则是正确制订西部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出现,如何配合新一轮经济增长努力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对新一轮经济增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继之考察和分析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以及增强西部开发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种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重视和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加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就加...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东部地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创造了高速度增长奇迹之后,按照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这是个现实。  相似文献   

5.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如果地区差距过份扩大而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最终影响到我国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计委陈耀邦副主任在题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论文中,全面、深刻地回顾了我国地区推济发展的历程,剖视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防止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本刊全文发表,分两期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健  阮文工 《华夏星火》2000,(11):17-20
加强跨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这是我国跨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十五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只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和第一位任务,而且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多年来,这一地区却长期患着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落后的两大病疾,被人们叹为“富饶的贫困区”。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速,同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因此,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地区旨在振兴区域经济、缩短同发达地区差距的经济发展迫在眉睫,从而也就提出了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我们认为,近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来,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和合理布局,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国历来重视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注入,或者说,用注入的外部资金来刺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我们的一贯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杨小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不发达地区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反贫困,是当代世界最引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反贫困主要是南北问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反贫困主要是东西问题。东西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东西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条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研究和政策实施,至  相似文献   

12.
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和扩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差别是地区经济差别的基础性因素,地区经济差别是在自然条件差别基础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部存在的不利因素较多,其中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而又破坏严重,恶化加剧,这是制约西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基础的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城镇经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载体,其经济发达程度,与当地的整体经济建设具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部门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童淑惠  况勇 《软科学》1995,9(3):30-33
我国西部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西南交通大学铁道部十一工程局童淑惠,张炜,况勇我国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区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对我国经济全面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西部地区山多河多。交通不便。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加快酉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刘满凤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26-128,130
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科技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又给科技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匹配关系,这些匹配关系又怎样影响各地的经济状况和科技发展状况,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通过建立各地区经济发展变量与科技投入变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定量地反映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最后,总结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强匹配、弱匹配、不匹配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正逐步扩大而非逐步缩小。之所以如此,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的扩大可能是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本文试图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的关系作一些研究,以探索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可行途径。(一)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产业结构提升的主导作用现代发展经济学突破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本积累是一国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理论定式,强调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发展经济学家通常按主导产业次序的变化来区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阶段的更替。并认为现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区域化明显。在某些以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正在面临着资源枯竭等问题,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此,进行经济转型成为了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的必要工作。资源型区域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本文便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差距过份扩大,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最终影响到我国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计委陈耀邦副主任在题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文章中,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主要矛盾,提出了防止差距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本刊全文发表,在第5、6两期连载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区域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近些年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许多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亟待通过内生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破解增长乏力之困。本文将就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阐述一些初步认识,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资源的丰富和合理开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经济空间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是: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西部却极端贫困,天赐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西部的经济振兴带来人们所期待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天赋资源,特别是工业金属矿产,能源等贫乏的沿海地区,经济不断地在崛起,并且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丰富产品在占领国内主要市场的同时,许多已打入国际市场。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梯度”越拉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